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在“思修”课程中的运用
2016-09-18常丹黄诚
常丹,黄诚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在“思修”课程中的运用
常丹,黄诚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教育内容认同、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优良品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以“我的大学”主题为例,探索了如何将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运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并指出了具体运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1],既指导教师如何教,也规定学生如何学,因此,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实效性如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仍沿用教师中心、讲授为主、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对教师而言易于控制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难于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难以增强的重要原因。因此,探索和选择能更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应然选择。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强调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助于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供了现实契机。当前,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在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推广,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将发散思维训练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一个粗浅的探讨,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1 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发散性思维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在1918年提出,之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了一种强调发散思维的趋势,发散思维的影响在全球日趋明显。发散思维训练首先应用于工业背景的“创造群体”,后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威廉·戈登(William Gordon)改编应用到学校教育中形成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强调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进而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形成概念及表达它们的语言来提高人的内在动力,从而理解世界的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发散思维训练模式具有多向性、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等特点,能“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创造力,有助于创造一种平等的同伴关系,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想法是这种关系的唯一准则”[1],能创设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环境,运用其更加开放、独立、平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认识和领悟课程内容的丰富内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和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其课程教学应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2]。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教育内容认同、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优良品质,最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1.1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对它有发自内心的“感情”,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有执着的追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运用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感情”,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认识这一规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必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起来。既动脑,又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静听、静观。这是涉及教学观念变革的一项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4]在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大量类比法的“游戏”来实现对基本理论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可以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比喻性对比的乐趣。在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得到展示,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1.2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的认同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不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态度也不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5]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通过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观念、技能、价值观、思维和表达方式,从而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在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用拟人类比、直接类比和矛盾压缩等方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并得出最终结论。这种模式实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使层次各异的学生在亲自参与中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
1.3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是教学实效评估的主要依据,如何提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情感所起的作用,比单纯理智所抱的信念,或比由于畏惧惩罚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都要强有力得多。”[6]正因如此,教师可选择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观意愿和情感,让学生真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感到满意。在运用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支持学生各种开放性、非理性和创造性的表述,鼓励那些不够积极的学生投入到发散思维训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类比过程中大胆提出奇异和不同寻常的事物,从而形成对于问题的新看法、新思维。每个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可以自由表达并得到充分尊重,教学氛围也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满堂灌”做法,采取富有乐趣的类比法,课堂气氛更加民主、平等,进而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
1.4促进学生自身素质和优良品质的提升
徐世昌先生认为,“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自身的潜在素质和能力,并使之成为影响终身的持久优良品质。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建立在师生之间一种对等的伙伴关系基础之上,彼此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需要学生彼此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和理解新事物,最终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创造性,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表达、协调、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随着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的不断进行,独立、诚实、尊重、包容等优良品质也会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2 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一种非常值得实践和推广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其在具体操作程序上又分为同质异化和异质同化两种方法体系:所谓同质异化是指人们已经熟悉的事物,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运用新知识或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思想、新观念,摆脱已有观点和程式的桎梏,即把熟悉的事物变成陌生的事物看待。所谓异质同化是指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或问题面前,用我们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根据结果寻找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方法,即把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运用异质同化方法意义重大,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现实问题是学生成长成才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异质同化方法的运用就是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创造新的东西或帮助学生实现从陌生到熟悉,从浅到深的理解新事情,最终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独自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进一步相互学习,形成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下文将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绪论”的具体内容,运用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异质同化的方法,以“我的大学”为主题,通过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对大学的理性认识。
2.1教学准备阶段
大学4年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阶段,需要大学生努力学习知识,积极培养能力,主动丰富阅历,从而积累经验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需要尽快适应从未经历的新生活,学会扮演各种新的社会角色,做好各种准备,以适应新环境、面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但如何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让自己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并为今后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每位大学新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绪论部分正是对上述问题进行的剖析和探讨。绪论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第一部分,在具体运用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首次与学生见面的机会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学校介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同时说明本次课以“我的大学”为主题,要求学生思考并简短表述出大学的主要特点,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关于大学的一些相关信息。对此,学生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可能会有以下表述:大、自由、独立、责任、挑战……
2.2类比思考阶段
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通常用到三种比喻的方法:直接类比法、拟人类比法和矛盾压缩法。直接类比法是对两类事物或概念的简单比较,在比较过程中获得观察该事物或概念的新视角。拟人类比法要求参与者把自己变成类比的事物,赋予类比事物以感情。矛盾压缩法是把同一事物看似相互对立或相反的方面融合在一起,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直接类比。根据准备阶段学生已有的思考,教师进一步示范,由学生对我的大学进行直接类比并把自己的想法一一描述出来。于是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大学像蛋糕,口味多样,形状各异;大学像无线网,资源丰富,可提供各种平台;大学像超市,琳琅满目,选择多样;大学像海绵,吸的越多能量越大......
