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传统武术文化追溯与发展

2016-09-13丁传伟周之华

运动 2016年2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历程北京市

丁传伟,周之华,张 宁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北京 100191)



北京市传统武术文化追溯与发展

丁传伟,周之华,张 宁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北京 100191)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北京市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历程的探究,了解北京市武术文化的内在精华、发展现状及影响北京市武术文化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北京市;武术文化;历程;发展现状

投稿日期:2015-12-29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北京市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提出:“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极大贡献。本文对北京市武术文化发展历程、北京市武术文化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北京市武术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与中国知网资料获取历史及背景性资料,阅读与北京市武术文化的相关书籍、报纸、期刊和一些博士、硕士论文,并对文献和资料进行整理,了解研究现状,为探索北京市武术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1.2 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武协的专家进行访谈,拜访北京市武术界资深武术前辈,了解武术发展历程、状况与趋势。认真聆听了他们的宝贵意见,以确保本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北京市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历程回顾

2.1.1 历史悠久的燕京传统武术 北京市武术的起源可以说是从人们谋求生存的各项活动中而产生的。冷兵器时代,武术多被军队采用,作为军队在战场克敌制胜、保家卫国的重要技术手段。春秋战国时期的武术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自秦、汉以来,北京市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作为北方的重镇,自然要竭尽全力抵抗北方匈奴的侵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此时的北京市武术文化除了受到了来自中原武术文化的影响外,还受到了来自塞外文化影响,并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卫特征。

唐朝武举制的正式创立,让大江南北的武术活动空前地活跃起来。北京市历代地处北南军事重地和皇家重地的影响,很多拳师为了谋生来到此地,也将其武术拳种带到了北京市。这对多种武术文化在北京市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宋、辽、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域一直是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双方交兵争夺的重地,长期处于兵荒马乱的局面。金朝皇帝完颜亮建都于北京市,称其为中都。此后,元朝、清朝的都城均建立于此。元代大都是元杂剧的摇篮。在元杂剧发展中,武戏、武打也得以发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于应天府,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市。明朝期间,北方民族屡次进犯京城,乱世出英雄。曾有一著名将领率八千兵马突袭、歼灭三万来犯铁骑,他就是抗倭名将戚继光,他曾编著的武术名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是后人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理论和发展的重要典籍。此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武术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民间武术文化的发展。

2.1.2 清代京师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历程进入清代以后,京师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派拳师都纷纷到北京市传拳,这也是当时北京市武术的一大特色,这对以后形成丰富多样的北京市武术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商业发展,习武者纷纷成立镖局。镖局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雇主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镖师们必须具有高深的武艺才能担当此任。由于镖局在北京市地区生意火爆,人们的习武势头自然而然地高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镖局相继灭亡。曾经的镖师们,也是各奔东西,对北京市武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9年—1901年在京城,一场以农民为主、以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宗教和拳术为主要武器的反帝爱国斗争——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该运动对中国武术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不容忽视。因为,义和团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清朝政府腐朽的政权,而且通过义和团运动,可以看到北京市人民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下做出地巨大牺牲与贡献。1901年武举制的废除彻底切断了中国习武者的仕途。清政府虽然限制了武术公开的发展,但这并没有抑制住武术的发展,大量武艺高强的人才流散到民间,从而成为未来武术发展的奠基石。

2.1.3 民国时期北京市传统武术文化普及 辛亥革命成功和清政府的倒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阶段。同样的,中国武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武术被当做提高大众体质,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受到了重视。师徒间小范围传承的传统武术不能够继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及国家对武术的需求。1915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1次会议上通过了由北京市体育研究社的许禹生等人提出“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的议案。武术进学校已经成为当时时代的必然选择。北京市历来就是教育名列全国前茅之地,议案通过后,各大院校也纷纷响应。随着武术在学校的普及,社会上的民间武术也不甘落后,相继成立了武术的社团,为武术在今后的发展培养了许多珍贵的人才。

2.1.4 新中国成立北京市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建国初期,作为新中国首都和历史古都的北京市,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武术工作的开展,北京市武术在这样的优越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1952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武术被列为推广项目。1956年在北京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立了太极拳训练班,在北京市广泛的推广太极拳。1958年,北京市和各区县成立了体委,共同举办了市区县2级的武术比赛,积极地推动了武术运功在北京市的传承和发展。国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不仅在政策上予以重视,同时还颁布了些规章准则来推动武术运动规范化的发展。1959年9月,北京市承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届运动会。在武术项目的比赛中,共有来自25个省的172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比赛和表演,为北京市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北京市有很多悠久历史的武术拳种功法,然而“文革”时期大量的武术资料和习武群众被认为牛鬼蛇神,封建思想,受到严重的迫害。民间武术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许多武术练习场所受到冲击,民间武术家们纷纷改行,从事其他行业。部分武术工作者为了生存,也为了保护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不得不委屈求全,编出符合时代背景,政治所需的“毛主席语录操”“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太极拳”等套路。在文革后期,武术成为继乒乓球之后另一个发挥外交功能的体育项目。虽然文革整体环境仍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武术在众多武术家们的不断抗争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并得以继续发展。

