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文化产业
2016-09-19Alet
文 | Alet
锐产业
大数据下的文化产业
文 | Alet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在今年6月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创新创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雒树刚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决定性阶段,文化产业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文化产业工作要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要落实九项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抓紧编制出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二是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互联网+”,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基于高新技术应用的新型文化业态;
三是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布局。要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契机,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引导各地走特色化、差异化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四是发展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加强文化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专、精、特、新”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创新,为文化产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五是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扎实推进文化产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
六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加快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提供资金支持;
七是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从改善发展环境、强化公共服务、提升规模效益这三方面入手,不断夯实对外文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八是优化文化市场环境。着力完善多层次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九是强化人才培养和扶持。以高端创意设计、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加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
参照十年前,国家对房地产产业的频繁政策引导,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
1.首先,是“内需”。
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艺术资产,以及强大的文化艺术创作力,积淀与积攒了至为可观的产业力量。一方面,这些文化艺术资产需要“盘活”,需要一个出口转化为生产力与利润,释放出它所积淀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关键因素,而这一因素正孕育在以创意力和创新力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中。同时,事实证明高成长性的新兴经济,往往聚集在轻资产、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正好符合这一特点。
2.其次,是“外需”。
中国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财富暴涨的同时,国民文化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国际上声誉上,中国需要与经济总量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和声音,需要有力的“国家形象”。从不久前,习主席欧洲之行的众多言论,就可以看出高层对中国“文化输出”的殷切期望与迫切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未来中国的“国家战略”。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数据来展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新业态发展强劲
1.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发展
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829亿元,比2013年增长21.0%(未扣除价格因素影响,下同);年平均增长10.0%,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2%,比2013年增加0.1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文化服务业占比提高。
2.“互联网+文化”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参照十年前,国家对房地产产业的频繁政策引导,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展最显明的特点。网络、数字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的渠道和方式,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媒体化,为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广阔空间,“互联网+文化”发展势头迅猛。在文化产业的10个行业类别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猛,2014年实现增加值2429亿元,比2013年增长36.5%,增速位居10个行业之首;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为10.1%,比2013年提高1.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4年实现增加值4107亿元,比2013年增长17.5%;所占比重为17.2%,比2013年提高0.8个百分点。
3.骨干企业迅速壮大
近年来,有关部门及各地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文化骨干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不断提高。据初步统计,2015年我国文化骨干企业4.7万家,比2013年增长13.2%,年平均增长6.4%;企业从业人员为829.6万人,比2013年增长10.1%,年平均增长4.9%;实现营业收入73690.9亿元,比2013年增长15.1%,年平均增长7.3%。
二、投资消费出口全面增长,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1.产业投资稳步增长
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8898亿元,年平均增速达22.7%,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8.2个百分点。社会资本比重上升。2015年,在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内贷款所占比重分别为4.7%和6.0%,比2012年分别降低0.4个、1.9个百分点;而自筹资金比重达85.0%,比2012年提高4.4个百分点。
2.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注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颁布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文化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得到优化,我国文化贸易迈上新台阶。
文化产品贸易连续实现顺差。2015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013.1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125.6亿美元,增长14.1%,年平均增长4.5%;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6%,比2012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729.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3.0%,年平均增长4.2%。在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中,出版物出口占比提高。2015年,我国出版物出口总额为36.2亿美元,占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4.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3.消费增长强劲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得到更多的满足,文化消费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2015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760.1元,比2013年增长31.8%;年均增长14.8%,增速比同期全部人均消费支出高5.8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8%,高于2013年4.4%的水平。
三、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推动文化产业共享发展
1.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履行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大政府公共文化投入力度,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基本公共文化设施逐渐完善。2015年,我国有博物馆2956个,比2012年增加352个,增长13.5%;文化馆3315个,比2012年增加14个,增长0.4%;公共图书馆3136个,比2012年增加60个,增长2.0%;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58339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34.3%。广播电视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15年底,全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17%,比2012年增加0.66个百分点;全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7%,比2012年增加0.57个百分点。2015年,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达2.39亿户,比2012年增长11.2%,年平均增长3.6%;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02亿户,增长41.3%,年平均增长12.2%,远高于同期有线电视用户的增速。
电影市场强劲崛起。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为440.7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速达到28.4%,比2008-2012年的年平均增速高3个百分点。
出版物市场稳步发展。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1449.4亿元,比2012年增长28.9%,年平均增长8.8%;利润总额1678.5亿元,增长27.4%,年平均增长8.4%。
2.中西部地区文化投入快于东部
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
近年来,各地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地方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持续增加,中部地区增幅居于首位,文化产业地方财政投入的区域协调程度提高。2015年,我国东部地区地方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为1226.4亿元,比2012年增长40.7%;中部地区地方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为540.0亿元,增长48.8%,比东部地区高8.1个百分点。 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由于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在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中,中西部地区占比提高,东部地区占比降低。2015年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为43.5%,比2012年降低5个百分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占比提高较快,2015年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达22.1%,比2012年提高5.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为28.2%,提高2.1个百分点。
3.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增长快于城镇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尤其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在文化消费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216.1元,比2013年增长28.6%,年平均增长13.4%;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7%,高于2013年5.1%的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39.0元,比2013年增长36.7%,年平均增长16.9%,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速高3.5个百分点;占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6%,高于2013年2.3%的水平。由于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之比由2013年的5.41∶1,减少到2015年的5.09∶1。
4.文化产业吸收了大量就业人员
截至2014年底,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1925万人,比2013年增长9.4%,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2.5%,比2013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分产业类型看,文化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2014年,文化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910.4万人,比2013年增长12.6%;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7.3%,提高1.4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从业人员853.9万人,增长6.0%;文化批发零售业160.3万人,增长9.7%。
(网络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