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移动课堂实时教学设计与应用

2016-09-19翁晓梅

职教通讯 2016年21期
关键词:课外公众微信

翁晓梅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移动课堂实时教学设计与应用

翁晓梅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社交性和互动性特点,将这种社交的实时性、现场感和参与性引入课堂,可以充分发挥新兴移动媒体对教学的有效辅助作用。通过对英语课堂进行课堂互动教学设计与应用发现,微信公众管理教学平台能够很好地统一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借助平台的实时反馈和展示功能,在时间标准和计分标准上进行巧妙设定,以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可以充分调节课堂节奏,有效实现课堂的实时互动教学效果。微信移动课堂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和连通主义学习原理的相互辩证机制。

高职英语;移动学习;课堂实时教学设计;测评机制;微信公众平台

一、理论背景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8月上线至今,已经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包括高校团委、学工、专业等层面都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其主要的立足点是基于微信的便捷和高使用率来增强各单位品牌在特定群体的粘合度,进行各种信息的实时推送和广泛而有效的传播。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方面也有相关尝试和研究。例如,鞠文飞提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移动设备教学辅导环境,[1]白浩、郝晶晶提出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等相关问题,[2]吴珂提出运用微信公众号建立通识课程教学互动平台的探索与实践。[3]徐梅丹提出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把微信公众平台自带的各项功能充分结合到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推送、消息自动回复、1对1问题解答和教学资料分享以及教学反馈等平台教学功能,使课前、课中和课后形成一个有效的混合式学习实践循环。[4]

上述这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研究大多是从平台的编辑模式出发,主要以图文等多媒体信息推送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同时,对用户发送的信息进行自动回复等,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方面的意义主要还是停留在学习资料及信息的传送,包括学生对信息的实时发送以及教师对信息的群体发送和分组发送等教学功能。然而,近一二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旨在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接口功能来整合第三方教学平台,从而构建自主化的移动学习平台。例如,付志文等比较了编辑模式和技术开发模式下面的两种平台应用于教学的不同点,提出开发模式下的学习平台在学习内容维护、微网站展示、用户管理、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等方面的设计。[5]廖善武等也在开发模式下利用微信平台开展随堂测试功能和平时练习模块,以方便学生随时在手机上进行在线测试,从而对平时成绩进行更好的跟踪管理,同时,同学们也需要参与建设平台试题库。[6]王键等更多从技术角度来阐发微信公众平台在课程移动学习环境的构建以及移动学习微网站的建设研究。[7]同样主要基于技术角度,杨瑞龙等利用能够收发短信的Android平板电脑设计了课堂互动系统,集成了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浏览器等访问方式,实现了课堂点名、课堂应答、授课实时反馈、课堂教学展示、综合统计分析、教学评价等一体化功能。[8]

综上所述,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在教学上的开发和应用已经逐步开展起来,并且进入到一个比较成熟和系统化的阶段。只是,目前在教师一线的推广,特别是高校的课堂教学推广中,系统化的应用仍处于开端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技术是目前大多数一线教师的门槛;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实证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笔者提出以英语课堂为例,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堂移动教学与研究。基于微信的角度,通过开展简约化的课堂实时设计研究与实证,以期为更多的移动课堂学习或研究提供借鉴并产生推动作用。

二、实证背景研究

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课堂移动教学与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三点:(1)英语课堂非常注重实时性和互动性。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点,可以贯穿课堂前后,可以把线上和线下学习串联起来形成一体化流程。(2)基于前期研究开发,学生在课外通过学生微信客户端随时可以提交作业或向教师提出问题等,在课堂上则可以全程在线参与各项课题互动,教师可以利用后台微信教学管理平台查看学生的上课情况,管理指导整个互动的节奏。同时,微信教学管理平台所在PC机通过投影仪展示到大屏幕上,从而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并将互动情况直观展示出来。(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模式,我们采用的是多用户的设计,系统支持多用户,其他教师可以注册后绑定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开展各自的移动互动教学,可以自定义教学菜单,每个教师拥有完全独立的后台管理界面以及可以灵活定制各项内容,对于教师的运用基本处于零门槛状态。教师只要在后台录入学生的相关数据,学生只需关注该平台就可以实现绑定,实现师生的实时互动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教学后台如图1所示。

图1 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教学后台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课堂实时教学设计与应用

这种课堂实时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内实时和课外实时两个方面。从需求对象分,可以分成学生的实时学习、教师的实时教学、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四个方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堂实时教学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堂实时教学设计模式