改革开放后,北京市的武术运动得以快速恢复。根据资料显示,1982年—1990年,北京市有21所以高校相继成立了武术协会。1984年,大兴县西红门乡成立了农民武术队。据1985年调查,北京市经常参加武术活动的人达到60万人以上。改革开放后,北京市的竞技武术套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并走在全国前列。1978年间以原北京市武协主席李光等4位老先生为代表,联名给邓小平同志上书,列举了“文革”对武术的严重破坏,并在上书中对今后武术如何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4位老先生的上书,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亲笔批示,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4年12月北京市体委进一步做了大规模的武术整理工作。至1986年2年时间,共挖掘整理出拳种61个,其中拳、械、对练和技击套路1 005个。北京市武术不仅在武术技术走在全国的前列,而且在武术的理论研究也走在全国武术前列。在1987年6月23—27日期间,第1届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召开。这是中国武术理论研究领域的第1次全国性的会议,全国各地的武术专家齐聚北京市讨论武术发展的问题,这为北京市武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此外,北京市武术协会还成立了50多个武术拳种研究会,这是北京市武术能够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2.1.5 北京市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现状 目前,北京市武术文化已从过去单一的军事防身功能逐渐演变成为增强人民体质、丰富大众社会生活、培养人们道德礼仪之功效。北京市拳种、流派的丰富多样,这些拳种流派有些是由外地传入北京市、有些是在北京市本土发展而成的,形形色色的拳派及其传承人齐聚北京市从而构成了北京市特有的武术文化景观。例如,1982年初成立的国内第1家民间武术组织—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从当时的400多名会员,发展至今,会员人数已不少于1 100人。近年来,八卦掌研究会不仅建立了八卦掌网站、数据库等。而且,每年举行1场专项比赛,为武林人士相互切磋与交流提供便利。此后,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相继成立了50多个不同拳种流派的研究会,这些武术协会组织对北京市地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武术的发展必定要与社会文化背景的需求相适应的。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传统武术也同样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强烈冲击,为了将武术更好地推广传播,传统武术逐步演变成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贴近西方体育思想的规范化竞技武术。2001年7月13日,北京市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北京市武术在这一背景下,大力发展竞技武术事业。2002年2月,国际奥委会第113次全会通过正式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的决定,武术同时成为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体育项目。在此期间,北京市组织了不同层次的各种比赛。例如,国际武术节、2008年奥运会武术表演项目、2010首届国际武博会等,对北京市竞技武术事业的发展和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武术队在北京市传统武术文化积极的影响下,以及国家领导人大力的支持下,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科学理念,向各派拳师们学习,向兄弟省市学习,从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在队员们长期的艰苦的训练与学习中,他们逐步形成了扎实的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基本技术。北京市武术队在所有全国性比赛中以精湛的技艺,力压群雄。同时,北京市武术队还涌现了像吴彬这样享誉全国的“金牌教练”,以及像李连杰这样轰动全球的中国功夫巨星。在武术对外推广中,北京市武术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武术队在巡演中,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使北京市武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虽然当今竞技武术发展的如火如潮,但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在发展竞技武术的同时,不能忘记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学习。

2.2 影响北京市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因素

2.2.1 地区经济条件与环境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北京市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其形成多元文化的重要原因

之一。这也决定了北京市地区的人民必须要以包容胸怀去对待来自各地的文化。北京市具有很大的地域优势,首先,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移民城市。所以,导致了北京市文化的多元性。其次,在于它的首都经历和政治文化中心地位的积累。作为首都,北京市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名流纷纷前来,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示并发展自我。同样,各地武术名家们也纷纷来到北京市,为其武术文化的稳固与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北京市武术的历史发展,与任何地方、任何社会武术的历史发展一样,无一不与人们的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俗话说“穷文富武”,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武术也有一定的影响,传统武术文化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一些经济色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地区的群众对武术的观赏娱乐、修身健身等方面需求逐渐显现。教授武术为人们所带来的极大的经济利益,恰好表明了其本身的发展高度,北京市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北京市武术文化快速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2 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大环境对于武术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正是因为北京市悠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样,社会环境对于北京市地区武术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武术,在经历多个时代的变更后,原本实战性较强的修身保命的技术逐渐演为其他形式。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休闲活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北京市武术队在什刹海组织了大型武术表演,如“功夫熊猫”等满足人们对美和艺术的需求。在给北京市老百姓提供一场饕餮盛宴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能力。此时,武术发展多追求其休闲娱乐和其他辅助的功效。

