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茶企业突围之路
2016-09-16肖玉蓉苏晓婷
肖玉蓉,苏晓婷
(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经济新常态下的茶企业突围之路
肖玉蓉,苏晓婷
(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通过分析发现经济新常态中存在创新持久动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茶行业市场两极分化严重等三种问题现象,认为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从细微处做精而美产品,也可以选择以品牌内容为驱动力,以细分市场为突破口的专精发展方式,迎合经济新常态。另外,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茶业龙头企业也很重要,除了抗风险能力强,促进茶产业的稳定发展外,发展龙头企业有利于去库存。
经济新常态;茶企业;驱动;库存
一、“新常态”经济下茶行业发展的三种问题现象
(一)创新持久动力不足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意味着要创新,“常”意味着要稳定,“新常态”代表着要有新姿势,从以要素、技术转化为以创新驱动经济的增长。2014年8月的《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茶行业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下要注意保持创新动力的持久性。从以往现实的例子来看,创新对茶行业发展作用巨大。以立顿为例,立顿茶叶类产品行销于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销量,立顿均是全球第一。在发展过程中,立顿既注重产品创新,也注重营销创新,是最早销售包装茶的生产商,也是茶叶拼配技术的领导者。通过茶叶拼配技术提高茶叶品质,不断革新包装技术,突破传统的茶产品营销手法,立顿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现今,洋品牌立顿成为世界茶企业的标杆,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茶行业的发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的茶贡献为54亿美元,中国茶产销量已占全球38%,成最重要茶叶大国,另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分析,中国茶树种植面积约占世界茶园面积的50%,居世界第一,近20年的中国茶产量呈快速增长之态,近10年间价格呈上涨之势,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茶叶产销大国。
纵观茶叶发展的历史,技术创新推动了茶业的发展,但茶叶经济不以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主要依靠粗放型增长,存在技术创新滞缓,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创新持久动力不足等问题。据农业部、科技部公布的数据统计,2011-2014年科技在我国农业行业的贡献率分别为53.5%、57%、55.2%、56%,都处于50%以上,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行业70%左右的贡献率来看,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且对其科技投入远远与产业贡献不相适应。茶行业作为中国农业关键产业,在21世纪前,茶行业中科技对茶叶生产的贡献率只有21%,进入21世纪,茶产业对科技的需求明显增强,无性系良种普及率由2000年的21.4%提高到2013年的41.3%,但还是远不及无性系良种普及率超过90%的日本、肯尼亚等产茶国。我国目前有许多茶企都是家庭式小规模发展,数量又多,缺乏大的企业,对茶业信息化重视不够,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科技力量又较多投入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却较少地投入高效栽培、茶叶加工、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其增长方式又只依靠粗放型增长。而且现在许多茶企业缺乏专业技术开发人员,缺乏相对应的能力技术,导致创新力度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
(二)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新常态下中国茶产业发展有困难、有压力,出现了不同的产业状况,其中库存多成了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茶行业盲目性发展种植,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目前不少茶企产品库存积压严重。根据农业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茶叶生产情况的统计数据可知,18个产茶省的茶园面积同比增加 202.8万亩 (增5.19%),达到4 112万亩,其中,采摘面积同比增加244万亩(增8.36%),达到3 162万亩。六大茶类都有增产只是增幅不同,其中,主要由贵州和陕西等地大力发展绿茶,使得绿茶成为增产量最多的茶类,增产8.16万吨,达到133.26万吨,而增产幅度最大的茶类为黄茶,增39.73%,增产884吨,达到3 109吨,主要增产的产茶省是安徽和湖南,分别增产450吨、319吨,详见表1。虽然中国茶业销量与茶产业产量一样都呈现增长态势,但近年来中国茶叶的内外销量增长幅度小。从2010-2013年,茶叶内外销量分别从110万吨、30.6万吨增长到125万吨和32.3万吨,增长幅度均较低,并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5年,所以茶产业仍将保持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