(一)课内实时教学设计与实践

平台的教学功能主要包括学生管理、作业管理、消息管理、分组讨论、学习材料、我的设置等方面。其中,分组讨论是课内实时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先行将班级分好组,通过小组活动,其结果得到实时的展示。不管是小组或者个人,都可以将他们的作品实时展示在平台上。分组讨论功能模块的本质是讨论结果的实时展示系统。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结果实时展示,教师可以开展在线竞赛、在线抢答、在线测试等互动性和实效性强的活动,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增强时间观念。

1.课内实时教学模式。课内实时教学模式主要分成全班活动模式和小组活动模式。在每一次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手动输入活动“主题”,然后选择分组,选择要讨论的组别或全班或个人,一旦选中,所绑定的师生群体就可以通过手机向该微信号发送作品。系统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各种形式,微信后台接收,然后在教室的投影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可以发送多条。

(1)全班活动模式。在英文课堂上,我们以低头症Phubbing这个话题为例,首先进行了一个全班模式的问卷调查——“Can we live without smart phone?你觉得自己能离得开手机吗”。学生个人可以把实时讨论的状态和结果以文字、视频或语音的形式发送到平台,这些结果都显示在平台自带的讨论模式状态下,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以方便随时回看、解读。

(2)小组活动模式。第二个问题“What good has smart phone brought us?既然大家都离不开手机,你觉得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讨论结果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如图3所示为文字形式的展示。

2.课内实时教学标准与评价。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活动的实时性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巧妙的实时标准设定,反之,实时标准可以更有效促进课堂活动的展开。

(1)时间标准设定。在实行课堂活动时,展示的活动“主题”后面,同样显示了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以规定活动时间,时间到即关闭活动模式,学生如果再发送活动作品也不能显示在活动模式状态下。

(2)计分标准设定。教师可以灵活计分。活动结束后,可以查看历史记录,看看哪组的发送条目最多。条目一样多的情况下,看看哪组最先开始发。由于发送时差精确到1秒,所以结果非常清楚。此外,如果同一组发送的两条是相同的内容,则倒扣一半的分,这就体现了对沟通和讨论的鼓励,要求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说出来。此外,还有一点,要求大家集体参与。平台可以看到发送的人名,所以,规定最终得分将条目数和人数相乘。如果小组只有一个人在发,则乘以1得总分,如果5个人都参与了,则乘以5得总分。在实时状态下,教师还可以自己进行其他多种灵活的评分设置。

图3 小组活动模式

(二)课外实时教学设计与实践

1.课外实时教学模式。

(1)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的材料可以包括微视频、课前学习材料、课前作业等。点击手机左下角“当前作业”菜单栏即可跳出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完成的作业或观看的视频,如图4所示。此外,学生课前也可以推送相关学习材料等到平台实现互相学习,如图5所示,这些学习材料包括课本内容文本、与课本相关的语言点、课外知识等。平台的这部分推送任务可以由学生团队以小组形式完成。通过课前学习微课视频以及文本和语言点等,学生基本了解了课堂内容,课堂上则可强化语言点、技能点的操练和测试等。教师对学生查阅点击作业的情况,可以在后台进行监督与管理,如图6所示。

(2)课后作品实时提交。利用平台,除了可以在课内进行课堂活动成果实时有效展示之外,还可以在课后进行这样有效的实时展示。例如,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基于本班的问卷调研结果等,做一份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卷调查报告发送到平台。要求在实时模式下面发送,即规定一个时间段,比如第二天下午3点—4点间发送成果,时间到即关闭讨论模式。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课后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讨论等活动,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师只需要通过手机或电脑开通平台实时模式,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活动成果并发送,同时,要求学生发送现场小组活动的照片等佐证材料,就可以监控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等。如图7所示,为课外讨论和作品提交。

图4 课前微课视频作业和常规作业

图5 课前学生推送的学习材料

图6 作业监督与管理

(3)课后作品展示。对于学生发送平台的材料要给予及时的反馈,而手机微信平台是最好的展示和学习平台,如图8所示为平台学生作品反馈。教师在课后作品实时提交之后,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同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在平台上展示出来,这就是最后的成品。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同时保留教师修改和评价的记录。

2.课外实时教学标准与评价。

(1)课前导入与课堂跟踪。课外发送平台的内容,不管是文本形式还是其他形式,都需要设置一些问题或课内训练测试要求,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跟踪和评价,从而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

(2)课后作品实时提交。根据提交的先后顺序以及实际作品的效果,可以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反馈,也可以通过平台发送活动照片等佐证材料来支持对课后活动的评价等。

(3)课后作品展示阶段。最后学生作品在平台上得到清晰和直观的展示,可以看到后台的点击率,平台支持学生的点击留言等。可根据留言进一步综合评价该作品,同时,对留言同学进行平时成绩评价等。

