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不同服药方法对降压的疗效观察
2016-09-19王卫平蒋明华徐露薇江苏泰州中医院心内科江苏泰州225300
王卫平,蒋明华,徐露薇(江苏泰州中医院心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不同服药方法对降压的疗效观察
王卫平,蒋明华,徐露薇
(江苏泰州中医院心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目的 分析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同服药方法的降压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服药方法分为分服组与顿服组,各30例。顿服组给予80 mg/d代文、30 mg拜新同服用,服用时间为早7:00;分服组患者早、晚7:00各给予80 mg代文或者30 mg拜新同服用。治疗之前与治疗28天后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选取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分服组患者治疗28天后24 h平均动脉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24 h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变化均优于顿服组患者;分服组患者治疗28天后夜间平均动脉压、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变化均优于顿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晚分次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早间顿服,降压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非杓型高血压;服药方法;降压;疗效
高血压,实质上就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1]。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同服药方法的降压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服药方法分为分服组与顿服组,各30例。入选标准:①入院治疗之前持续服用降压药物者;②收缩压昼夜差值低于10%者;③与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者;②血压≥180/110 mmHg者;③伴有急性期慢性疾病者;④无法完成随访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2.9±8.5)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12.5±7.1)年;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29例(48.4%),合并糖尿病11例(18.3%),合并血脂异常20例(33.3%)。按照不同的服药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分服组与顿服组,各3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顿服组患者给予80 mg/d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国药准字H20040217)、30 mg拜新同(拜耳医药保健股份公司生产制造,国药准字J20080091)服用,服用时间为早7:00;分服组患者早、晚7:00各给予80 mg代文或者30 mg拜新同服用(早、晚服用药物不相同)。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8天。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取水银柱袖带血压计对血压进行测量,测量之前确保患者休息时间达到15 min左右,给予患者坐位,对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进行测量,舒张压(DBP)基于柯氏第5相予以表达,收缩压(SBP)基于柯氏第1相予以表达,测量结果选取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8天后,选取动态血压检测仪(型号:90207,由美国太空实验室生产制造)测量血压,6:00~22:00,每隔30 min对血压、心率进行一次测量,22:00~5:59,每隔60 min对血压、心率进行一次测量。
1.3观察指标
①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与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与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②24 h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24 hDBP 及24 hSBP);④DBP+(SBP-DBP)/3=平均动脉压(MABP),对夜间MABP(nMABP)、白昼MABP (dMABP)以及24 h平均动脉压(24 hMABP)进行测量;⑤所有时段MABP、DBP以及SBP平滑指数(SI)。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差值对比
分服组患者nMABP、nDBP、nSBP、24 hMABP、24 hDBP、24 hSBP下降值明显高于顿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MABP、dDBP 及dSBP下降值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压SI对比
分服组患者nMABPSI、nDBPSI、nSBPSI、24 hMABPSI、24 hDBPSI、24 hSBPSI明显高于顿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MABPSI、dDBPSI及dSBPSI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差值对比(±s,mmHg)
表1 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差值对比(±s,mmHg)
观察指标 nMABP nDBP nSBP dMABP dDBP dSBP 24 hMABP 24 hDBP 24 hSBP顿服组 16.2±3.3 13.6±3.1 21.8±3.7 19.3±3.7 14.2±2.1 30.1±4.4 18.2±4.3 14.6±3.4 26.2±3.8分服组 22.2±3.2 18.4±3.2 29.1±3.5 20.7±3.6 15.6±2.6 30.2±4.8 23.2±4.2 19.4±3.6 31.9±3.7 t 5.84 4.82 6.41 1.21 1.87 0.07 3.72 10.17 4.81 P 0.00 0.00 0.00 0.23 0.07 0.95 0.00 0.00 0.00
表2 两组患者血压SI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压SI对比(±s)
观察指标 nMABPSI nDBPSI nSBPSI dMABPSI dDBPSI dSBPSI 24 hMABPSI24 hDBPSI 24 hSBPSI顿服组 3.6±0.5 2.7±0.3 2.5±0.2 2.8±0.5 2.9±0.1 2.3±0.4 2.8±0.2 2.6±0.2 1.8±0.3分服组 4.5±0.6 3.7±0.5 3.1±0.6 3.0±0.4 2.8±0.4 2.4±0.1 3.2±0.1 2.9±0.2 2.6±0.2 t 5.15 7.67 4.24 1.39 1.08 1.08 8.00 4.74 8.43 P 0.00 0.00 0.00 0.17 0.28 0.28 0.00 0.00 0.00
3 讨 论
非杓型高血压是血压昼夜节律在发生异常状况之后产生的一种疾病形态,其引发靶器官损害、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要高于高血压[2]。因此,应当充分重视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使其夜间血压恢复为杓型,有利于提升疗效。
临床上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主要选取长效降压药物口服治疗方法,保证患者1次/d服用降压药物[3]。代文,实质上就是一种降压药物,其主要成份为缬沙坦,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轻度、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拜新同,主要成份为硝苯地平,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两者联合运用的疗效十分显著[4]。
本研究中,分服组患者nMABP、nDBP、nSBP、24 hMABP、24 hDBP、24 hSBP下降值明显高于顿服组患者,且nMABPSI、nDBPSI、nSBPSI、24 hMABPSI、24 hDBPSI、24 hSBPSI明显高于顿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赵丽庆[5]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早晚分次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早间顿服,临床降压疗效更为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肾、脑、心等靶器官受到损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刘 剑,宫 英.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对照分析[J].中外医疗,2014,5(27):8-10.
[2]吴显儒,吴万里,刘卫强,等.不同服药方法对杓型、非杓型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11(03):413-415.
[3]周 杰.不同服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9(24):34-36.
[4]朱善贵.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降压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5,13(04):356-357.
[5]赵丽庆,刘士俊,甘 标.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5,2(13):1794-1797,1801.
本文编辑:刘帅帅
R544.1
B
ISSN.2095-6681.2016.09.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