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态度下徐州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2016-09-16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徐州221116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琴书徐州市民间艺术

程 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州 221116)

科学态度下徐州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程 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州 221116)

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徐州琴书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由于受到其他新兴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冲击,徐州琴书与其他传统戏曲一样陷入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遇,其生存现状令人堪忧。为此,文章在分析了徐州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旨在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履行职能,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徐州琴书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科学态度;徐州琴书;继承与发展;继承现状;发展措施

徐州琴书是在配有扬琴、二胡等声乐的基础上,用徐州方言进行演唱,流行于徐州市区和周边县区的一个曲艺种类。徐州琴书于2008年1月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并称为“江苏三书”[1]。徐州琴书兼具南方曲艺的婉转动听和北方曲艺的粗犷豪放,伴有风格独特的音乐,具有观赏性。徐州琴书的唱腔及曲牌大多来源于山东、安徽、河南等周边地区的民间小调、歌谣、号子,经过历代艺人加工、提炼、演变而成,贴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徐州琴书分长篇、中篇和短篇曲目,其中代表曲目有《王天宝下苏州》《张廷秀私访》《猪八戒拱地》《李双喜借年》《马前泼水》《十把金扇》《水漫金山》等。

在2005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518个项目中,有372个民间艺术遗产项目进人国家保护的实施系列,约占全部名录的72%;与此同时,还有数以千计的民间艺术遗产项目进人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名录实施保护;更有近万个民间艺术遗产在市(地级市)级和县(县级市)级名录中实施保护。所谓科学态度,就是指我们要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徐州琴书[2]。因此,徐州琴书作为民间艺术遗产的一种,我们应当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它,采取科学的措施对它进行有效地保护,并以活态传承的形式将其发展下去。

1 徐州琴书的现状与问题

自1948年徐州解放以来,为了响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徐州的琴书艺人创作了一些新的反映时代特色的曲目,如《悦来饭店》《小两口争灯》和《王二还家》等,徐州市文化局每年也会举办多种文艺惠民演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是,近年来由于徐州琴书没有再创作出一些好的作品,没能推陈出新,加上新兴媒体的出现和流行文化的冲击,徐州琴书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淡化,被流行音乐和新兴影视取代。同时,徐州琴书在传承中出现了老年艺人不能演、中年艺人改行、年轻人少学等现象,致使徐州琴书陷入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遇,面临着生存危机。

1.1传承人才缺乏问题

《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帝喾乃令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虎篪;因令风鸟天翟舞之……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及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及以麋罗非鱼,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原始歌舞作为戏剧艺术的重要来源,在其生成之初,就已经确立了戏曲艺术作为舞台艺术,其主体是人——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所有民间艺术遗产的保护都是以传承人带徒传艺活动的保护为核心,而大多数传承人年事已高,又后继乏人,“人死艺亡”会给中华文化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民间艺术后继人才是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保护[3]。

现如今,徐州及周边县区中能够了解徐州琴书并演唱徐州琴书的艺人,除了年长者外,学习徐州琴书的青少年几乎没有。目前从事徐州琴书表演的专业人员不足10人,大部分都是徐州琴书传承人魏云彩的一代、二代徒弟,年龄也均在40岁以上①该数据由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提供。(图1)。他们大多在民间的婚丧嫁娶活动进行表演,以维持团队的日常开销,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徐州市戏马台民俗博物馆业余演出。作为一个地方曲种,表演人员却如此之少,徐州琴书的继承陷入困境。

图1 徐州琴书传承人魏云彩及徒弟演出

1.2传承制度固化,手段单一

一种艺术想要在不断的社会变迁中经久不衰,就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传统的徐州琴书曲目大多是根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典故等创作改变而成,而现如今人们生活方式已于过去不同,徐州琴书在编排上还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没有顺应时代潮流编创出一些易于新时代下人们欣赏、传唱的新曲目,也没有利用时下的新兴媒体进行传播,致使徐州琴书的落伍。

另一方面,由于从事徐州琴书的演艺人员不足,缺乏资金,徐州琴书无法开展大型宣传活动,致使其虽为徐州地方戏曲之一,却不为徐州民众熟知,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较之于其,江苏梆子戏、柳琴戏等地方戏曲却采取了很多措施去保护和继承,比如江苏梆子戏在徐州各高校举办了“大雅传承”“优秀戏曲进校园”等活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知名度,对其继承和发展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1.3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大,地方配套不均衡

徐州古称“彭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已有5 000多年的文明史,长久的历史积累孕育了丰富绚烂的徐州文化,徐州也成为了“戏曲之乡”。在戏曲方面,徐州琴书、江苏梆子②江苏梆子,俗称“大戏”,亦名梆子戏、徐州梆子,是豫剧流入徐州地区与当地方言土语结合,吸收当地曲艺、民歌等音调发展而成。2008年江苏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③柳琴戏,又称“拉魂腔”,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流行于鲁南、苏北等地。2006年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平调④四平调,起源于安徽省砀山县,在“砀山花鼓”的基础上,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等的腔调发展而成。2006年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丁丁腔⑤丁丁腔,始称“太平歌”,是徐州特有的戏曲种类。丁丁腔已被列入徐州市重点保护艺术资源。等曲种共同存在,其中数江苏梆子戏和柳琴戏最为出名。国家每年会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万元的补助,用于建立传承基地、收徒等一系列活动,可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据徐州琴书传承人魏云彩老师说,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像江苏梆子戏和柳琴戏一样拥有一个小型剧场,以扩大影响,提升徐州琴书的知名度,同时利用演出,可挖掘对此感兴趣的年轻人,为培养继承人奠定基础。但他现在只能在酒店进行演出,导致徐州琴书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人民群众对此了解较少,不为人所熟知。

