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记:“我叫新凤霞”
2016-09-14文非雪
文 非 雪
起名记:“我叫新凤霞”
文非 雪
旧社会生活困难,穷人家孩子不值钱,尤其是女孩子。那个时候重男轻女,生了个男孩叫“弄璋之喜”,生了个女孩却叫“弄瓦之喜”,可见差距之大。这还是有文化的说法,若是以世俗之见,那就更悬殊了。男孩子可以传宗接代、顶门立户,是重要的劳动力,所以即使生在穷人家也颇受重视。女孩子则不然了,在很多人眼里,女孩子连个名字都不需要有似的,“大女儿”、 “小闺女”,就这么叫吧,若是不幸遇上心眼狠的父母,就更把女孩子当做赔钱货看了。
新凤霞是家中的长女,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孩子一样,小时候没有名字,只是在招呼她的时候唤一声“小女儿”。她父亲杨金山的祖上曾做过一官半职,后来家道中落,到她父亲这一代已经一贫如洗了。父母亲都没什么文化,整天一门心思为生活操劳,更没有闲工夫给她取“大名儿”。有一天早晨,忽然从外面飞进一只小鸟,在屋子里嘁嘁喳喳地乱撞,最后落在了窗台上。小凤霞试着过去喂它些吃食,见这鸟竟然不怕生人就留下了它。大伯父闻听此事,对新凤霞的父亲说:“这个鸟飞来可是喜鸟、福鸟哇!常言道‘出门见喜飞来凤’,凤是鸟中之王。不如就给小女儿起个名儿——叫‘凤’吧,一定大吉大利。”在新凤霞家,唯独大伯父能写会算,是全家的秀才,所以经大伯父这一说,她便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凤”了。只是二伯父对此不以为然,他虽然好养鸟,却不许小凤霞把这只鸟放进他的鸟笼子里,说这是野鸟,不吉利。二伯母更是看不起这个穷人家的小丫头,说道:“哎哟!小女儿还配叫什么龙啊凤的?你看她又黄又瘦,活脱一个细脖大肚子!”虽说二伯父、二伯母不喜欢,但大伙儿都这么叫,时间久了,也就叫开了,里里外外都叫她“小凤”。从此以后,杨家的长女算是有个名字了。
长到6岁,小凤开始跟二伯父和堂姐杨金香学戏。虽说是学戏,但小凤常被二伯母支使来支使去,比个使唤丫头还不如。可是为了学戏,她还是天天往二伯父家跑。二伯母虽说横看竖看都看不上她,但又要这小丫头为家里干活,跑东跑西,买这买那,所以一看不见她就是一声狮吼:“小凤……小凤……”小凤最讨厌二伯母的狮吼,一听到她的声音,心里就堵得慌,嘴上不说,心里却想:当初就是你们不喜欢我叫这个名字,还说我细脖大肚子,偏偏现在就你叫得欢!
小凤学戏很刻苦,日子久了,基础有了,渐渐也可以上台演个小角色了。登上舞台就算走出了家门,慢慢地认识的人也多了,人人都叫她“小凤”,小凤也算有了点小名气。有一次,她跟二伯父和堂姐在天津南市大舞台演戏,演的是连台本戏《西游记》。同台的还有梁益鸣、张德发、朱小义,都是红极一时的名角。小凤跟着堂姐跑前跑后,像个小跟班儿。张德发很喜欢她,对小凤的堂姐说:“你们小凤聪明机灵会来事儿,嗓子又好,扮相也不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长成大凤凰啊!”小凤在一旁听了美滋滋的,心里盘算,是应当起个大名了。
有一天,几个孩子堵着门叫:“小凤、小凤……”当时正赶上她不小心摔了一摞碗,二伯母正在骂她。小凤赌气跑出去对那些孩子们说:“你们不会喊我大凤吗?小凤、小凤的,诚心咒我长不大、长不高,是不是?”
