小小马铃薯当家大产业
2016-09-20许美芳
许美芳
有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能人”带动,一方经济活了,当地农民富了,特色产业形成了。有新思路、新视野、新办法的新型农民领路人,不但能够引导农民瞄准市场需求、增加市场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还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久前国务院释放重大利好信息,随着政府出台越来越多的扶持政策,未来农业能带来更多的致富机会;有文化、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委、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来培育,通过扩规模、强基地、提质量、创品牌,使马铃薯成为国家重要的脱毒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
在顺应自然规律中找出路,在适应经济规律中求发展
初秋的乌兰察布,绽放的马铃薯花漫山遍野。一道道精品种植带碧波荡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马铃薯地里,孕育着又一个金秋的喜悦。
长期以来,乌兰察布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作业配套设施的投入,建立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不断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种植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有效改善。从区域布局上看,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后山的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这5个旗县约占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60%。
乌兰察布过去十年九旱,农业生产条件相对恶劣,水资源匮乏,乌兰察布市从立地条件出发,在顺应自然规律中找出路,在适应经济规律中求发展,把种植马铃薯作为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的重要举措。在以节水增产技术为核心的设施建设上不断探索,喷灌、滴灌技术得到有效运用,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减轻农业用水压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发展选择。
乌兰察布市还将优质种子、高垄栽培、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作业和农机农艺等技术有机结合、配套集成运用,推动了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
以工业化思路谋划马铃薯产业发展
乌兰察布决策者坚持以工业化思路谋划马铃薯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打破地域、行业界限,把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几年来,扶持和培育了富广公司、奈伦精淀粉公司、博仓薯业、卓资龙的、商都太美、民丰种业等一批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不仅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我和民丰种业合作已经有八九年的时间,每年秋天,马铃薯收获的时候,总公司都会按照合同价格进行收购,每年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杨巨才告诉记者。像杨巨才这样,依托企业获得收益的马铃薯种植户,在乌兰察布还有很多。
为了更好地实现产业规模化、合理化发展,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乌兰察布市积极对马铃薯产业带进行了统一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全市各地还积极鼓励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引导农民以股份合作形式联户经营或与种植大户、企业进行参股经营,不仅为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条件,壮大了基地规模,农牧民收入也得到明显增加。
如今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鲜薯总产量达到400万吨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自治区的近1/2,占全国马铃薯年均种植面积和产量的6%,是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全市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占到种植业收入的53%,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乌兰察布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马铃薯主粮化: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
“要使我市马铃薯在市场上有更多话语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薯都!”今年在全市马铃薯生产销售形势分析会上,市委书记王学丰的讲话掷地有声。
如何从众多的马铃薯种植地区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随着马铃薯作为主粮战略的提出,乌兰察布市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按照“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多措并举,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目前,已有兴隆食品、娃姐食品、蓝鑫濛源、本源农业、薯都凯达、希森马铃薯全粉有限公司等6家专门从事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的企业,产品已经推向市场,在全市大小型超市销售,并辐射到周边地区,市场反响较好。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已成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突出亮点, 以马铃薯研发、种薯生产为主营业务的民丰种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马铃薯主粮化,对种薯的需求会逐渐加大。我们的马铃薯研究院拥有近500个品种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全国各地都需要从我市调运优质的马铃薯原种。下一步,我们将尽快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主粮化新品种,并加以推广。这对我市建设辐射全国的优质种薯生产基地将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通讯员单位:乌兰察布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