2)拟人类比。在直接类比的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开展拟人类比,通过让学生假想自己是一个物体、一种行为、一个主意、一个事件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变成”直接类比的对象,使直接类比个性化。如想象你是一个蛋糕,请描述一下自己;想象你是无线网,你有什么感觉......
3)类比比较。通过直接类比和拟人类比,学生对大学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和开阔,想要表达的想法也愈加丰富,此时,可以让学生确定并解释类比物和大学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如:
相似点不同点海洋接纳百川 广阔无垠无所不聚大学包容并蓄 无边无际选择性吸收超市品种丰富 优胜劣汰鱼龙混杂大学百花齐放 竞争合作追求真善美
2.3重新认识阶段
重新认识阶段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在前两个阶段认识思考的基础上,对我的大学进行重新认识和研究,学生已经找出类比对象之间的联系(相似点和不同点),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我的大学”进行重新认识。要求学生重新寻找一个类比对象,但请记住,类似物永远不可能完全合适,只是用做一种思考的方式。学生提出自己的直接类比并探索其相似点和不同点,尽可能写下关于比较的所有想法,不用过多考虑语法或其他,要写出相似点和不同点,字数不限。
2.4总结评价阶段
通过类比认识和重新认识两个阶段,学生对主题“我的大学”有了多次自己的比较,认识也随之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思考,从最初的印象——大学如象牙塔般纯洁美好,回归到现实——大学生活中机遇和挑战并存。这些都是学生在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中自己逐步比较思考,探索总结出来的对大学生活的认知,从而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大学期间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认同,通过他们自身比较认识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逐步引导和不断鼓励也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各种想法给予足够的肯定,并鼓励支持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认识思考新事物。
3 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在具体运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被一种公式化的思维模式束缚。对此,教师首先应形成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反应的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开阔学生思想的类比,同时还要熟悉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的程序,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亲自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示范,允许学生各种观点的表达,甚至包括不符合常理的一些新奇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学生在类比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从而形成对讨论主题的新思维、新观点。
3.1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应首先选择好不同的教学策略,在运用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时可以运用同质异化和异质同化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了三种形式的类比,但是其目标、结构和反应原则各不相同。同质异化是把熟悉的事物看成陌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创造新事物;异质同化则是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培养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因此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应该适当选择教学策略。
3.2教师对教学主题的内容及其开展方式无需事先公布
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发挥他们的想象和灵感,开展讨论时最好先不公布主题和方法,由教师提供一个讨论思考的范围,通过几个阶段的类比之后逐步接近主题,教师适时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灵感的相互激发,不被固定的主题和方法束缚,思维可以更加自由开阔。在类比过程中不追求预期的数量和答案,学生的想法和答案可以足够丰富和奇特,只要能说明其想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即可,没有统一固定的程式。
3.3在使用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时应注意模拟技巧
为了加强学生发挥创造力的潜能,在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中主要运用类比模拟的方法。直接类比阶段的模拟相对简单,以模拟的事物为范本,直接把研究主题与范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就能得出类比的结果。拟人类比阶段的人格性模拟是一种感情移入式模拟,一般不易做到,因此必须集中精力。需先假设自己变成该事物,真正把自己当成是该事物,不能用人的思想去感受和体会,然后再考虑自己会有什么感觉,会如何行动,最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想象性和象征性模拟则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把研究主题放到非现实生活的环境中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1] 刑建华.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3] 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4] 唐文中.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5]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乔建中.中外教育经典名著速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校对游星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8.028
20160517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5]219号);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改项目(DB2015011);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3年教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认同研究”
常丹(1981- ),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2
A
1674-5884(2016)08-00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