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0—2013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分析
2016-09-14颜玉炳郭志南陈小平
颜玉炳, 郭志南, 陈小平
·卫生服务评价·
厦门市2010—2013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分析
颜玉炳1,郭志南1,陈小平2
目的了解近年来厦门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情况,为预报预警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搜集并整理厦门市2010—2013年恙虫病病例数据,对该数据分别进行性别、职业和年龄分组频数统计分析,并计算其发病率,描述厦门市恙虫病发病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运用Mapinfo 11.0将该病发病率用地图的形式加以展现,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10—2013年厦门市恙虫病年平均发病率为2.42/10万,发病的季节分布主要集中在6—9月,发病主要集中在40~69岁年龄组,厦门市海沧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区。结论近年来厦门市恙虫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伴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应加强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的监测。
恙虫病;流行特征;时空分布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通过恙虫幼虫叮咬传播而得名。临床上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高热、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为主要特征,本病可导致多脏器损害,人群对其普遍易感,老年人、孕妇、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1]。近年来恙虫病疫情上升显著,分析厦门市2010—2013年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全面了解厦门市恙虫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
1.1.1恙虫病疫情数据厦门市2010—2013年恙虫病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仅包括已审核卡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其内容包括病例的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病例分类、发病时间、诊断时间、职业等。
1.1.2人口信息厦门市各区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人口基本信息。
1.1.3基础地图数据通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厦门市数字地图。
1.2研究方法
1.2.1恙虫病流行特征的描述导出2010—2013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恙虫病个案卡和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中的人口信息(人口按地区、年龄分布数据),去除逻辑错误的记录后将数据按照地域、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分层,分别进行频数统计,并基于厦门市各区的人口数,计算出不同人群在某一特定时间段中恙虫病的发病率和构成比,描述恙虫病的人群分布特征。
1.2.2恙虫病时空分布研究以厦门市数字地形图为背景,运用Mapinfo 11.0软件,将厦门市恙虫病的发病率用地图的形式加以展现,描述恙虫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月为横坐标,相应时间段恙虫病发病人数为纵坐标绘制线图,描述恙虫病的时间分布特征。
1.2.3统计方法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恙虫病流行概况
2010—2013年厦门市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恙虫病病例数为32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2/10万,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2.34/10万,女性的发病率为2.49/10万。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恙虫病发病率分别为1.39/10万、1.33/10万、2.27/10万、4.32/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2=83.468,P<0.05),且2013年厦门市恙虫病发病率最高。
2.2恙虫病流行特征
2.2.1时间分布2010—2013年厦门市恙虫病发病数的季节分布呈现双峰,主要集中在6—9月份(如图1所示)4个月,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3.99%。
2.2.2地域分布厦门市2010—2013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323例恙虫病病例中,厦门市本地病例为273例,外地病例为50例,共有6个区报告恙虫病。从表1可以看出,在所有区中,思明区的发病数居于首位,发病构成比占38.83%,海沧区的发病率最高为2.89/10万(2=65.85,P<0.05)。
表1 厦门市2010—2013年恙虫病各区发病情况
2.2.3人群分布2010—2013年厦门市恙虫病年龄别发病率显示,发病主要集中在40~69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58.8%,其中最低年龄组为10~19岁,最高年龄组为60~69岁,发病率有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2=158.5,P<0.05),男性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32,P>0.05)。见表2。
表2 厦门市2010—2013年恙虫病发病情况年龄别分布
3 讨论
3.1厦门市近年来恙虫病疫情呈上升趋势
自2006年,我国开始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恙虫病,全国每年恙虫病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北方地区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并多次出现恙虫病暴发疫情[2]。早在1954年厦门市就有恙虫病病例报告,近年来厦门市恙虫病无论是发病数还是发病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波及范围不断增大,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免疫学与生物分子学技术在恙虫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恙虫病的诊断技术逐年提高;②1990年后我国恙虫病疫情报告制度被取消,临床医务工作者及防疫部门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和防治力度有所下降,导致疫情反弹[3];③厦门市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 200毫米左右,地貌多样、植被茂盛,非常适合病原体的孳生,以致传染源大量繁殖[4]。
3.2发病呈夏秋季节性高峰
近年来,厦门市恙虫病发病季节分布呈现双峰,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3.99%。这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恙虫病以6—8月份为流行高峰,与“夏季型”结果相符[5];双峰型分布主要原因与家鼠疫源地的出现,特别是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的繁殖、活动紧密相关[6]。这是由于鼠类是恙虫病最重要的储存宿主,且唯一的传播媒介恙螨常寄生在鼠类身上。从2010—2013年恙虫病病例的地域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市思明区、海沧区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区,发病率构成比占55.7%,而思明区和海沧区是厦门市植被最茂盛地区,说明厦门市思明区和海沧区环境可能适合恙虫病储存宿主鼠类和媒介恙螨的生长繁殖,至于是否已形成了疫源地,需进一步调查。