表1 农业部公布的2014年六大茶类增产情况
茶行业产能过剩的明显表现之一就是出现大量库存。如,2013年,南京茶叶市场受大环境影响,销售量下降,茶叶库存积压严重,甚至出现茶价低过排骨价,茶叶店将茶叶低于五折出售。广东省在2015年春茶产量较高,同比2014年增长5%左右,但从价格来看,总体下降10%左右,价格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不景气,另一方面是库存积压严重。由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以及2013年和2014年的炒作,造成了普洱老茶多库存的同时,普洱茶新茶也大量库存积压。
(三)茶行业市场两极分化严重
茶酒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酒业发展似乎一直走在茶业前面,这是让茶行业值得深思和学习的。中国的茶企业比较分散,数量虽多但都比较弱小,茶产业本身属于农业,门槛比较低。目前我国有七万多家茶企,许多都是家庭式的小微茶企,规模上亿的茶企屈指可数,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这样长期以来,中国茶行业缺少大规模企业,缺少龙头企业,行业内就会变得杂乱分散,标准不一。
2013年起,茶叶市场两极分化情况越来越突显,中端价位的茶叶销售量不容乐观,以武夷岩茶为例。根据笔者走访武夷山茶叶市场,了解到200-500元/斤的中端价位武夷岩茶在市场销售中,竞争激烈。200 元/斤以下的低价茶因其价格优势,受到大量消费者的青睐,从天猫、淘宝的成交数据来看,百元左右的茶叶最畅销,一份茶叶70-80元对消费者而言为较有亲和力的价格。而1万元/斤的高端价位茶,因其栽至核心产区品质优异,数量少,也是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其他茶类品类的市场与武夷岩茶市场发展状况相似,普洱茶茶叶呈现市场价格整体上涨,但上涨的是高端茶,而低价茶的价格变化并不显著,普洱茶市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中低端的茶品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二、中小企业的“专精”发展迎合经济新常态
茶行业一度痴迷于做大品牌,追求全产业链、全网营销、全品类经营,这种做法容易陷入品类茶同质化,在面对礼品茶的持续低迷、中低端茶越来越难经营、高端茶资源稀缺成本高的真实状态下,很多茶行业里的从业者找不到方向。
2015年4月1日上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精特新’产业联盟”在京成立,意在促进中小企业走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最终造就一个生存能力顽强、效益良好、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为了响应协会号召,顺应新常态经济发展,中国茶行业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步入了“专精特新”之路。
(一)从细微处做精而美的产品
中小茶企走“专精特新”之路比较注重的是“专精”发展。以广东的品牌企业“茶居士茶业”为例分析。近几年,“茶居士”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上升,其主要是先把自己定位在中小企业,然后把企业做的精而美,把产品做的专业。茶居士的品牌理念是“只卖好茶,不卖包装”,他们的包装全部都是环保材料,而且考虑到茶叶会吸味,基本不用胶水粘的礼盒,这样的小细节就可以把品牌做的更专业化。茶居士总经理吴细全注重企业本身的气质创建,在接受记者访问说到“大企业要追求量,我们更注重在质上下功夫,甚至我们可以把某一个山头,某一种产品,某一个寨子,做到极致”。[1]武夷山有一批茶企专注做高端武夷岩茶,因其鲜叶来源于核心茶产区,原料稀缺,产量不高,这些企业为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走的也应是中小茶企业“专精特新”之路。
(二)以品牌内容为驱动力,以细分市场为突破口
“小楼莲花”是武夷山一家女性主题茶会所,定位清晰,专做女性茶,提出品牌内容推动品牌发展,善用自媒体平台宣传企业文化,从中国茶文化微信公众号运营数据显示,经整体运营分析,2014年9月中国茶文化微信公众号排行榜新鲜出炉,小楼莲花微信公众号位列第五,成为唯一一个上榜前十的武夷茶文化微信公众平台,全省仅一家。自2013年10月创建以来,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粉丝数猛增至四万个,每天刊发各类美文美图配以茶文化内容述说品牌文化,累计已刊发353条、425篇,所发文章阅读量达310万,平均每条8861次[2]。这类茶企不走大批量化生产,走特色和专业,注重创新和坚持,也能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
中小企业要步入“专精特新”,首先要确定“专精特新”的行业质量标准,建立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型新茶企。中小企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刚开始创业时,不要好高骛远,先站稳脚跟,要在自己从事的产品领域做优做精,要在产品、包装、营销、宣传上做出特色。做精做专就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要创造自己独有的东西出来,或者说要生产出能够代表自己的东西,不管是包装、口味、广告,都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能代表自己的产品。在走精发展道路的同时仍要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茶叶加工环境,制定相应的标准制度[3]。
三、培育茶业龙头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