岂知这么一闹反而更糟了。孩子们见小凤生气了便一哄而散,一边高声嚷道:“大凤就是大疯子!大凤就是大疯子!”新凤霞的堂姐杨金香听见了,问:“小凤,你这是怎么了?”小凤不好意思,吞吞吐吐地说:“是些个胡同的野孩子,叫我是大疯子。因为我不许她们叫我……小凤……”杨金香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小凤长大了,能上台演个小孩儿了,也该起个艺名了,小凤,你说呢?”看到姐姐满脸笑容地问自己,可把小凤高兴死了,她说:“姐姐,那敢情好哇!要是起好了艺名,我就穿上姐姐给我买的红布衫儿。”姐姐说:“唱戏的高在艺,不在衣,起个艺名就要唱好戏,先不许讲穿戴。往后你的艺名还要上戏报,上说明书,上报纸呢。可不许有了名就长架子,‘拿糖’,忘了根本啊……”——新凤霞的堂姐杨金香是个要强的好演员,她对新凤霞的要求一向都很严格,所以才耐心开导她,但当时的新凤霞小小年纪,刚刚开始学戏,没想这么多,只是盼着有个艺名就够了。
在旧社会,戏曲演员地位低下,没有保障,当演员是很辛苦的。唱不红,没有名,失业受穷;唱红了,有了名,就会有官僚财主等一干闲人缠着,难得自由;更有甚者,一失足成千古恨,落得个红颜薄命、名优玉殒。杨金香便是一位唱红了的京剧名角儿,她应酬多,身体不好,加上婚姻不自由,心事重重。平常日子里,发愁的时候多,高兴的时候少。一连好多天,她都没提给小凤起艺名的事,可这事儿小凤却时刻惦记着,急得不得了。一天,跟小凤吵架的那群孩子又聚在她家门前拍着手喊:“小疯子!大疯子!不大不小半疯子!”杨金香听见了,就把她叫过去,说:“小凤啊,你过来。咱俩合计合计给你起艺名的事,你应该跟着我取个艺名,我叫杨金香你就叫杨银香吧。好了,让你沾我一个字,就叫杨银香。”别看小凤年纪小,却是人小心气高,她是打心眼儿里不喜欢这个“银香”。一来是在她二伯父买来的“闺女”中,已经有一个叫“小银子”的了,只是她不够唱戏的材料,竟当了妓女;二来银不如金,而且还多少是占了堂姐名气的便宜。小凤心里虽然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跟堂姐说,便来了个徐庶进曹营—— 一语不发。杨金香当时已经是个角儿了,脾气不小,见小凤半天没作声,不觉有些恼火,大声道:“这么说你是不愿意叫银香了,是不是?”这回是非回答不可了,小凤知道堂姐杨金香一向不喜欢人说假话,眼看躲不过去,干脆把心一横,天性中的那股倔强劲儿便蹦了出来,朗声道:“我不愿意,银不如金,这是你,大姐姐教导我的:‘不比老,不比小,唱戏要比好。’你让我叫杨银香,那我就得跟你杨金香比,要不我比谁呢?你是金,已经好到头了,我怎么比啊?”说完了,小凤低下头小声嘟囔:“你说的,不许我说假话,我说的可是心里话。挨顿打我认了,我就不愿意叫杨银香。”没想到杨金香一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她用手扳起小凤的下巴颏儿,对着她的脸说:“唱戏的就是要有这股子倔劲儿!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的小凤妹子有出息。”说完,杨金香继续为小凤想名字:红香、绿香、美香、艳香……说了一大堆,小凤说都不喜欢,都不好听。杨金香也不生气,一个被否定了,她就再说一个。身为京剧名伶的杨金香一向性如烈火,这一回却为小凤破了例,可最后说到翠香、玉香,她再也说不上来了。