3.3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
2010—2013年厦门市恙虫病发病主要集中在40~69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58.8%,且发病率有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60~6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为6.79/10万。研究结果提示,厦门市恙虫病发病年龄有呈老龄化发展趋势,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老龄化人口的系数不断上升[7];②溪边草丛、灌木丛等容易成为恙螨滋生地,中老年人群户外休闲时间相对于青壮年多,增加了与鼠类、恙螨接触的机会,较易感染恙虫病;③中老年人群高发的原因与我国目前就业形势有很大关系。近年来,40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务工,农田和山地劳作群体主要是40~60岁的中老年人,其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8]。此外,有报道农民秋收时患恙虫病的危险度高[9],是否职业行为可以决定该职业人群为恙虫病的高发群体,需再深入探索恙虫病高发群体的职业结构。
3.4防控措施
本研究着重对厦门市2010—2013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厦门市恙虫病高发区和发病时间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厦门市恙虫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虽然恙虫病死亡率并不高且未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但其具有误诊率高、严重并发症多见等特点[10]。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并在高发地区、高发季节针对人群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加强对鼠类的监测,做好恙虫病的预警预报工作。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8-121.
[2]吴家兵,胡岱霖,何凡,等.2008年安徽省阜阳市首起恙虫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6):651-653.
[3]李旋,严国进,杨昌林,等.东台市2011-2013年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12):1336-1338.
[4]陈国伟,郭志南,陈华芳,等.厦门市2006-2008年恙虫病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0,16(1):72-74.
[5]吴家兵.我国恙虫病疫源地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16(6):467-469.
[6]陈阳,何似,李世清,等.2006年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及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1):68-69.
[7]王桦,赵晟珣,曾尔亢,等.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与应对策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2):75-77.
[8]孙良,宋秀萍,万俊峰,等.安徽省阜阳市2008-2010年恙虫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2):152-154.
[9]姜仁杰,沈进进,张盐珠,等.盐城市2006年恙虫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6):636-638.
[10]何似,谢忠杭,陈阳,等.福建省2006-2009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2):123-125.
Analysisof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crub Typhus in Xiamen City from 2010 to 2013
YAN Yubing, GUO Zhinan, CHEN Xiaoping.
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enterofXiamen,Xiamen,361021,China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recent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crub typhus and put forward proposal and countermeasure for the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 in Xiamen city.MethodsData of scrub typhus cases from 2010 to 2013 were collected an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gender,occupation and age groups frequency,calculate the incidence and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time and population.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were showed in the form of a map of the incidence by Mapinfo11.0.ResultsThe overall incidence rate of scrub typhus in Xiamen city from 2010 to 2013 was 2.42 per 100 thousand of population.The cases were accounted intensively from June to September,and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scrub typhus concentrated in the age group of 40~69.The incidence in the Haicang district of Xiamen C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areas.Conclusions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scrub typhus in our city was rising year by year and increased with age.The monitoring in the high risk area and population should be enhanced.
Scrub typhus;Epidemic characteristics;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福建省科技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D008);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44062)
1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厦门,361021
2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0
陈小平
S895.1+35;R183.5
A
10.3969/j.issn.1673-5625.2016.04.030
2015-09-21)(本文编辑周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