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上海市民安居补好短板
——上海“两会”房地产问题综述

2016-09-14周明

上海房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两会单身住房

为上海市民安居补好短板
——上海“两会”房地产问题综述

2016年1月23日至29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和政协上海市十二届第四次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两会”的议程中,除了审议并通过上海“十三五”规划外,环境、交通、养老、医保、求学、住房等仍然是“两会”代表们热议的焦点问题。代表们表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上海已将“补好短板”列为重点课题,针对这座城市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勤于发现、勇于担当、集思广益、务求实效。

一、房地产限购和去库存

上海市长杨雄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讲到了上海房地产业发展。关于上海去房地产库存和调控政策变化问题,他谈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直是上海市政府贯彻的一个指导思想。上海这两年房地产市场变化比较大,2014年是量跌,价格稍微跌了一点,2015年是量价齐升。截至2015年底,上海网上可售新建商品房面积1075万平方米,按照2015年的情况估计销售周期在7个月左右,从这个量来看,上海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还不大。上海还是会坚持限购等现行调控政策,同时根据房地产市场变化,在供应结构上希望多增加一些中小户型的供应量。

关于“十三五”住房规划和2016年目标问题,杨雄市长说:“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完善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公共租赁住房、征收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完成中心城区240万平方米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2016年将新增供应5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启动建设一批大型居住社区外围配套项目,出台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管理办法。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55万平方米,完成郊区城镇旧区改造4万平方米,实施旧住房改造300万平方米。完成226万平方米危险房屋和严重损坏房屋的处置,为100个老旧住宅小区增配或改造消防设施。

二、提升房屋水管抗冻能力

上海“两会”期间,恰逢几十年未遇的寒潮来袭,尽管气象部门提前一周发布寒潮警报,并提醒这是“三十年罕见”、“最低可达零下八到十度”,但相关职能部门未能充分利用这一周的时间做好应急准备。三天来,全市各区县均出现自来水管冻结爆裂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停电问题,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各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和水电供给部门对告急电话应接不暇,疲于奔命。在寒流面前,再次暴露出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脆弱的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的短板。

市政协委员徐国民直言:灾害已经发生,但是不能抢修过后就草草了事,而应当深刻反思其中的教训,及早进行整改,为下一次可能到来的灾害天气早做准备。此次大面积水管爆裂事故,首先暴露的恰恰是思想上的短板,正是思想上的重视不足,才会错过了宝贵的一周准备时间。

徐国民委员建议对“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弥补和完善。对已经实施“二次供水”改造的小区,抓紧进行水管(表)包扎,毕竟冬天还没有过去,要应对再次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今后的改造地区,一律为水管(表)加上保暖包扎材料,建议着眼于百年一遇的标准,引进东北等严寒地区的防冻材料。同时,水务部门应抓紧和物业管理部门联系,把各项移交工作真正搞清楚、接起来。要深入基层社区,摸清楚相关设备,以便在灾害发生时及时处置。不可忽视的是,本次灾害发生后,水务部门人手远远不能满足应急抢修的需要,只能向物业管理部门求援。固然,从减员增效的角度来看,日常维修不需要那么多力量,但是在灾害面前,这样的人员配置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因此建议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煤等部门,建立应急力量储备机制,把一些专业化的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和志愿者储备起来,一旦发生灾难,可以通过发动志愿者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进行应急动员。

三、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

2015年下半年以来,上海一直在大力推进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而拆违因涉及方方面面利益,且许多属“历史遗留问题”,做起来难度不小。针对这一热点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畅所欲言。

市建设和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崔明华代表认为,拆违工作确实难度较大,其中矛盾交织,有的积重难返。在拆违工作推进过程中,首先需要各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这样才能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市级层面现有的各项政策资金,要向市级重点整治区域倾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区里也要统筹区级财力,每年优先安排一定规模的政府资金集中用于支持重点区域整治和配套项目建设。

闵行区水务局局长吉玉萍代表说,违法建筑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和“万恶之源”,是城市肌理上的“牛皮癣”。违法建筑催生不合理的人口结构,而不合理的人口结构带来了社会治理上的诸多问题,制约着地区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污染、治安管理混乱、安全生产隐患、公共资源紧张等。因此,拆违不仅是改善社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分配、提升城市形象的基础工作,更是重塑政府形象、重树基层党组织威信的有效途径,是我们迈向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关键一步。

奉贤区委书记周平代表认为:拆违关乎民生,环境整治好了,安全隐患排除了,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从政府管理角度看,下决心拆违也体现了依法行政,体现了公平公正;而“三高一低”(即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企业的关停并转,将为城市未来发展腾出空间。实践表明,在拆违过程中,我们的干部只要群众工作做得细、做得实、做得透,是能够得到绝大多数百姓理解与支持的。反过来,群众还会“监督”我们把拆违和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下去。有的基层干部担心:村里的违建企业被拆除了,影响了村级经济怎么办?这一块损失,可由区、镇两级财政予以弥补,让一线干部在拆违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让村干部的工作重心“回归本原”,一心一意服务百姓,建设美丽乡村。

松江区政协主席居洁委员说,松江区这几年一直在加大拆违力度,在大力减少存量的同时,坚决不允许有增量。要打好拆违攻坚战,需讲究疏堵结合,规范运作。吴家平委员认为,拆违,不能因为领导重视而搞“一阵风”式的整治,对此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依法行政,同时建议增加违建者的违法成本。

四、非户籍单身人士在沪购房难

2012年6月起,上海住房限购政策在执行层面上再次收紧,暂时取消了非沪籍单身人士在上海市的购房资格。这也意味着非沪籍单身人士,无论在上海居住多久,纳税多少年,均无法在上海购买固定住所。

市政协委员、律师胡光认为,这一制度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建议尽早取消非沪籍单身人士住房限购政策。上海限购制度要求非本地户籍居民提供一定年限的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限购的重点落在纳税或社保的缴纳上,即注重居民在城市稳定的工作和对城市资源的贡献,而非其婚姻状态。然而,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却形成了对非沪籍单身人士的限购。

近几年,上海房价的上涨和下降与是否出台单身限购令并无直接关系,而且非沪籍单身人士是上海发展的重要力量,单身限购制度使其无法购房,影响其生活质量,易造成人才流失。到2014年底,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已有996.42万,占上海常住人口的41%。而外来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89%。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目前上海最重要的劳动力量是外来常住人口。而外来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1岁,大部分处于未婚单身状态,单身限购制度剥夺了这些在沪工作的年轻人才寻求长期稳定住所的机会。至今执行三年多的限购政策和房价的上涨,使三年前原本有能力购买住房的年轻人也逐渐丧失了购房的能力,易导致人才流失。

胡光委员提议,上海作为全国最开放的城市,现阶段住房限购政策应该围绕纳税和社保的缴纳来制定和执行,尽早取消非沪籍单身人士住房限购政策,可为上海留住和吸引更多的外来年轻人才。

(周明/整理)

猜你喜欢

两会单身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单身久了会上瘾?
41岁,我单身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
单身是最好的升值期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