小凤从堂姐杨金香那回来就一路琢磨,自己起艺名的事还是得找个有学问的人问问才好,可是家里识字的人都没有几个,找谁呢?旧社会穷人家里识文断字的人都很少,更不要说进过学堂有文化的人了。小凤想来想去,忽然想到了老祖母和大伯父,便风风火火地撞进了老祖母屋里。老祖母虽说认识几个字,但她那一口浓重的南方话让从小长在天津的小凤又听得不甚明白。没办法,小凤只好再去找大伯父。进了大伯父的屋子,小凤看见他正在写字,便过去问道:“大伯,你说翠和玉跟金比,哪个更好?”大伯父想了一下,回答说:“翠和玉都是值钱的东西,可是都不如金子结实,真金不怕火炼嘛。”听了这话,小凤又跑回去找大姐:“我也不愿意叫翠香、玉香。”大姐问:“为什么?”我说:“都不如金子结实。真金不怕火炼!”大姐还是没生气,说:“你去吧!以后再谈吧……”大伯父又把小凤叫到跟前,问她是怎么一回事。小凤说:“大姐说唱戏的不能叫小名,要起个艺名。问我‘翠香’、‘玉香’喜欢哪个。我现在知道了翠和玉比不了金子结实,其实这个香字我也不喜欢。”听了她的话,大伯父感兴趣地问:“为什么?”小凤说:“香是叫人家闻的,我不愿意。”大伯父一个劲儿地摇头说:“哎呀!你们唱戏的不就是给人家开心解闷的吗?闻闻算什么呀?”童言无心更无忌,却触到了别人的痛处,这事传到杨金香的耳朵里,惹得她动了真气,发了真火。她说:“小凤这孩子真是又臭又硬,你说她香她倒不乐意,我倒要看看将来有谁愿意闻她!”这样一闹,起艺名的事也就再一次被放下了。
1954年,周恩来与新凤霞亲切交谈
夏去秋来,天气渐凉。一天,二伯母让小凤打浆糊,说是要糊窗户。小凤心里头有事,心不在焉,把浆糊打煳了。二伯母一见怒气冲顶:“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一声狮吼扑过来,抄起浆糊锅顺手一泼,滚烫的浆糊溅了小凤一身。霎时间,红的、紫的、大的、小的,一个个水泡鼓满了小凤的胳膊和手臂。堂姐杨金香和二伯父听到吵闹声都跑来看个究竟,只见小凤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横眉冷目,一脸倔强。二伯父赶紧好说歹说把二伯母劝进了屋,杨金香一把把小凤拉到自己的房里,让她坐下,又急忙出去找来酱油,为小凤抹在烫伤处。杨金香心疼地说:“小凤,你这孩子也太拧了。你整天心里都在想什么呀,咋会把浆子还打煳了呢?我娘下手也太狠了,看把你烫成这个样子。”小凤冷冷地说道:“那怕什么?真金不怕火炼!”堂姐重重叹了口气,再也没说什么。静默了好一会儿,杨金香缓缓地说:“姐知道你一定还是惦记着起艺名的事,你既然这么喜欢金,那你就和姐姐一样吧,也叫金,你的艺名就叫杨金凤!”小凤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杨金凤,多好听啊!她一把抱住堂姐,浑忘了身上的灼痛,高兴地叫着:“金凤,金凤——我终于有自己的艺名了,从今以后我就叫杨金凤!”
