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要点解读

2016-09-15隋辉陈伟伟王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肥胖率心血管病患病率

隋辉 陈伟伟 王文

100037 北京,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医院



·专家论坛·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要点解读

隋辉陈伟伟王文

100037 北京,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医院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

自2005年以来,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临床、防治、公卫、管理等领域专家编制每年一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报),动态跟踪报道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综合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年报搭建了学术界与政府、社会、媒体沟通的桥梁,成为心血管病科研转化的重要形式。2015年卫计委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列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域定期发布的五大重要卫生资讯信息之一。本文就《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的心血管病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部分作要点解读,供参考应用。

1 心血管病死亡情况[1-2]

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粗)率仍居各病种之首,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农村CVD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图1)。2014年农村CVD死亡率为295.6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3.7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1.91/10万(脑出血74.51/10万,脑梗死45.30/10万);城市CVD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78/10万(脑出血52.25/10万,脑梗死41.99/10万)。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超过370万。

图1 1990—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粗率变化

CVD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2 心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

2.1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31 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3]。

(1)中国在1958—1959、1979—1980、1991和2002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7.7%、13.6%和17.7%,总体呈上升趋势(图2)。2015年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4],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为2.7亿。

图2 中国4次高血压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表明,2012年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6%,治疗率为41%,控制率为14%,与2002年的调查比较(分别为30%、25%和6%),有较大的进步,分别增加了53%、60%和130%[4]。

(3)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年均上升率为0.47%[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19万余名7~17岁汉族学龄儿童血压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16.1%,女生12.9%)。

2.2血脂异常

(1)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研究[6]报告了中国31省(市、自治区)≥18岁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均较2002年明显增高。TC水平男性为4.06 mmol/L,女性为4.03 mmol/L;TG水平男性为1.45 mmol/L,女性为1.21 mmol/L。TC≥6.22 mmol/L的患病率男性为3.4%,女性为3.2%,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中、西部地区;男性45~59岁和女性≥60岁年龄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TG≥2.26 mmol/L的患病率男性为13.8%,女性为8.6%。

(2)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异常研究调查了20岁以上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TC≥6.22 mmol/L男、女的患病率分别为8.7%和9.3%,知晓率为27.6%和20.7%,治疗率为21.4%和14.0%,控制率为18.3%和11.2%,治疗控制率为88.1%和78.4%。

2.3糖尿病

2010年中国慢性病调查,根据既往诊断糖尿病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如果同时参考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糖尿病患病率为11.6%[7]。糖尿病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龄小于60岁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大于60岁女性高于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超重肥胖而增加。

2.4超重/肥胖

(1)近20年来,CHNS显示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超重+肥胖率由1991年的24.7%上升到2011年的44.0%。

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中国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达到30.6%、12.0%和40.7%,比2002年明显增加;近一半60岁以上老年人体重超标,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12.4%,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

(2)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也明显增加,1985—2010年全国5次学生体质与健康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超重、肥胖率(9.6%和5.0%)分别是1985年(1.1%和0.1%)的8.7倍和38.1倍。

2.5体力活动不足

CHNS结果显示,从1991年到2011年18~60岁居民体力活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职业活动下降最为明显,男性职业活动从1991年的382 MET-h/周降至2011年的264 MET-h/周(下降31%),女性则从420 MET-h/周降至243 MET-h/周(下降42%)。青少年学生体力活动达标率仅19.9%。

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仅为11.9%,青壮年人群(25~44岁)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组。

2.6不合理膳食

CHNS显示,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但一些膳食特点明显不利于CVD的预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过高,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仍然较低。膳食钠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高达4.7 g/d(折合成食盐为12.0 g/d);膳食钾摄入量有增加的趋势,但仍低于指南推荐的2 g/d的水平。

