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线装改精装图书的修复*
2016-09-18肖晓梅邱蔚晴
肖晓梅,邱蔚晴,林 明
(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275)
民国时期线装改精装图书的修复*
肖晓梅,邱蔚晴,林 明
(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75)
通过以古籍精装合订本《新刊凤双飞全传》为修复案例,介绍这类装帧形式产生的原因、特点,同时探讨了此类图书破损后的修复方法,指出在制定文献修复方案时,不能生搬硬套文献修复原则和文献修复标准,需针对不同的破损状况来区别对待。
古籍;民国图书;修复原则;古籍精装合订本
中国古籍经过千余年的发展,装帧形式历经卷轴、经折、蝴蝶、包背及线装等,存世古籍多为明清时期流行的线装形式。古籍在传世的过程中,有的虽被修复改装,基本还是以蝴蝶装、包背装改成线装为主。但在20世纪上半叶,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在中国出现,其所收藏的部分中文古籍①何为古籍,说法不一,本文不作分析。根据文献公藏业界的实践,采用中国古籍传统页面布局和装帧方式的图书一般都作为古籍看待,不局限于1911年以前,至少民国时期的这类图书大都归为古籍收藏。本文所论古籍,包括民国时期至1949年前出版的中国传统装帧图书。被多册合订并加装西式硬质书壳,成为外表和西式洋装书一样的精装书,我们姑且称之为“古籍精装合订本”。笔者所在的中山大学图书馆就有一定数量的“古籍精装合订本”。按照学界对“古籍”的定义,此类图书虽有西式的外表,但据其书芯页面布局和装帧方式看来应属于“古籍”无疑。文献公藏界的实践也是将“古籍精装合订本”作为古籍对待。古籍精装合订本产生的由来,和原有线装图书的区别与优劣,以及这些古籍破损需要修复时,修复方案如何制定,或者从现代文献保护与修复的观点来看,一些有悖文献保护与修复原则的改装是否需要复原等,都是当前古籍保藏所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从馆藏古籍精装合订本《新刊凤双飞全传》的修复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求方家指正。
1 古籍精装合订本的由来
中文古籍精装合订本主要出现在民国时期,内地大学图书馆收藏颇多,港澳地区图书馆和国外大学图书馆、国外公共图书馆亦有不少此类古籍改装收藏,内地公共图书馆亦偶有发现。这种古籍改装出现的原因,一是我国近代图书馆建立时,西方机器造纸和印刷术已经传入中国,书籍出版多为精、平装形式,时人对机器造纸和印刷装订充满新奇和好感,图书馆的管理者受西方图书馆学的影响,尤其是1949年以前的教会大学图书馆,为了使书库整齐有序,查找方便快捷,有的图书馆就将线装古籍多册合订,采用西式装订,以便将线装书的平放排架方式改为与精装书相同的竖直插架方式。二是所改装的古籍大都是清末民初的线装书,而当时去古未远,这些线装图书非常普通,且都是日常流通使用的图书,出于方便保存和利用的目的,将这些线装古籍合订成精装图书以方便日常管理,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合理的选择,如同现在图书馆将期刊合订一样。三是由于当时人们意识到“中国书壳,纸张绵薄,不耐摩擦,出入频繁,最易破坏……不若西式装订,壳面坚厚,颠扑不破,便于保存……”,为了更好地保护使用相当频繁的线装书,将它们合订并加装硬质封面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选择。从现代文献保护的观点来看,这也是一种预防性的文献保护措施。
2 古籍精装合订本与线装古籍的区别
2.1装帧结构方面的异同
线装是在书脑处垂直打孔,用线进行装订的一种装帧形式,用线把书叶连同封面、封底装订成册,订线露在书叶之外,封面材料有纸、织物等。装订成册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签。书册较薄,一般不超过2厘米,书本卷舒自如,易于翻阅。线装方式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装帧方式。
古籍精装合订在制作工艺上属精装。近现代精装书使用纸板或木板制作硬质封面封底与书芯相连接,书的封面、封底和书脊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书芯的缝线方法也有多种,如平订线、撩线法、串线等,书芯的订孔和订线不外露。近代制作的古籍精装合订本,一般书芯经过裁切,书脊上过胶或糨糊,有硬封面封底,原有线装书订线已被拆下,或即便未被拆下也不再外露,有的尚保留有原线装的纸捻。书名和卷册信息一般都烫金(银)在书脊上,装帧华美。古籍精装合订本书册较厚,一般为5-10厘米。
