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种病毒抑制剂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

2016-09-14闫佳会郭青云

植物保护 2016年1期
关键词:寡糖防治效果多糖

闫佳会, 姚 强, 郭青云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农业部西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16)



10种病毒抑制剂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

闫佳会,姚强,郭青云*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农业部西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16)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10种病毒抑制剂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黄矮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6%寡糖·链蛋白WP、25%宁南·嘧菌酯AS和0.5% 菇类蛋白多糖AS的防效分别为64.26%、58.44%和53.18%。不同病毒抑制剂处理的小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6%寡糖·链蛋白WP、20%吗胍·乙酸铜WP、0.5%葡聚烯糖SP和25%宁南·嘧菌酯AS增产率分别为21.5%、20.9%、20%和19.5%。说明6%寡糖·链蛋白WP是一种有前途的小麦黄矮病抑制剂,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小麦黄矮病;病毒抑制剂;防效;产量

小麦黄矮病由蚜虫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arleyyellowdwarfvirus, BYDV)引起,是小麦生产中重要的病毒病之一。小麦一旦染病,便无药可救,故该病害被称为小麦 “黄色瘟疫”[1]。小麦黄矮病在全世界各麦区都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统计,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小麦主产区,每年由小麦黄矮病引起的损失高达数亿美元,流行年份如1986年黄矮病大暴发造成美国小麦减产60%~80%,1998年德国冬小麦感染黄矮病导致减产40%以上[2-4]。在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等小麦主产区,小麦黄矮病曾几度暴发,减产达20%以上、个别严重区域减产甚至超过50%[5]。小麦感染黄矮病后常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分蘖减少,产量急剧减少甚至绝收。小麦全生育期均可感染黄矮病毒,感病越早影响越大,造成的损失越重[6]。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利于蚜虫越冬、繁殖和毒源的保存,小麦黄矮病在我国大有蔓延之势。因此防治小麦黄矮病对于小麦稳产、高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以减少蚜虫量和选育抗性品种为主要防治途径[7], 国外抗病品种也不多, 防控策略主要依赖于杀虫剂的使用[8-9]。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黄矮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栽培小麦品种中抗性基因贫乏。大麦品种资源中虽已鉴定出Yd2、Yd1、Yd3 基因, 但难以导入小麦, 未能应用于小麦育种。化学药剂防控仍是控制小麦黄矮病的主要途径, 主要是通过使用杀虫剂来控制蚜虫, 进而减少该病的传播与蔓延。目前生产上针对小麦黄矮病的药剂较少,为此笔者筛选了一些防治病毒病的药剂,目的是为小麦黄矮病的化学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农药分别为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潍坊市新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2.2%烷醇·辛菌胺可湿性粉剂(山东中信化学有限公司)、0.5%葡聚烯糖可溶粉剂(山东凯利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咪鲜胺乳油(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8%宁南霉素水剂(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25%宁南·嘧菌酯水剂(东营嘉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0.5%氨基寡糖素水剂(广西北海国发海洋生物农药有限公司),对照药剂选择2013年筛选的防效较好的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山东玉成生化农药有限公司)[10],另设清水对照。

1.2试验设计

试验地设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田内,海拔2 230 m,栗钙土,肥力中等,前茬油菜,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播种时间为2013年3月26日,施复合肥450 kg/hm2(N∶P∶K=1∶1∶1)作底肥,5月15日追苗肥(磷酸二铵200 kg/hm2),同时中耕除草。试验药剂处理见表1。每处理重复4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44个小区。

供试病毒为当地主要由麦二叉蚜传播的大麦黄矮病毒(Barleyyellowdwarfvirus)GAV株系,由本实验室制备和保存。

1.3毒源繁殖与接种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yellowdwarfvirus) GAV 株系与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各自在温室‘岸黑’燕麦(Avenasativa‘Coast Black’)和小麦上单独保存与繁殖。毒源繁殖时,将感染大麦黄矮病毒的‘岸黑’燕麦剪成 2 cm的小段,置于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内,再将无毒麦二叉蚜转移到该燕麦片段上,饲毒24 h 后,将含有麦二叉蚜的‘岸黑’燕麦片段转至用于繁殖毒源的‘岸黑’燕麦上,72 h后,用480 g/L毒死蜱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去除麦二叉蚜,将该燕麦置于温室培养15~18 d后出现典型黄矮病症状。

表1 试验药剂名称及用量Table 1 Name and dosage of the tested chemicals

4月22日大田接种时,将无毒蚜虫饲毒24 h后转移至试验小区内(小麦起身期),田间接毒72 h 后,用480 g/L毒死蜱EC按有效成分用量9.6 mL/hm2进行喷雾灭蚜。灭蚜2 d后喷施各处理药剂,每7 d喷施1次,共喷施3次。