2 以科学态度对待徐州琴书继承与发展的措施

2.1尊重与保护传统的带徒传艺方式

带徒传艺活动,作为一种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民间艺术传承机制,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技巧的传习方式和民间知识的传授方法,而是悠久的农耕文明时代民间文化特有的传承法则[4]。传承人带徒传艺是保护民间艺术遗产的核心,是艺术遗产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徐州琴书,在其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保护民间艺术固有的带徒传艺的传承机制,尊重所有民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选徒、收徒、授徒、出徒的个人基本权利和做法,给予带徒传艺的最大自主权,不可以强行把民间艺术的传承推向培训班、讲习所的大规模授课教学的现代模式。那些以商业目标为遗产保护的企图,总想以走捷径的办法用办班授课取代民间艺术遗产口传心授的传承机制,这实质上是对民间艺术遗产的致命性破坏。

2.2加大市政府参与保护力度

目前,徐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共有101项,其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3项,因此,徐州市市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徐州市市政府要积极履行好职能,提高文化自觉性,对徐州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妥善落实好“非遗”保护工作的专项基金,号召全市上下的文化工作者以饱满的激情、高度的自觉全身心地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

徐州市市政府要对徐州琴书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是制度保障,市政府要及早通过有关保护条例,出台一些制度化的文件规章;二是资金保障,增加对徐州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支出;三是组织机构队伍的保障,可以批准成立徐州琴书保护与研究机构,多向其他省市一些成功案例学习,比如苏州评弹,在当地不仅有独立的剧团,还有研究会、评弹学校,有专门的分管机构,鼓励到各地演出,演出超过一定的数量,政府有奖励。

徐州市市政府还要对徐州琴书中存在的一些文化违规现象大胆问责,严厉打击,及时纠偏,从法理上提升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令徐州琴书中的不健康因素失去所依附的土壤。同时,市政府要培植和拓展徐州琴书的公共性文化空间,让让民众通过各种实践、表演、技能表现等形式,寻找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历史感和归属感,逐渐形成珍惜徐州琴书等民间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进而提高民众的社会道德和民族凝聚力。

2.3利用多种渠道,建立“非遗”教育生态观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为此,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展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文化机构等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应具有相应的责任[5]。

徐州市学校众多,仅徐州市内就有一百余所学校,其中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工程兵学院等高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为徐州琴书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徐州市市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推动徐州琴书走进校园(图2),让当代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戏曲艺术;同时,也可以在各学校设立徐州琴书兴趣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徐州琴书的剧本编写以及谱曲等工作,既可以培养学生们对徐州琴书的兴趣,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图2 徐州琴书进校园合作仪式

此外,徐州市教育局也可以利用好徐州“戏曲之乡”的优势,开展一系列关于宣传、展示徐州琴书的活动(图3),使更多的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徐州琴书。比如,在徐州各大高校开展“徐州琴书进校园”的活动,邀请徐州琴书传承人定期到学校开公开课,甚至开设一些课时较短的选修课;在徐州各中小学设立徐州琴书音乐课,给学生们介绍扬琴、二胡等乐器,介绍徐州琴书的历史和传承。通过以上方式,一方面可以推动徐州琴书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对给学生上课的徐州琴书传承人一定的资金扶持,缓解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等问题。

图3 徐州琴书进校园讲座宣传

2.4挖掘创作以时代精神为背景的新作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是为保护而保护,必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其保护具有意义[6]。在徐州琴书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要将其保护与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体现时代精神。在保护徐州琴书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其文化内涵,结合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创作一些反映当今社会风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美丽徐州的新时期徐州琴书曲目,上至国家方针政策,下到人物事迹,将徐州先进的政绩工作、“汉文化”的悠久历史、“徐州好人”的先进事迹、徐州城市建设的新举措等内容加入到徐州琴书的内容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徐州琴书增添新的时代特色。

3 结束语

徐州琴书是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由于缺乏传承人才,传承制度固化、手段单一,地方财政配套不均衡等问题,徐州琴书的发展面临着危机。因此,我们要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徐州琴书的继承和发展,拓宽徐州琴书的发展渠道,努力发掘和培养徐州琴书传承人。徐州市市政府也要加大保护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建立“非遗”教育生态观,促进青少年对徐州琴书的了解。同时,还要用科学的态度挖掘创作以时代精神为背景的新作,为徐州琴书增添新的时代色彩,为共筑“徐州梦”“中国梦”献出一份力量。

[1]李子秋.徐州民间音乐集成·琴书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1- 5.

[2]董德光.继承与创新:推动戏曲艺术发展的科学态度简论[J].中央戏曲学院学报,2010(2):15

[3]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47.

[4]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47.

[5]郑巨欣.历史与现实: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245.

[6]牟延林,谭宏,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8.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with a Scientific Attitude Towards Xuzhou Qinshu

CHENG Qia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China)

Xuzhou Qinshu with 300-year-history is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Xuzhou. Nowadays,due to the impact of other emerging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Xuzhou Qinshu also suffer the awkward situation, and the survival status is to be worried.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Xuzhou Qinshu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on-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ing measures to coordinate development in an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attitude to perform its functions, overall,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Xuzhou Qinshu.

scientific attitude;Xuzhou Qinshu;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inheritance status;development measures

J607

A

程前(1994-),男,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E- mail:18361350731@163.com.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自筹项目(国家级)“徐州琴书经典曲目语言特色调查与研究”阶段性成果(201510320044Z)

猜你喜欢

琴书徐州市民间艺术
关于苏北琴书生存现状及传承的分析与探讨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2015—2020年徐州市农业用地时空变化分析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浅谈徐州琴书的传承与发展
《永乐琴书集成》真伪再考
民间艺术篇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山东琴书 老城新传,乡音不改
融合·互动——徐州市商聚路小学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