其实,自从听大伯父说金比翠玉坚硬,不怕火,小凤就喜欢“金”字了,只是她年纪小,一时还想不到要给自己起个带金字的艺名。这回经堂姐给她起了个“杨金凤”的艺名,正中心意,自是欣喜的不得了。凤是鸟中之王,真金不怕火炼,这两个字都叫她占上了,多好。从小凤到金凤,这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呀!从此,她逢人就讲:“我有艺名了,我的艺名叫杨金凤。”可是不管她怎么宣扬,家里家外,婶子、大娘,还有那些玩伴儿、发小儿,仍然叫她“小凤”,只有跟堂姐一起唱戏的张德发、朱小义管她叫“金子”,有时也叫她“凤儿”,谁也没有把金和凤连起来叫过,“杨金凤”这个名字也就一直没有叫起来。
不久,父亲杨金山知道了小凤起艺名的事。他为此大发雷霆,骂母亲李玉珍道:“你这倒霉娘们儿!偷偷地叫小女儿上他们院跟他们学戏,唱戏、唱戏,丢人,败坏了咱们杨家的门风!怎么着?还起了唱戏的艺名儿?把杨家的本姓都摆出去了,谁许你这么干的?真丢人现眼……”从来不多说话的老祖母也拍打着炕沿又哭又闹:“小凤呀!你太胡闹了!你祖父在南京当过县长,有根有派,杨家哪辈子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别跟你二伯他们家比,他们又唱戏,又开下处,赌钱、抽大烟、吹、拉、弹、唱,给杨家丢尽人了,他不算是我儿子,我管不了他们……”因为老祖母又哭又闹,于是就更没有人叫小凤的艺名儿了。祖母和父亲杨金山也从此再不许她去学戏。只有母亲是小凤的支持者,但母亲做不了家里的主,只能在暗中帮助她。小凤家住在大杂院里,二伯父分家出去单过,住的是独门独院,但两家相隔不远,出门走几步就到了。小凤每天偷偷去二伯父家学戏,母亲暗中为她打掩护,祖母和父亲也没能发现,这样一学就是好几年。
新凤霞和义父齐白石
很快,小凤12岁了,个子见长,戏也学得不错,可是大家还是都叫她小名。她从心里别扭,眼看那些有钱人家上学的孩子都有个学名,她就在想:我也起个学名吧,也不花钱。于是,小凤就又去找大伯父,请他给自己起个学名。大伯父一听她说明来意,就推她出去:“出去,出去,你还要起个学名?”大伯父是家里难得的文化人,平时酸文假醋,装腔作势,小凤一点也不怕他。她和大伯父软磨硬泡,就是要求给起一个学名,不起不走。大伯父勉强答应了,可是过了两天也没下文。小凤再次凑近大伯父厚着脸皮问:“大伯,你答应给我起个学名,叫个什么名字好呢?”大伯父不耐烦地张嘴就说了出来:“杨淑敏吧。”大伯父是有学问的人,他起的学名错不了。“杨淑敏”这三个字很好听,不是那些金呀、玉呀、花呀、朵呀的……可是她还得麻烦大伯父:“淑敏是什么意思啊?”大伯父一甩手说:“树皮的树,抿着嘴笑的抿!小姑娘不许张开嘴大笑,得抿着嘴笑,笑不露齿,这叫微笑。”——这回,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大伯父突然变成了好脾气,越说越高兴。新凤霞的大伯父不曾想到,他给小凤解释学名的这段玩笑话小姑娘一直都记得,而且一直以他的解释来要求自己。后来,小凤长大了,学戏刻苦,做事认真,就是为了要有志气,而且她从不张开嘴哈哈大笑,唱戏的时候,更是注意把握剧中人物笑的分寸。多少年后,当小凤真的长成了大凤凰,成了评剧名角儿,人们常常夸奖她在舞台上笑得好看,她还在心里感念:“大伯的教训也有一份功劳。”
其实,小凤虽然有了大号“杨淑敏”,但这个名字照样没有人叫。不仅没人叫,还有人看不起她,招来许多闲言碎语:“一个唱戏的小黄毛丫头子,起的哪门子学名啊!”小凤13岁的时候,祖母去世了,经过长年的斗争,父亲杨金山发现对于小凤学戏唱戏的事自己已经管不了,也就由她去了。这时,堂姐杨金香跟着二伯父全家都离开天津去了东北,大伯父老俩口也搬到天津郊区去了。小凤便改了剧种,拜评剧名角王宪舫、张福堂、邓砚臣等为师去学评剧。因为她曾跟堂姐杨金香学过京剧,有基础,学戏快,很快就能上台演评剧了,于是,师傅对她说:“小凤,你应当起个艺名了。”