2.2保存保护方面的比较
2.2.1影响排架方式的选择
线装书的纸大都属于手工抄造纸,虽然部分民国时期的线装书采用机器纸,但纸质也大都薄软,加之封面也是软的,所以整部书的形态呈现轻、薄、软的特点,无法竖直插架,只能采取横向摆放、书根朝外的方式,书脊厚度就是书的内页纸张所自然形成的厚度。线装书的这种特点使其阅读时易于打开,张合自如。精、平装书的纸,无论是手工纸还是机械纸,都厚且质挺,书芯只要有一定厚度即可直竖,平装书的封面用材虽同为纸质,但质地较厚硬。精装书更是加上厚板作为封面,所以整体坚挺结实,精装书整体呈现出厚、重、硬的特点。因此精、平装书可竖直排放,书脊朝外,便于取用检索,强调在书架上的展示效果,因此也更注重书脊的设计。虽然古籍精装合订本的内芯是轻、薄、软的线装书,但应合订后加上坚硬的外壳,整体也呈现出精装书的特点,适宜竖直摆放,这应是将线装书改为精装的主要目的。
2.2.2受损的类型不同
图书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受损与其装帧形式密切相关,装帧形式决定其日常的摆放方式和使用方式,进而对图书受损的类型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开放式书架而言,精装图书由于采取竖直存放,受污染程度更大些。古籍精装合订本的每册图书,天头位置的书叶都落有灰尘,书的每一页都被污染。而线装书一般是几册或十几册书摞在一起,横放于书架上,受到灰尘等污染的位置是在第一册书的封面。若有函套或夹板保护,则第一册封面也会得到更好的保护。灰尘是造成纸张磨损、生霉和酸化的原因之一,古籍精装合订本出现纸张老化或酸化的现象比线装书更容易,范围更大。
另一方面,线装书是平放的,纸张是一张压一张,书叶叠加,全书各部位受力均匀,在正常情况下,摆几十年或更长时间不动它,纸张仍平整不变形。线装书的书芯材料、封面材料及订线材质及强度基本一致,一般地翻阅使用不易造成结构方面的破损,因封面材料强度较弱,封面较易磨损,但也因其装帧结构相对简单而磨损后易于更换修复。古籍精装合订本与普通精装图书一样,封面材质较硬,三边飘口比书芯均匀多出2-3毫米,作用是保护书芯,同时增加书籍的整体美观。古籍精装合订本的封面材料较硬,而书芯材质强度较弱,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翻动也会造成硬质材料对软质材料的牵拉,从而造成书芯与封面相连部分的书叶破损。由于精装古籍竖直排放,书芯悬空,书芯的自重力自然下聚,一段时间后,造成书芯变形,当书芯的重力超过书脊承受力时,就会出现书芯与书壳分离,或书脊撕裂等破损的情况。由于古籍精装合订本的结构较一般线装书复杂,其结构破损后复原难度也相应增大。
2.2.3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两种装帧形式的书叶翻开幅度进行比较可知,古籍精装合订本具有精装图书的特点——不易平放,容易回拢,摊开的幅度不如线装幅度大。因此使用时,古籍精装合订本也如精装图书一样,容易出现书背胶脱落、书脊断裂的现象。
古籍精装合订本往往由数册线装书合订而成,在装订前进行了裁切,裁切较多的会造成书背狭小。这类书籍在提供读者阅览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阅读时,邻近书背的文字难以阅读;拍照时,轻则字体变形,重则拍摄不到完整信息;扫描时,如需扫描完整信息,就必须用力挤压书脊,容易导致书脊因压力过大而撕裂书叶,书的订线、书脊因不堪重负而产生断裂等图书受损现象。而线装书封面材质和内芯纸张薄软,版心四周一般留有较充裕的空间,打开程度较好,阅读使用明显优于精装合订本。
3 古籍精装合订本的修复
古籍精装合订本自出现以来,已经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其中相当一部分由于存放和利用的关系,已出现书叶老化、书脊断裂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清末民初的古籍日渐稀少,公藏机构都将其划入古籍特藏,和其他保持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古籍一起加以收藏保护。不仅已经破损的古籍精装合订本需要修复,没有破损的精装合订本和大量的传统装帧古籍混放,也显得格格不入。已经破损的精装合订本如何修复,没有破损的是否需要复原?这些都是保藏单位和修复人员所面临的难题。
