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物学习成败归因问题的一项调查研究*
2016-09-14张祥沛
宋 硕,张祥沛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初中生生物学习成败归因问题的一项调查研究*
宋硕,张祥沛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为了了解初中生生物学习成败归因的现状,对山东省青岛等地四所中学的初中学生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研究.从学生的成败归因维度、效能期望、情感反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对生物成绩的归因维度中存在“消极型归因风格”;自我效能期望较高;归因情感反应显示自我成就感较低,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对此,应进行积极的成败归因训练和心理疏导,并加强社会舆论环境的教育引导功能.
初中生;生物学;学习成败归因;调查
1 问题的提出
如何提高我国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一直是教育研究的中心课题,其中对学生心理进行正向干预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心理干预的内容里,开展正确的归因训练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其行为原因的过程(Sherry,2003)[1],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学业范围内的归因理论.根据归因理论的动机模式,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成功或成败的情况时,会去反思导致成功或成败的原因,这种反思结果无形中会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等[2].同时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归因不完全一致,如费里兹(Frieze,1980)研究发现,社会学科的成败结果更多地归因于能力和考题难度,表明了不同的学习情境也是分析归因过程不可忽视的因素[3].近些年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相关研究进展中,韩仁生在探讨中小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的研究中发现,学生考试成功主要归因于持久努力,考试失败主要归因于别人帮助[4,5].而随着时代变迁,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探究新时期中学生学习成败归因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此,本调查以归因理论为依据,选择了初中的生物科目作指标,进行初中生生物学习成败归因影响因素调查分析,通过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归因现状,剖析其所反应出的初中生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初中生实际教育工作的质量.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山东省青岛市实验中学、曲阜师大附中、曲阜实验中学及即墨二十八中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法.调查工具是由南京师范大学的孙煜明教授主持编定的《中学生考试归因量表》.该量表包含成功和成败两个分量表,采用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的五点计分,经过具体的修改之后适合应用于本次调查.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问卷的具体编制过程中结合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并在正式发放调查问卷之前进行了试测.
本调查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60份,其中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为90.43%.所有数据由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
3 调查结果
3.1初中生生物考试成败归因的总体倾向
本调查结论包括初中生在生物考试成败归因的8个具体方面上的统计总量,并分别记录不同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的初中生在生物考试成败归因各个方面上的统计量.数值越高就表明学生在这个方面上的归因倾向越强烈,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初中生生物考试失败归因总体情况(M±SD) 分
表2 初中生生物考试成功归因总体情况(M±SD) 分
从表1可知,在对生物考试失败进行归因时,初中生将考试时心理状态不佳(2.35分)的影响排到了第1位,试题的难度偏难(2.14分)和考试时的运气不好(2.02分)分别排在第2和第3位.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够(1.74分),自己平日没有努力的学习(1.74分)和同学或家长的帮助不到位(1.51分)的归因则位于后3位.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可根据性质分为三种维度:内部归因、外部归因;稳定归因、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不可控归因.对于初中生关于生物考试失败情景下的归因情况,其归因维度的顺序为:稳定、内部、不可控.
从表2可知,在对生物考试成功进行归因时,初中生将教师的教学质量优秀(4.51分)对于考试成绩的影响排到了第1位,将自己平日学习努力(4.13分)和考试前的认真复习(4.11分)分别排在第2和第3位.而对于考试时的身心状态好(3.94分)、自己的学习能力强(3.91分)和考试当天的运气较好(3.72分)的归因则位于后3位.对于初中生关于生物考试成功情景下的归因情况,可见其归因维度的首要顺序为:不稳定、外部、可控.
从归因的倾向性可以看出,初中生对失败结果首先归因于内部因素(心境),而将外部因素(别人帮助)排于末位.相反,在成功结果的归因上,初中生首先归因于外部因素(教学质量),其次归因于内部因素(持久努力、临时努力).在成功归因中,学生将教学质量高作为生物考试成功的首要条件.总体而言,初中生的归因情况存在明显的“消极归因”,过多的将成功归因于外部不稳定的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方式会增加学生的内疚感和无助感,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初中生生物考试成败归因维度的综合分析
根据维纳的归因三维度,即内部与外部;可控与不可控;稳定与不稳定三种归因模式,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初中生在生物学习成败归因中的特点.初中生对于考试成功的归因维度总体上是可控、外部、不稳定归因,对于考试失败的归因维度则总体上为不可控、内部、稳定归因,详见表3.
表3 初中生生物考试各维度上的归因(M±SD) 分
初中生将成功归因于外因,失败归因于内因,这与以往的调查研究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的“自利性归因”并不相符合,“自利性归因偏差”从侧面来说表达了对自身的一种积极的肯定.而00后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消极归因”,这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现代中学生心理敏感脆弱,自信心不强,容易否定自我.中学生将失败归因于稳定不可控因素,会降低个体积极性,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从以上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学生心理思想更加复杂化,“消极归因”问题显著,需要积极的归因训练,更需要适当的心理疏导.
3.3初中生的归因期望倾向
归因的稳定性与学生自身期望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指出,归因的维度中是否倾向稳定性归因是会对学生的今后学习成败的自身期望值产生影响.即当学生把考试失败的结果归因于稳定的维度,则暗示他们对于现有成绩进行改变的期望值并不高.反之,当学生将考试失败的结果归因于不稳定的维度,则暗示他们对于改变失败现状有较大的期望值.考试成败结果对初中生学习期望的影响见表4.
表4 考试成败结果下的初中生生物学习期望(M±SD) 分
从表4可以看出,初中生在成功后能否有信心继续保持成功的期望值明显低于在失败后进行改变现状的期望值.在是否愿意付出努力的选项中,成功情况下的态度明显较之失败情况下的态度更加积极.整体上来说,学生自我效能感较高,持有一种“潜力发展观”,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增长,即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有潜力取得好成绩.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失败情况下,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改变现状,却不愿意付出努力,表现出了一种矛盾心理.这表明中学生主观意识层面缺乏明确的目标,意志力不足.