在小凤众多师姐妹的艺名中,“霞”字用得最多,如新红霞、新翠霞、新美霞、花彩霞、花凤霞……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老师花莲舫很喜欢小凤——花先生是评剧界花字辈中的名角儿,也是评剧界第一代女演员中最漂亮的红角儿。张福堂见花先生很喜欢小凤,便高兴地对小凤说:“咱们评剧女演员中,花先生可是色艺双绝的名角儿啊,她那么看得起你,不如你就起个花字头的艺名吧。”于是,张福堂师傅一连串说出好几个花字头的艺名。可是小凤从来就不喜欢花呀朵的,她觉得花不结实,无论多么美的花开过就完,生命不顽强、不长久,所以她对张福堂师傅说她不想起带花字头的艺名。张福堂又想了个“霞”字:“要不叫霞字头的也好,你看你的师姐有那么多叫霞的,你也叫个霞,抓住龙尾巴一定很快就能红起来。”“霞,霞……”小凤一连念了好几遍,觉得“霞”字好听也顺口,可是“霞”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她问师傅,张福堂不识字,就顺口说:“唉!‘霞’字还用问吗?是女人都离不开它呀!梳头匣子嘛……”听了这话,小凤的高兴劲儿顿时没了一大半儿,甚至有点儿泄气。原来就是这么个东西啊,跟自己的想象差得太多了。可偏有那么多演员都用这个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就是因为凡是女人都得用梳头匣子?
小凤是一个凡事都要弄个清楚明白的人,她知道张福堂师傅不识字,说的也不一定准,这事还是得找个识字的明白人问问清楚才行。后台管事写水牌的王凤池大爷是当时戏班里最有学问的人,小凤就特地去找他问:“大爷,我要起艺名了。您能告诉我,我师姐们艺名里的‘霞’字是梳头匣子的匣吗?还有,霞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王大爷面无表情,把小凤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了个遍,冷冷地说道:“一字值千金,不能轻教人。不抹抹嘴头子,本事能轻易外传吗?”小凤满心期待竟换来了一头冷水,没精打采地回家去了。母亲见她闷闷的就问是怎么了,她就把前因后果都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想了想,摇摇头对小凤说:“梳头匣子有什么好,还不如我用的那个擀面棍儿呢,又硬又结实,也对你这个拧脾气——铁闺女!”
小凤生来就是个拧脾气,从不轻言放弃。隔了几天,她又去看王大爷了。这一次小凤学乖了,特意买了一套烧饼油条。一见到王大爷,小凤忙笑着递过烧饼油条道:“看您老一天没少忙活,这是孝敬您的。”王大爷接过烧饼油条边吃边说:“你也要叫个带‘霞’字的名,是不?‘霞’字好哇!这‘霞’是天上的光,万人仰慕啊,可不是那梳头匣子的‘匣’呀……”说完他哈哈地笑了起来。听完王大爷的解释,小凤高兴极了,一蹦一跳地跑出了后台,心想原来霞就是天上的光,天上的光就是霞,这个字好,那我就叫“霞”了。小凤拿定主意便跑去找到师傅,告诉师傅她愿意取一个带霞字的艺名。师傅说:“好,那就叫杨……”一语未了,小凤赶紧拦住说:“不行。我爹不许我唱戏,更不许我取艺名带出本姓儿来。当年我堂姐给我起过一个艺名叫‘杨金凤’,就因为带出了本姓,我家闹翻了天。”师傅听了说:“那也好办,很多演员都不叫自己的本姓,要不怎么叫艺名,不叫本名呢?”小凤又把自己小名叫“凤”的来历告诉了师傅,还说她喜欢凤字,因为大伯父说凤是鸟中王,所以她的艺名还一定要有个“凤”字。师傅想了想说:“那就叫新霞凤吧。”小凤照着念了几遍,总觉着不顺嘴,央求师傅再想想。师傅忽然得意地一拍手:“对!叫新凤霞!”小凤一听也高兴地说:“对!这个名字好!我叫新凤霞!”
从此,杨淑敏成了新凤霞,贫苦女孩子小凤有了一个日后在评剧界响当当的艺名“新凤霞”。
责任编辑/胡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