3.1修复方案制定
2006年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规定的古籍修复原则中,“整旧如旧”是很重要的一条。其要义是,经过修复后的文献尽量保持书籍原始面貌和装帧特色,并注意保存与原文献的文物价值、版本价值相关的所有材料。
何谓“整旧如旧”?学界较为统一的认识就是“尽可能保留古籍在我们进行修复之前的面貌。”这个原则在面对没有被进行过任何修复的破损古籍时比较容易把握,而当破损的古籍以前曾经经过修复,无论是预防性修复还是保护性修复,甚至在确切知道以前所进行的修复较大程度的改变了古籍的原始面貌时,我们又该如何适用这个原则?
古籍精装合订本是对古籍进行预防性修复的产物,是“装裱得很好,外观华丽漂亮,但文献载体信息已经‘失真’的古籍”。在“古籍精装合订本”这一类装帧形式的书籍修复中,由于原文献出版时采用的是线装装帧形制被“合订本”的精装形式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是优先考虑保留目前的文献装帧形式,即“精装合订本”形制?还是恢复最原始的文献装帧形制——线装形制呢?做出决定前需要考量那些因素呢?
中山大学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对馆藏古籍精装合订本《新刊凤双飞全传》进行了的修复。在修复之前,《新刊凤双飞全传》的基本资料和破损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中山大学图书馆《新刊凤双飞全传》的基本资料和破损状况
该书虽为民国时期石印本,但从页面布局和遗留的原始装帧痕迹可明显看出,其原始装帧形式为线装。本书修复方案制定的难点和特别之处在于其装帧结构恢复的选择,至于书叶和装帧材料的修复并无难以抉择之处。正如前文所述,破损古籍精装合订本修复到底是保持其精装结构,还是恢复到精装前的原始结构?具体到本书的修复在结构上选择就是修复后选择精装还是线装。
如果修复后保持精装合订本形式,此书经历的时代特征信息能完整无缺保留下来,但其原始的结构状态将无法体现,且在使用的方面因书体较厚影响阅读、拍照和扫描的问题无法克服,不能避免书芯若干年后与书脊脱落的问题(其中一本书脊已因损坏而遗失),读者阅读时,若只需要其中某一册,不能单独取阅,这样,读者在翻阅过程中,将增加对其他书叶产生伤害的概率。
如果修复后还原为其原始的线装形式,按原分卷的方式装订为线装,则改变了书籍在修复前的现有装订形式,改变了图书的外形尺寸,书籍的载体不再记录此书曾经历的某段时代特征信息。这种选择避免了因图书厚度影响使用并造成图书损坏的问题,当读者需要阅读其中某一册书时,只需取某一单册,减少了对其他书籍不必要的损害。
以上两种修复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均符合“修旧如旧”的文献修复原则,各有得失。而古籍修复,在着重恢复其原貌的同时,更需考虑文献资料长期保存与使用的便利性方面的需要。经综合比较,本书的修复最终选择了修复后还原线装形式的方案。
首先,经过检视,我们确知本书的原始装帧形式为线装,后期改为精装合订本是一种预防性修复的措施,且这种修复方式选择有悖文献保护的原则。这种情况下,对于“旧”的理解应为确知的原始状态,如国家图书馆在修复《永乐大典》时确定,按照参照物(存世《永乐大典》当中保存了明代成书时的原貌)进行修复,尽量保留《永乐大典》原有的装帧特点。对于前人修复过的《永乐大典》,凡是已经改变了《永乐大典》的原始装帧的,改回原来的包背装形式。
其次,修复前的精装合订本形式不仅是对该书原始形态的破坏,也对该书的保存和使用造成不便,精装书的硬质封面和大量胶的使用不适合中国古籍柔软的材质,装帧材料和书芯材料的不匹配必然导致强度弱的材料受牵拉而容易损毁。
所以,综合本书的实际情况,结合古籍修复的原则和长期保存与使用的需要,确定在结构上恢复线装的方案。但考虑到精装合订本的形式在该书生命中的历史价值意义,需要对其修复前后的情况进行全方位记录。如果精装书壳尚可恢复完整,可以考虑将书壳保留和原书一起存放,权作一种保护套使用。
3.2修复步骤
3.2.1修复档案记录
对《新刊凤双飞全传》进行检视,列明其需要修复的原因:
(1)合订本厚度为10厘米,版框距书脊宽仅1厘米,订线眼位压版框;书脊过厚,书脑狭窄,使过半的书叶无法完整阅读;
(2)书脊胶体浸入书叶,在翻动时书叶间互相牵连至撕裂;
(3)书口开裂、书叶破损和撕毁;
(4)有多处撕裂处用透明胶带粘贴,书叶移位。
根据确定下来后的“还原线装”的修复方案,大致可将修复《新刊凤双飞全传》的过程分为以下6个步骤:
(1)分离书壳;
(2)清洁书脊的胶;
(3)揭除书叶内的胶带和使用不当的修复补纸;
(4)染修复用纸;