1.4调查方法

1.4.1小麦黄矮病病情调查

小麦成株期出现典型黄矮症状后按NY/1443.6-2007第六部分[11],统计小麦黄矮病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每小区取样5点,每点20株小麦。

病株率(%)=(发病小麦株数/调查小麦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1.4.2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调查

在小麦收获期,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20株小麦,每小区共100株小麦,测量小麦株高和分蘖数;每小区随机选取1 m2,收获全部小麦麦穗,计数1 m2的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及1 m2产量,并根据4个重复区组的千粒重折算每667 m2产量。

小麦产量公式为:理论产量(kg/666.7 m2)=[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g)×666.7]/1 000,折合产量(kg/666.7 m2)=1 m2实际产量(g)×666.7/1 000。

试验数据采用唐启义DPS 9.5 和Excel 软件[12-13]进行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对小麦黄矮病均有一定防效。6%寡糖·链蛋白WP的防效最高,为64.62%,显著高于0.5%葡聚烯糖SP(50.09%)、30%毒氟磷WP(46.98%)、2.2%烷醇·辛菌胺WP(45.59%)、8%宁南霉素(42.65%)和对照药剂20%吗胍·乙酸铜WP(51.87%),但与25%宁南·嘧菌酯AS(58.44%)和0.5%菇类蛋白多糖AS(53.18%)防效差异不显著。25%宁南·嘧菌酯AS、0.5%菇类蛋白多糖AS、0.5%葡聚烯糖SP、30%毒氟磷WP、2.2%烷醇·辛菌胺WP(45.59%)和8%宁南霉素AS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0%吗胍·乙酸铜WP防效相当,30%咪鲜胺(36.18%)和0.5% 氨基寡糖素AS(33.62%)的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表2)。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1)Table 2 Control efficacy of different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gainst wheat yellow dwarf

1) 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数据后具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不显著。下同。
The data are the mean±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same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0.05 level. The same below.

2.2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收获期小麦分蘖数6%寡糖·链蛋白WP处理显著高于30%咪鲜胺EC和0.5%氨基寡糖素AS处理,与0.5%菇类蛋白多糖AS、0.5%葡聚烯糖SP、30%毒氟磷WP、8%宁南霉素AS、2.2%烷醇·辛菌胺WP、25%宁南·嘧菌酯AS、对照药剂20%吗胍·乙酸铜WP处理无显著差异。在株高方面,6%寡糖·链蛋白WP处理显著高于0.5%葡聚烯糖SP、30%毒氟磷WP、8%宁南霉素AS、2.2%烷醇·辛菌胺WP处理,但与0.5%菇类蛋白多糖AS、25%宁南·嘧菌酯AS、对照药剂20%吗胍·乙酸铜WP处理无显著差异。其中6%寡糖·链蛋白WP处理小区的分蘖数和株高都最大,分蘖数是清水对照的2.53倍,而株高与清水对照相比增加了20.6%。0.5%氨基寡糖素AS处理小区的株高均值最低,为71.5 cm,仅略高于清水对照。比较小麦收获后的各项测产参数,各药剂处理间的1 m2穗数、每穗小麦粒数以及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其中25%宁南·嘧菌酯AS小区的平均千粒重为39.2 g,比对照小区增加18.8%(表3)。

表3 不同药剂处理后对收获期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Table 3 Impacts of different chemicals on wheat growth and yield at harvesting stage

各药剂处理后的小区产量在308~358 kg/667 m2之间,均高于对照小区的294 kg/667 m2,其中6%寡糖·链蛋白WP处理的小区小麦增产效果最显著,无论是理论产量还是实际产量均最高,与清水对照相比增加率达到21.5%,而30%咪鲜胺EC和0.5%氨基寡糖素AS处理产量增加率较低,在5%左右。

各处理对小麦黄矮病均有防效,且有一定增产效果,尤其是6%寡糖·链蛋白WP,对小麦黄矮病的抑制以及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增长的影响显著,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3 讨论

小麦黄矮病是间歇性暴发病害,影响发病与流行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小麦品种抗病性、毒源数量、介体蚜虫、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等。小麦黄矮病的化学防治主要以小麦拌种和杀虫剂的田间喷雾为主, 以早期喷施植物病毒抑制剂为辅[14]。而化学药剂存在活性不稳定、损害植物、难以系统地分布到整个植株等弊端以及植物病毒对寄主植物的绝对寄生性,目前在药效上还没有如杀菌剂一样的病毒抑制剂[15]。本文通过分析10种不同药剂对小麦黄矮病病株率以及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评价了这些药剂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小麦黄矮病均有一定防效,6%寡糖·链蛋白WP的防效最高,为64.62%,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0%吗胍·乙酸铜WP,该处理小区小麦增产效果最显著,无论是理论产量还是实际产量均最高,与清水对照相比增加率达到21.5%。说明该药剂能够有效地防治小麦黄矮病,适合在实际生产中推广。