2.7吸烟

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lobal Adult Tobacco Survey,GATS)-中国项目调查结果[8]显示,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率为52.9%;女性现在吸烟率为2.4%;15~69岁人群中,男性医务人员和教师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40%和36.5%;青少年吸烟者中,13岁以前(含13岁)第1次吸完一整支烟的比例分别为男55.9%,女57.0%;20~34岁的现在吸烟者中,52.7%在20岁以前就成为每日吸烟者;7.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2)流动人口专题调查结果显示,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现在吸烟率为32.5%,男性(55.3%)显著高于女性(1.9%);建筑业男性人群现在吸烟率最高(58.6%)。现在吸烟者人均日吸烟量为15.6支(男15.7支,女10.3支)。就业流动人口二手烟暴露比例为68.7%,男性为76.4%,以建筑业二手烟暴露最为突出。

3 心血管病防控初见成效

可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患病率及超重肥胖率持续攀升,尤其是农村患病情况增长更为迅猛,而防治能力(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相对低下。这导致了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粗率的持续上升。中国过早死亡(<65岁)的原因中,脑卒中和冠心病已分别从1990年的第2位和第7位上升为2013年第1位和第3位。国际间比较,中国原来是冠心病低发国,现在已接近全球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总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年龄标化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初见成效。1990年,我国年龄标化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89.93/10万人,2013年则为307.18/10万人,降幅达到21%[9]。2013年与1990年比较,中国脑卒中年龄标化的死亡率下降了21.2%(全球下降了22.1%),主要是出血性卒中标化死亡率下降了38%;冠心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小幅上升了2.6%(全球下降了22.3%)[10]。脑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标化死亡率明显下降,表明我国高血压人群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冠心病及缺血性卒中标化死亡率没有下降,提示除了控制高血压外,还需要适度的抗血小板治疗、调脂治疗和积极戒烟,综合干预多重危险因素。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年龄标化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但心血管病总体死亡人数仍呈持续上升,2013年较1990年增加了46%。其中,冠心病死亡人数增加了90.9%,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增加了47.7%。

随着诊疗水平和救治能力提高,我国带病生存人群数量增加,心血管病负担持续快速加重,加上人口老龄化及国民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普遍暴露,面临的防治任务异常艰巨,心血管病防治任重而道远。

利益冲突: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012[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ina Health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9-2012[M].Beijing:Beijing Union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M].Beijing:Beijing Union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2015.

[3] 刘明波,李镒冲,刘世炜,等.2010年中国人群高血压疾病负担[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6):65-68.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06.014.

Liu MB,Li YC,Liu SW,et al.Burden on blood-pressure-related diseases among the Chinese population,in 2010.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4(6):65-68.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06.014.

[4]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015 report on Chinese resident′s chronic disease and nutrition[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5.

[5] Xi B,Liang Y,Mi J.Hypertension trends in Chinese children in the national surveys,1993 to 2009[J].Int J Cardiol,2013,165(3):577-579.DOI:10.1016/j.ijcard.2012.09.032.

[6] 李剑虹,米生权,李镒冲,等.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7):607-612.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2.07.007.

Li JH,Mi SQ,Li YC,et al.The level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erum lipids in Chinese adults,2010[J].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2,46(7):607-612.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2.07.007.

[7] 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8.DOI:10.1001/jama.2013.168118.

[8] Li Q,Hsia J,Yang G.Prevalence of smoking in China in 2010[J].N Engl J Med,2011,364(25):2469-2470.DOI:10.1056/NEJMc1102459.

[9] Zhou MG,Wang HD,Zhu J,et al.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in China during 1990-2013:a systematic subnational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Lancet,2016,387(10015):251-272.DOI:10.1016/S0140-6736(15)00551-6.

[10] GBD 2013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age-sex specific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of death,1990-2013: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Lancet,2015,385(9963):117-171.DOI:10.1016/S0140-6736(14)61682-2.

(本文编辑:谭潇)

Interpretation of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2015)

Sui Hui,Chen Weiwei,Wang Wen

Fuwai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National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Beijing 100037,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Wen,Email:wangwen5588@126.c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Risk factors;Prevalence;Mortality

王文,电子信箱:wangwen5588@126.com

10.3969j.issn.1007-5410.2016.04.001

2016-08-05)

猜你喜欢

肥胖率心血管病患病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