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的“最真实声音”
2016-09-13
庞清辉+赵一静
为什么银行说问题解决了,但企业仍在说融资难?
李子彬近来“火”了一把。
在7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他受邀参与并做发言。
就知名度而言,李子彬并不是“新面孔”。作为曾经的化工部副部长、深圳市市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西部大开发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子彬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牵头成立了中小企业协会。这是一家由中小企业、企业经营者及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作为协会“大当家”,李子彬凭借其在政府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担任起了中小企业的“代言人”,为广大中小企业鼓与呼。
2016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民间投资呈现断崖式下跌,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解决民间投资下滑的关键。
在这次会上,李子彬就“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措施,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议题做了重点发言,也提出了诸多建议。
近日,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李子彬对此做了详细介绍。
加快推进动产融资
《财经国家周刊》:你受邀参与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讨论的议题,是有针对性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措施,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你提到了哪些问题?
李子彬:我主要讲了银行和企业的反应为什么有那么大反差的问题,并且提了一个加快推进动产融资的建议。
我跟总理说,听银行业的汇报,再去听企业的反映,反差特别大。自2009年以来银行业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设立专营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缩短审批流程和实行差异化监管等,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融资的成本也有所下降。但是,开企业座谈会,企业却总反映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多年以来,从没有人解释清楚过这个问题。
中国有2100万户企业,中小微企业在数量上是主体,大型企业大概只有50万户。从就业角度来看,中小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社会就业,小微企业占80%里的60%,提供了大多数的就业岗位。
由于中国金融体系里缺少股权融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不完善且不发达,企业直接从股票上融资比例非常低,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希望通过上市融资,到2015年年底,A股中小板创业板加在一块不到3000户,新三板是5100户,但新三板有做市交易的不到四分之一,也就1000多户。三十年了,从股票上拿到钱的就3000多户企业,相对于2100万户企业,微不足道;另外,中国的债券市场门槛高,比如最小额的发债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它要求企业净资产1000万,一般中小微企业根本达不到发债的资格;还有就是从银行贷款也是行不通的,因为银行贷款要求不动产抵押,而小微企业95%以上没有不动产。综上,小微企业融资基本上是自己的利润滚动加上社会融资、民间借贷,所以社会融资虽然利息高、风险大,但因为有需求,是禁止不了的。
我看了一下某国有银行2014年的年报,它对公企业客户509万,但年末有贷款余额的只有14万,也就是说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给它存钱了,但从那贷钱的没有几户。
中国所有的商业银行对公企业客户大概在600万左右,中国有2100万户企业减去对公企业客户,剩下的就是跟银行没关系的企业数量,大概在1500万户左右。
所以说这七八年来政府和银行的忙碌,“增供给、提效率、降收费”等措施,都是针对那600万户企业而忙,那600万户企业确实是融资难、融资贵改善了。但阳光雨露没照到那1500万户企业,这个数量群体更大更多,这就是为什么银行业一汇报问题好像解决了,但一开企业座谈会,听到的声音仍是融资难。
《财经国家周刊》:你向总理提出了加快推进动产融资的建议,你觉得现在条件是否完备?
李子彬:这次讨论的方案是银监会牵头的,我提出建议把方案的第七条进行修改,把加快应收账款的质押融资改成加快动产融资。
银监会估计中国企业的动产在50万亿—70万亿,其中应收账款大概有11万亿,而存货大概有20万亿—30万亿。自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25日,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融资总额累计2.44万亿元,按这个速度,到年末能超过3.5万亿,这3.5万亿是百分之百地全部进入到实体经济,没有在金融体系空转,其中65%进入到了小微企业。
大约1500万户小微企业,因为没有不动产所以不能去银行贷款,但是任何企业只要有经营活动就一定有动产,比如存货、应收账款、企业的保障金、高科技企业的专利和品牌等等,都是值钱的。
另外,存货抵押贷款也应该加快推进。但开展存货及仓单抵押贷款融资有个前提,就是国家工商总局应该加快建立起存货的全国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以记录企业抵押的情况,防止重复抵押。目前该系统建设不完善,漏洞很多。工商总局应加快系统建设,为开展存货抵押贷款提供基础。
我希望明年能开展起存货抵押贷款,加上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未来五年左右,动产融资可以达到10万亿—20万亿。
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开展了动产融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尼、越南、墨西哥等国都已经开展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存货抵押贷款融资,我国完全有条件把动产融资开展起来。开展这项工作,目前条件已经成熟,风险小、见效快,一定能够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工作中很快发挥作用。
《财经国家周刊》: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你觉得还有哪些亟需解决的难点?