(5)修复书叶:连口补缺,接全被撕毁的书叶,接大书脑,压平,对碰加宽的书脑,裁齐;
(6)按原分册分卷方式,还原为线装装帧形制。
3.2.2分离书壳和去除书脊的胶
对于封面、书腰不完整的书,从断裂处插入薄片工具,分离书芯与书壳;对封面完整的书,在环衬页中插入薄片工具分别将环衬页和书背布切断,分离书芯与书壳的联系,清除书脊上的所有内衬材料。
本书书脊所用胶为骨胶,属水溶性胶,可以使用3%的甲基纤维素溶液(以下简称MC)②甲基纤维素,英文名称:Methyl cellulose,简称MC,为白色或类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无味。用途广泛,在建筑、造纸、分散性涂料行业可作增稠剂、粘接剂、保水剂等。作媒介,软化胶体,利用其保水性使水分慢慢释放以软化骨胶,以便刮除。
用MC软化书脊残留胶的步骤如下:
取下书壳,将书芯夹在修复整理架上固定,在书脊残留胶处敷浓度约3%的MC(呈均匀胶体状态),厚度不少于2毫米。静置30分钟后,用工具拨开书脊上的MC一小角,轻刮几下,观察能否将胶刮去,若不行,延长MC放置的时间,直到能容易刮去胶迹为止。“放置MC-刮胶”有时一次就达到理想效果,多数情况下则要经过二、三次循环,才能将胶刮干净,刮胶的时候要小心,不能刮伤书叶。
在天气干燥季节,MC的水分挥发快,水分不足时无法起到软化胶的作用的;相反,在气候潮湿的季节,MC吸收周围环境的水分,多余的水分将浸透过书叶,产生水迹斑痕,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更换新的MC。
3.2.3去除胶带和不当补纸
揭除胶带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是通过电吹风或可控温度的小型电烙铁,对胶带进行加热处理。电吹风吹胶带粘连处,薄片工具如口腔器从胶带与纸粘连的外围往中心位置进行分离,边吹边揭。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胶带揭起时,要用纸将这些胶带包裹,预防粘到其他地方。最后用橡皮擦和刮刀清除剩余的胶迹。如果使用可控温电烙铁在胶带处加热,胶体受热后变软易揭除,其他步骤如上。
化学法是使用化学试剂溶解胶带内的胶粘剂,达到分离目的。试剂有乙醇、石油醚、丙酮、甲苯等。使用试剂分离胶带,有时会出现胶带表层已经揭除,但胶粘剂仍残留在书叶上的情况。可以用吸水纸滴少量甲苯,覆盖在有胶粘剂的部位,多次反复处理,可以溶解胶质。但对于胶体完全渗入纸纤维致纸张劣化变色变脆时,对纸张的损坏已不可逆转。
分离用厚浆粘贴的书叶,采取干揭和湿揭并用的方法。对于那些很难揭开的书叶,可用热水泡的方式,卸了浆的黏性,就较易操作了。
3.2.4修复装订
对书叶破损进行修复,包括连口、补缺、接全被撕毁的书叶,每叶书的一侧用4厘米宽与书叶等长的补纸接宽书脑。书叶经压平后,将加宽的书脑对折与另一面书叶碰上。如使用双侧粘接纸条加宽书脑的方法,粘贴处会增厚并发硬,影响书籍整体的平整。
最后,根据分卷情况进行分册,书芯前后各加两叶护叶,补充缺失的封底,还原为古籍线装形式。书籍装订完成后,长度不变,宽度比之前大1厘米,每册书的厚度约1厘米。
4 结束语
本文以古籍精装合订本《新刊凤双飞全传》为修复案例,介绍这类装帧形式的古籍的修复方法。在修复工作完成后,原来2本精装合订本重新恢复为24册传统线装图书,每册图书厚度适中,恢复了线装图书所特有的“轻、薄、软”的特点,图书打开均舒展自如,可轻松阅读邻近书脑的文字,原书的书壳封好,随书平放于线装古籍特藏书库,修复记录中做好修复前后照片的拍摄存档工作,后人可从修复档案中清楚看到所做的变动与修复工作。既便于长期保存图书,供读者方便取用阅读,使文献信息完全展现读者眼前,又用修复档案以图片和文字方式较为完整地保存了过去曾经经历过的“古籍精装合订本”阶段的历史信息,较好地使用了“修旧如旧”的文献保护原则。
综上所述,在制定文献修复方案时,必须先考虑保护文献的安全与延长文献的寿命,在此基础上,应坚持“修旧如旧”的文献保护原则。如出现现存的装帧形式有危害文献的保存与使用的情况时,为保证古籍的安全及正常使用,改变其现有的装帧形式也不失为一个可考虑的选择。