本文筛选的病毒抑制剂对于小麦黄矮病的防效为33.62%~64.62%,相对于其他作物病害而言,防效较低,这与李在国等认为病毒抑制剂在大田防治效果一般低于60%一致[16]。谢咸升[17]等筛选了云芝、灵芝、虫草等13种真菌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其中云芝多糖、蜜环菌多糖、灰树花多糖、猪苓多糖的室内预防效果都在85%以上,预防效果较好的1.1%云芝葡聚糖AS 800倍液田间喷施其防效为64.27%,与本研究的6%寡糖·链蛋白WP处理的防效相当。

小麦黄矮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安全和操作便捷等因素,因此对这种虫传病毒病害的防治需要制定适宜的综合防控策略,通过选用抗耐病品种,减少介体蚜虫,消灭冬前毒源才能有效地控制小麦黄矮病的危害。

[1]周广和.世界大麦黄矮病研究概况[J].世界农业,1989(7):36-38.

[2]Makkouk K M, Kumari S G, Kadirova Z, et al.First record ofBarleyyellowstriatemosaicvirusandCerealyellowdwarfvirus-RPV infecting wheat in Uzbekistan[J]. Plant Disease, 2001, 85(10): 1122.

[3]Makkouk K M, Najar A, Kumari S G. First record ofBarleyyellowdwarfvirusandCerealyellowdwarfvirusin Tunisia[J]. Plant Pathology, 2001, 50(6): 806.

[4]EI-Muadhidi M A, Makkouk K M, Kumari S G, et al.Survey for legume and cereal viruses in Iraq [J].Phytopathologia Mediterranea, 2001, 40: 224-233.

[5]曹亚萍,张明义,乔合心,等.冬小麦黄矮病抗性的遗传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0,20(4):12-16.

[6]王凯.小麦抗黄矮病早期反应基因的分离及功能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7]谢皓, 陈孝.我国抗黄矮病小麦研究进展[J].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9, 14(2):54-57.

[8]Fabre F, Kervarrec C, Mieuzet L, et al.Improvement ofBarleyyellowdwarfvirus-PAV detection in single aphids using a fluorescent real time RT-PCR [J].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2003, 110 :51-60.

[9]Chain F, Riault G, Trottet M, et al.Analysis of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Barleyyellowdwarfvirus-PAV(BYDV-PAV)in two resistant wheat lines [J].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5, 113(4):343-355.

[10]刘楠,闫佳会,郭青云.病毒抑制剂对小麦黄矮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6):13893-1389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1443.6-2007,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6部分:小麦抗黄矮病评价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5.

[12]唐启义. DPS 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3]张永成,田丰.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2-79.

[14]张文斌,安德荣,任向辉. 中国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2):361-364.

[15]赫尔 R.马修斯.植物病毒学[M].范在丰,李怀方,韩成贵,等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763-764.

[16]李在国,黄润秋.植物病毒防治剂的作用机制[J].植物保护,1999,25(3): 37-39.

[17]谢咸升,安德荣.不同种类真菌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J].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4):557-562.

(责任编辑:王音)

Effects of ten kinds of plant virus inhibitors on controlling wheat yellow dwarf

Yan Jiahui,Yao Qiang,Guo Qingyun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Qinghai Province,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rop Pest in Xin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Xining810016, China)

Effects of ten kinds of plant virus inhibitors on controlling wheat yellow dwarf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ease indexes of all treatments were clearly dropped. When treated by 6% oligosaccharins·chain protein WP, 25% ningnanmycin·azoxystrobin AS, and 0.5% mushroom proleoglycan AS,the control efficacies of wheat yellow dwarf were 64.26%, 58.44% and 53.18%,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water control, the wheat yields increased 21.5%, 20.9%, 20% and 19.5%, respectively, when treated by 6% oligosaccharins·chain protein WP, 20% moroxydine hydrochloride·copper acetate WP, 0.5% pujuxitang SP, and 25% ningnanmycin·azoxystrobin A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6% oligosaccharins·chain protein WP is a promising virus inhibitor for the control of wheat yellow dwarf and is suitable for wide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wheat yellow dwarf;plant virus inhibitor;control effect;grain yield

2014-12-26

2015-03-3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21);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院创新基金

E-mail:guoqingyunqh@163.com

S 482.2

B

10.3969/j.issn.0529-1542.2016.01.045

猜你喜欢

寡糖防治效果多糖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壳寡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HPLC法测定远志及其3种炮制品中3种寡糖酯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巴戟天寡糖胶囊和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聚合度7-15的壳寡糖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单核细胞产生TNF-α和IL-8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