2.2.3 传承方式 自古以来武术传承途径主要是“师徒传承”,古时武术界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作为武术来讲,传承需要特别严谨,传承人不仅要教会徒弟关于武术的技法特点,同时还要对传承人进行礼、义、廉、耻的品德教育。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悟性和师父的点化,才能逐步理会达到一定境界。有句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师徒传承”这一方式会受到传承人个人喜好、宗派主义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对武术的进一步发扬光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武术进奥运这一目标的设定,政府相关部门对规范化的竞技武术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忽视了对北京市本土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3 建 议

2.3.1 国家政府政策制定与资金投入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实行奥运争光计划,武术也一直朝着进奥运这一方向努力着。国家为使竞技武术进奥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一定的距离。相比竞技武术来说,国家对于传统武术的关注度略显不足。据资料调查显示,阻碍民间武术社团发展的3个主要因素是缺少活动资金、缺乏具体工作人员和体育主管部门不够重视。因此,建议国家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加大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资金投入,把政府与社会的支持相结合,共同发现并解决传统武术文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2.3.2 利用现代媒体,加强宣传力度 对武术文化的兴趣,客观上制约着武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效果。因此,为了吸引广大群众学习武术,认识武术文化。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酒香不怕巷子深”和“内部传承,门户之见”等的传统理念已经过时。我们可以通过影视传媒,网络、报刊、电视传播等媒介扩大武术文化的影响力,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武术,提高人民群众对武术的兴趣,而后习练武术。通过多种媒介让更多的武术爱好者认识到,要想学好武术必须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与武术文化,从而推动传统武术文化不断发展。

2.3.3 举办比赛交流,扩大社会影响 运动竞赛是衡量一项运动普及程度的杠杆。虽然北京市地区各式各样的武术赛事众多,有锦标赛、冠军赛、传统赛等的各种比赛,但赛事宣传力度不够,在赛场几乎只能见到参赛运动员及其队友,而真正因为兴趣来观看比赛的观众却少之又少。建议北京市地区加强对于武术比赛的宣传,通过积极开展多项目传统武术比赛,激发人们习武积极性,提高武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使北京市武术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播和发展。

2.3.4 开发武术的辅助功能,满足大众文化需求 武术不仅有“术”的技击功能,还具有娱乐、文化、健身等其他的社会功能。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强。与过去相比,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系统的武术训练。加之国外休闲体育的影响,那些球类、瑜伽等休闲健身项目相对简单易学,致使武术受到西方文化冲击比较大,这也是武术普及与推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因此,我们可以加强武术礼仪、娱乐、健身等辅助功能来发展武术,以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促进武术文化的发展。

2.3.5 文献资料与挖掘整理 武术文化不是单靠文字就能理解的,而是需要传承人的口身相传。随着一批老拳师的离世,这一门技术也会随之而去,人去艺亡的现象着实令人生忧。挖掘整理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所以,必须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北京市武协完善武术人才的培养机制,制订全国范围内的武术普查方案,挖掘武术文化遗产,拜访老拳师,以便将他们宝贵的武学经验流传于世。

3 结 语

武术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功效,而且还是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传承和发展武术,对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武术文化与儒、释、道、中医等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它的发展对于使更多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感受我国文化的魅力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北京市武术在历史和地区的因素影响下,自然要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中华武术的历史使命。传承与弘扬北京市传统武术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武术名家的不懈努力,有武术影星的明星推广效应,也有大型武术赛事的举办传播等。北京市武术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人们生活质量、传承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武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保存其文化主脉的同时,还需要不断融汇和吸纳其他文化元素。

参考文献:

[1]王岗,邱丕相.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 (3):61-66.

[2]冉学东.中国传统武术体系裂变的文化价值因素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3):25-28.

[3]董芳.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范延波.北京市民间武术社团组织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0.

[5]唐志云.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6]盖英锋.螳螂拳的文化发展和传承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3.

[7]王智慧.社会变迁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沧州武术文化的变迁与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2015(1):81 -95.

[8]张娟.十年文革期间北京市武术的演变[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2.

[9]龙行年,汪金安.我国竞技武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6):59-62.

作者简介:丁传伟(1978~),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武术文化国际化推广。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京津冀区域武术节事协同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JDZHB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创意演示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4BTY073)。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2.076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1-149-04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历程北京市
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云”彩纷呈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影视传媒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