在2013年夏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天津图书馆承办的“第一期全国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交流讨论期间,此修复案例作为特定题材,其修复方案和效果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讨论最后特别指出,不同的装帧形式固然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其风格和特点散发着时代的气息。但是古籍修复工作不能生搬硬套,必须针对不同的破损状况来区别对待。倘若只是教条地执行“古籍修复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中的条例,保持现存的装帧形式不变,那么,即使修复工作完成,其存在的文献保护保存问题依然不能解决。修复文献是为了延续文献的寿命,使人类文明的瑰宝得以代代相传,是为了文献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使用。否则,修复的作用便无从谈起。
[1]杜伟生.古籍修复原则[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79-83.
[2]杜伟生.《永乐大典》修复始末[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4(2):64-68.
[3]韩翠花.民国初年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J].现代情报,2003(4):57-158,152.
[4]林明,周旖,张靖,等.文献保护与修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5]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欧咏梅.民国时期中国书籍装帧风格的形成原因探究[J].包装工程,2010(4):82-84,94.
(编发:王域铖)
Conservation of Books Rebound from Stitch Binding to Hardcover Binding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XIAO Xiao-mei,QIU Wei-qing,LIN M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Library,Guangzhou 510275,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ervation plan of Feng Shuang Fei(newly printed),and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once ancient thread-bound books were made into hardcopy-bound book,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binding and the conservation plan that should be applied.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when deciding the conservation plan,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at a conservation pla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damaged book but not only the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ancient books;books published in 1911-1949;conservation principle;ancient thread-bound books made into hardcopy-bound book
G253.6
G253.6
A
2095-5197(2016)01-0038-06
* 本文系2012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文献原生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2YJA870010)成果之一。
肖晓梅(1964-),女,助理馆员,大专,研究方向:纸质文献修复、古籍保护;邱蔚晴(1976-),女,馆员,硕士,研究方向:纸质文献修复、古籍保护;林明(1967-),男,研究馆员,博士,研究方向:古籍整理与保护、图书与图书馆史、图书馆管理。
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