图7 课外讨论和作品提交

图8 平台学生作品反馈

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堂实时教学效果测评机制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堂实时教学可以让情境变得更为形象直观,从而更好地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在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之后,获得意义的建构。实时是最好的情境,实时可以更有效保证意义的建构,这种情境性是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有利因素,从而保证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即时和累积的能力建构。

而连通主义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型学习观,则很好阐释了微信公众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连通主义作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强调分布式认知,学习就是建立连接的过程,是优化学习者的内外网络的过程。在知识半衰期变得越来越短的时候,“知道在哪里”比“知道是什么”更加重要,而便捷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连通主义时代的学习规律,以保持各种连接,从而将不同信息源连接起来,持续学习。

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堂实时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和连通主义的相互辩证机制。

(一)课内实时学习展示效果测评机制

1.可视化教学。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后台,教师可以在计算机连接的投影仪上投放课堂活动结果,这对于有效推动课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种可视化教学法在课堂上增加了“看”的比重,从单纯的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课,变为听看结合,学习的内容和评价都具备了直观性和直达性。

特别是对于语言类课堂。例如,在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后,只需双击这组的讨论结果,就可以全屏显示,教师或学生就可以逐条读出答案,并订正语法错误;同时,可以根据实时标准,逐条展示后,做师生评价和计分统计,从而使评价变得直观,真正做到以评促学。

2.富媒体性主体化。课堂展示和输入形式呈现灵活多样性,而不只是文字或教师的话语。课堂活动的结果由学生通过文字、图片和声音三种形式进行展示,体现主体意识。具体说来,根据活动的性质,其结果可以通过直接微信输入文字发送,或将纸面成果微信拍照发送,或者直接微信语音输入并发送等,以保证学习活动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富媒体诉求。

3.课堂节奏的即时有效性。从实际课堂和上课录的教学视频可以看出,学生常常处于忙碌的状态,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任务,而且任务在第一时间展示并且记分,根据实时标准会产生差额。这都是因为课堂实时设计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二)课外实时学习展示效果测评机制

1.课外实时与往复性学习的辩证连通主义。课内外知识和技能点需要不停地往复性学习才可以掌握。不论课内还是课外,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平台这个管道连通到需要的某些内容和知识点上。与此同时,利用他人的推送,与他人产生连接。

学习从注重知识内容本身转向创建个人学习网络的行为中。每个学生都把更多时间放在创建这样的结点,从而形成课内外学习的网络。具体说来,课外作品实时展示可以推动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小组活动等的开展;而平台上文本和学生作品的推送和展示,可以保证学生课前课后的回顾性学习和往复性学习。这些都可以保证知识和技能结点得到一个有机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有效循环的连通学习。

2.行动导向教学法下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保障。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保障。从课前任务的提出和学习,到课堂的交流和活动,到最后的展示和评价等,教师和学生交替成为平台的输出者。平台的建设和内容更新维护大部分由学生自发组建而成,学生知道学习取自哪里,又去向哪里,其积极性得到后台保障。

五、总结

展示性和实时性是引发评价和从评价中学习最好的手段,也是推动课堂活动展开的有效机制。而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微信教学管理平台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功能。这种实时教学设计保证了学习的互动性,保证了线上和线下学习的一体化,更重要的是,实时这种形式可以创设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团队和小班化学习过程中最有效的评价。除了能够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学习媒介的多元化,还能利用时间和计分标准的设定,充分调节课堂内外节奏。这一过程符合了教学可视化、即时性和循环往复性等特点,体现了移动网络时代连通主义学习原理,同时,也完全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

此外,该教学管理平台系统支持多用户,其他教师可以注册后绑定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开展各自的互动教学,每个教师拥有完全独立的后台管理界面以及可以灵活定制各项内容,所以,非常利于推广应用。

[1]鞠文飞.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移动设备教学辅导环境[J].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2013(12):139-141.

[2]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3]吴珂.运用微信公众号建立通识课程教学互动平台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3(17):2690-2691.

[4]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等.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4):36-42,62.

[5]付志文,贺超波,曹亮,等.微信第三方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教育技术,2015(17):77-80.

[6]廖善武,鲁南南,彭丹,等.微信移动教育互动平台构建与应用[C]//陈寿灿,刘海生,厉小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60-64.

[7]王键,曹伟.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5(10):196-197.

[8]杨瑞龙,朱庆生,张敏,等.集成课堂互动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5(5):115-120.

[责任编辑盛艳]

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平台下混合式学习‘微’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SCG251);2014年度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堂移动教学研究与应用——以英语课堂为例”(项目编号:YGH112)

翁晓梅,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信息化。

G712

A

1674-7747(2016)21-0001-08

猜你喜欢

课外公众微信
小满课外班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微信
微信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