李子彬: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一些弊端,包括现有银行以利益为导向的体制机制,以及银行竞争不充分、小微银行的数量太少等。
以利益为导向,银行愿意给大企业贷款,风险小、利润高,而不愿给小企业贷款。美国500强企业里有18家是银行,这18家银行的利润是500强总利润的11%,中国500强企业里也正好有18家是银行,而这18家银行的利润是500强总的利润的49.95%。中国的银行赚钱十分容易,“躺着都可以赚钱”,为什么还冒风险?这容易导致不作为。
银行贷款为什么强调不动产抵押?由于小微企业利润薄、抗风险能力低、财务管理不规范和财务报表不真实等原因,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存在很大的风险。这是我国银行业目前的体制机制决定的,首先要保证安全性和盈利性。因为是国家要求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小微企业服务,银行才向一部分小微企业贷款的。
中国的小银行太少。区、县里的小微企业很多,但几家大银行在县以下没有分支机构,无法向小微企业提供相应服务。美国有8000家银行,而中国所有银行都算上只有3500家左右。中国设立一万家银行是可能的,设立社区银行、县级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小银行,形成相互竞争的环境,推进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有了竞争,好吃的肉没有了,啃骨头也该啃了,现在就是没人啃骨头。
总而言之,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体制机制转变太慢,我认为到现在还没有形成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
《财经国家周刊》: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说了很多年,在你看来,要解决哪些主要制约因素?
李子彬:首先是要建立起发达的、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其次要改革现有商业银行以利益为导向的体制机制,同时加快建立小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第三,要加快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信用水平;第四,要建立政府支持的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和担保体系。这四个问题在未来10—15年能够得到解决,就是乐观估计了。
但是开展动产融资是个好办法,代价小、工作相对简单、风险小、见效快。当前,小企业并不是一点贷款都没有,有些地方也创新了很多金融产品,要实地调查全国各地创新的金融产品,看哪些能够在全国统一推广,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民营企业投资难题
《财经国家周刊》:当前,民间投资下滑严重,是中央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你觉得哪些因素造成了民间投资下滑?影响企业家投资的信心,又有哪些因素?
李子彬:民营企业投资下滑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首先,民营企业投资之所以下降,是因为民营企业不知道往哪投资。另外,由于体制机制问题,中国的国有企业投资往往不怕亏损,只要国家战略需要,是政治需要,它都敢投资。它也往往不担心还款问题。长期贷款可十年或二十年还款,十年、二十年以后他已经调到别的单位工作了。而民营企业也想拥护国家战略,但不敢投资,因为投资亏损,银行催促还钱,如果无法按期还清银行的贷款,企业就会破产倒闭,不能说你服从国家战略了你就不还钱。所以说,民营企业的老板和国有企业的老板在责任上有天壤之别。
其次,民营企业融资太难、融资太贵。民营企业贷款要抵押,不光是房子、车子抵押出去,甚至有民营企业家把人寿保险的受益人都写成银行。
第三,在投资准入领域,民营企业面临厚厚的玻璃门。李克强总理说:法无禁止皆可入。但实际上民营企业投资的壁垒太多。国企应该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主导地位,但目前,国企什么都投,能赚钱的都干,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第四,若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起投资,民营企业很难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我了解一些这样的案例。国有企业的资产远大于民营企业的资产,若国有企业提出增资扩股,而民营企也无法再拿出钱来,其股份就会被稀释,最终只好退出。
第五,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同等保护。最典型的就是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里,民企投资三个项目,有俩项目亏损,认为是正常的,归结于投资有风险。若有一个项目盈利比较多,就会怀疑当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权力交换,甚至违法行事,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为说辞,没收民营企业的收益,这种作法完全违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财经国家周刊》:你如何看待当前持续下行的经济形势? 你对中小企业下半年境况的预期如何?
李子彬:上半年经济增长6.7%,CPI同比上涨2.1%,新增城镇就业737万人,成绩来之不易,但是,经济风险加大了。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与三个刺激有关系。一是房地产政策刺激,通过降风险、降首付、降利息、降税收等措施。GDP虽然提升了,但房地产泡沫所覆盖的经济风险和财政风险没有得到解除,反而越来越大了。这种办法短时间管用,但长时间不行。二是政府出资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三是货币政策宽松,上半年货币投放量很大,M2增长很快。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刺激下经济增长6.7%。所以讲经济形势要讲好的方面,也要讲存在的问题,二者综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经济形势,不可单讲其一。
从推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增长乏力、走势分化,国际需求减少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放缓了。中国的进出口总额2001年至2012年,年平均增长20%-25%,而去年已经是负7%了,今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3.7%。
从消费来看,近几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0.5%左右。如果不调整国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比例,近几年看不出能有更快增长。
现在能够调节的、可控的,就是投资。其中,国有投资占三分之一,民间投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民间投资的增速由10%降到2.8%,这很严重。靠政府投资弥补民间投资的下降是不可行的,政府财政没有那么大的财力。上半年政府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政府出资本金,再加上银行贷款,从而拉动了投资,但是,单靠这种做法是难以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