造成这种期望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初中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和学习自主性,因此对于失败的结果期望改变的程度更大;第二,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心理脆弱敏感,学习失败时如果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存在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于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耐心帮助.
3.4初中生的归因情感反应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在对个人的相关行为进行归因时都会产生相对应的情感反应.其归因的具体维度受其情感反应的影响,也就是说个人的心理特点例如个性、气质等,会影响其归因维度.通过对比国外的相关研究并结合中国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了情感反应测试,测试结果见表5.
表5 初中生对生物考试的情感反应(M±SD) 分
从表5可知,在成功归因时,初中生首先产生了欣慰感,其次是产生惊喜感,而自豪感排于末位.对于生物考试失败结果,主要产生了沮丧感和自卑感,而将愤怒感排于末位.这种情感反应从侧面表达了现代的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偏向消极,易产生悲观情绪.表明中学生在心理层面对成败不能整体客观把握,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4 结论与讨论
4.1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成败维度归因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得,初中生对于生物考试的成败归因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在成功归因中的维度主要为可控、外部、不稳定,在失败归因中的维度主要为不可控、内部、稳定.这与以往的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成功进行“外归因”,对失败进行“内归因”,并没有产生普遍存在的“自利性归因偏差”的问题,而产生了典型的“消极归因”.其次,无论成败学生都没有把能力置于归因首位,变动性的教师的教学质量等外部因素的地位明显上升.这些归因的差异性出现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成败归因中的“消极型归因风格”.心理学家发现,许多实验证明当人们知道在某个任务上成功了,他们容易将荣誉归功于自己的付出,如果失败,他们就会归因于外在因素,如坏运气.这种归因方式称为“自利性归因偏差”.这种归因方式虽然有弊端,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消极归因风格”则与其恰好相反.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学生产生侥幸等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学生产生自卑等心理.这种归因方式是对自我的“悲观否定”,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化、不合群等特点,容易形成消极人格,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第二,社会舆论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的普及,以及受到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学生在周围可获得的各种信息中,暴力、庸俗、不健康的内容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特别是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尚未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一些青少年的书籍和影像资料,过分渲染忧郁消极悲观的主角形象,误导中学生盲目效仿.加之家长和学校一味地追求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层面的需要.学校的大班额教学现状,也使教师没有精力去解决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就导致学生没有积极乐观的处事心态,遇到问题悲观消极,学习落后的学生非常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而即使现阶段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在将来的求学和生活中存在较大的人格隐患.
第三,当代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改变.作为新世纪的初中生,00后拥有更加良好的条件与教育氛围,心理和生理成熟年龄提前,智力水平高.但同时现代中学生又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对待学习不能吃苦,容易产生懒惰心理,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通过个别访谈,相当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不好,就是不愿意学而已”,而事实是他们没有明确学习的意义所在,因此意志力不强.在初中时期,有许多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导致叛逆、早恋、辍学等,教师在这一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沟通和交流,尊重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加以心理层面的疏导.这一时期,学生若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则会对学习成绩有较大的帮助和提升.因此,面对新时代的中学生教师要重新思考教育对策.
4.2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期望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的意念中的反映.学习期待能够唤醒学生进行学习的潜意识,是激活学生内心潜能的巨大力量.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成败归因后的学习期望一栏中,初中生都表达了想要学好生物的意愿,这说明学生都具有极强的上进心.数据显示,成功后的期望比失败后的期望低,正所谓“成功易,守功难”,它强调心理认知因素能够对学生的期望值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初中生在失败归因的期望中表现出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即认为自己有能力学好.但在失败归因的期望中“是否愿意付出努力”一栏的数据显著降低,这显示出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成功,但并不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和意志力,让学生明确自己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并使学生意识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4.3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是初中生成败归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我们研究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有重要意义.本次成败归因研究显示,初中生在考试失败后,学生更多地感到沮丧和内疚,这说明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客观的自我反思能力,但长期产生沮丧和内疚心理会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而在考试成功后,自豪的心理也相比于其他出现的频率略低,这也反应出了我国传统“自谦”教育对学生归因有着较大的影响.初中是情绪情感多变的时期,也可以用“狂风暴雨”来形容,所以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综上所述,针对新时代的青少年教育要采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方法,尤其是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关注,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注重加强初中生的成败归因的正确训练,才能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去面对自己的未来.
[1]Sherry-Benton A, John M.Roberson,etal. Changes in Counseling Center Client Problems Across 13 Years[J].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2003,34:66-72.
[2]Weiner B. A theory of motivation for some classroom experience[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9,71(1):3-25.
[3]Frieze I H. Children’s beliefs about the cause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in school Settings[J].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1980,72:186-196.
[4]韩仁生.高中生考试归因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1):46-49.
[5]韩仁生.中小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6,28(2):140-147.
An Investigation on Success and Failure Causes of Junior Students’ Biology Study
SONG Shuo, ZHANG Xiang-pe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273165, China)
In four middle schools of Qingdao and other cities,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s mad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success and failure causes of junior students’ Biology study in three aspects of attribution, efficacy expectation and emotional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e passive attribution style in attribution dimension and higher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but lower self achievement in emotional reactions. In this regard, positive attribution training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hould be made to strengthen public opinions’ education function.
junior students; Biology; success and failure causes of study; investigation
1673-2103(2016)02-0122-05
2016-03-24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405);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SDYY11127)
宋硕(1993-),女,山东即墨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学生物学教学.张祥沛(1960-),男,山东曲阜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
G63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