(一)抗风险能力强,促进茶产业的稳定发展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是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但是一个健康的茶行业里,也需要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市场竞争,拥有比较大抗风险能力,而且从社会责任方面来看,在近年来屡屡发生的自然灾害,许多大型企业都能伸出援助之手。
湖南省茶业公司是湖南省的龙头茶企,致力于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2011年,湖南省茶业公司单是茶叶出口就达2.27万吨,出口额5500万美元,是实至名归的龙头茶企。湖南省茶业公司做好龙头带队精神,2011年,带活74个茶叶基地,让20万户的茶农跟着收益,每户茶农平均增收5500元,同比增长21%。在2012年,它与74个基地签订的茶叶收购合同总量达3.8万吨,总金额20亿元。合同订单上还对基地茶叶实行保护价收购,这就让20万户的茶农更加放心追随龙头茶企发展了。[4]
福建寿宁南阳镇近几年也在致力于发展培育茶业龙头企业,希望以龙头茶企带动茶业规模化,不断提升茶叶的附加值,提高茶农收益,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发展龙头企业有利于去库存
龙头企业在茶叶市场日渐严重的库存积压上也能起到缓解作用。例如,明前茶由于其芽叶细嫩,受虫害侵扰少,深受消费者们喜爱。因此,当明前茶上市,大量的陈茶就会被积压,也就有消费者担心会掺进新茶出售。其实有些大型茶企会有自己的冻库,为鲜叶保鲜,然后会将不同季节的茶组合在一起进行拼配,这样就能缓解库存积压的严重问题。而如果是卖不出去的成品茶,储存得当的话,经过技术处理,也可以达到新茶的新鲜度。有的大型企业发展线上营销拥有先天优势,高知名度的支撑,将互联网与茶企对接,可以压缩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减少了产能过剩。另外,大部分的龙头企业都实施连锁经营模式,销售点多,产品多,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销售信息融合度越来越强,也能方便各门店之间的茶产品调动,减少单个门店茶产品的库存形成。所以在库存积压问题上,大型的茶企业,地方龙头茶企业,都是有条件来进行缓解的。因此龙头茶企在努力发展去库存化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茶叶市场价格机制,能够避免大幅度降价。
在发展扶持龙头企业策略上,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的是茶企业的自主意识,许多家庭式的小茶企业,尤其是在产茶区的地方性小茶企业,都存有小富即安的心态,缺乏做大企业的概念。所以一些大型企业要制定好相应方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主创新,走出区域发展,带动行业发展。
[1]孙龙,李娟.透过“茶居士”看中小茶企发展之路[N].云南经济日报,2013-08-21(8).
[2]裴礼辉.中国茶文化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出炉 “小楼莲花”上榜前五[N].闽北日报,2014-10-13(10).
[3]胡晓丽.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的突围之道:论“专精特新”的经营模式[J].中国市场,2015(43):49-50.
[4]张尚武,黄德开.茶叶龙头企业带动 湖南名茶基地突破70万亩[N].湖南日报,2012-12-05(2).
(责任编辑:叶丽娜)
The Breakthrough W ays of the Tea Enterprises under New Normal Economy
XIAO Yurong,SU Xiaoting
(School of Tea&Food Science,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The analysis showed,three kinds of phenomenon questions exists in the tea industry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ality,lasting power innovation shortage,serious overcapacity problem and Tea Industry market polarization serious.SMEs using fine specialized growth model tomeet the new normality economic,can choose from the subtle to do fine and beautiful products,it can also choose to brand content as the driving force,or using market segments as a breakthrough.Additionally,fostering leading tea enterprises is vital to protectagainst the risks and de-stocking,it is also beneficial to promote continuously the stable developmentof tea industry.
new normal economy;tea enterprise;drive;stock
F326.12;F274
A
1674-2109(2016)07-0046-04
2015-12-01
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JA13308S)。
肖玉蓉(1984-),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茶文化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