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索贝山岩画调查简报
2016-09-12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
巴林左旗索贝山岩画调查简报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
索贝山岩画 天神 地祇 祖神祭祀 生殖崇拜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在本旗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索贝山南部发现一批古代岩画。为了探考这批岩画的内涵、时代和制作方法等问题,2006年9月以来,我们曾十数次前往实地调查和复查。复查时,在索贝山头道洼新发现一处岩画点。现将上述两处岩画点的初步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一、 索贝山岩画地理位置及分布状况
索贝山在巴林左旗林东镇东39公里处,海拔969米,其阳坡有一条向南延伸的山梁,山梁南端为一座孤山头,孤山头之南有土阜掩映,中间是一条平缓的小山沟,这里靠山裸岩出露,临沟草木蓊郁,十分幽静。
孤山头南坡矗立三座较大的裸岩,古人将这些裸岩作为他们创作的画壁,遂将它们分别编为一、二、三号画壁。
一、三号画壁分别矗立于孤山头下部,二号画壁处于靠后居中的位置,三座裸岩呈不等边三角形分布。诸画壁朝南的壁面均较平整,其上分布有数量不等的岩画。上述岩画系辽上京博物馆三普时所发现,此为索贝山岩画第一地点。
对第一地点调查时,经村民介绍索贝山头道洼中部的一块巨石上刻有“字”,之后对其进行复查,确认为岩画,在其周围又发现多幅岩画,此为索贝山岩画第二地点。我们将那块巨石编为四号画壁。
由于长期风剥雨蚀的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部分岩画已经残损脱落或模糊不清。
图一 第一号画壁
二、 第一地点岩画
第一号画壁,高455、宽约210 厘米(图一、二)。现将该画壁上的岩画分述如下:
图二 第一号画壁
1.天体人物图 位于画壁左上方,由七个相关联的单体图组成。左为一个人面像,面部上宽下窄,刻有眉、眼和鼻子。右为一鸟首人物,右臂扬起,左臂后垂,手如鸟足,迈着急促的步子前行。再右为一人面像,圆脸、吊角双眼,三角鼻子,颌下有一颗七角星,头顶有一弯月牙。再上分别有一八角星和一六角星图案。这幅岩画很可能是月神和星辰。鸟首人物应是与各种天体沟通的媒介,亦或古代巫师,似乎在传递着某种信息。画面高约47、宽49厘米(图三,1)。
2.谷神图 位于1号右侧。此处画壁遭今人损毁,经仔细辨别依稀可见刻画的是一棵植物,中间为主干,顶上为一穗状物,右侧存五个叶片,左侧一个叶片,形似粟,下面与一个微张的人嘴相连,暂且称其为谷神。画面高约13、宽10厘米(图三,2)。
3.五角星图 在谷神图上方。高10、宽12厘米(图三,3)。
4.符号图 在五角星下方。该图主体为一个较大的圆圈,里面正中磨刻一竖划并与横划相接,横划之下为一个圆圈。图高20、宽17厘米(图三,4)。
5.太阳神像 位于画壁的中心显著位置。此图为一个圆圈,外围刻画出30支芒角,圆圈内磨刻眉、眼和鼻子,呈微笑状,是一个温暖的太阳神。像高39厘米,宽23厘米(图三,5)。
6.图案 在上图左下方,是由多个单体图组成的岩画。左侧刻一“大”字形图案,其下刻两个中心带点的圆圈;右边刻一近似“日”字的图形,下面有一中心带点的圆圈。两者中间刻两枝鹿角。整图高约41、宽约40厘米(图三,6)。
7.动物符号图 在上图右下方。左侧为一只头朝下的虎。中间为一符号,符号上缘刻一圆圈,其下连接一个“十”字形图案。右侧是一只头朝下的动物。整幅岩画或许是狩猎成果的展示。全图高约67、宽约56厘米(图三,7)。
8.人面和星辰图 位于上图左下侧。符号的上边为一个双重同心圆,下面连接一个“十”字纹。左下方刻画一个上宽下窄的人面图形,里面用简练的线条刻画出眼、鼻。人面之下刻画一个有十个芒角的圆形星座图。全图高36、宽17.5厘米(图三,8)。
9.眉眼图 在上图左下方。上部为弯曲而相连的双眉和垂直的鼻梁线,眼眉之下刻画出两只大眼睛。图高6、宽12.5厘米(图三,9)。
10.符号图 在上图右下方。主体似为“寻”字头的“彐”字,中间刻一竖与“彐”字底平齐,上面出头与一个仰月纹相交,形成一个三股叉形,其意不详。图高21、宽12厘米(图三,10)。
11.人物记事图 在画壁的右侧。该图左边刻画一个人物,双臂平举,好像在打招呼。右边刻四个圆圈,一个圆坑。再右刻画一条分汊的河,河流右岸有一负重的人物正涉水过河,该图很可能是记录氏族内部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全图高24、宽21.8厘米(图三,11)。
二号画壁高290、宽180厘米。其上有两幅岩画。
1.人首筒形罐图 上部刻画一个人面像,圆形面庞,立眉大眼三角鼻子,眉宇间刻一慈姑叶纹,显得谲诡而威严。下面为一具上宽下窄的筒型罐,陶罐左右刻有相对内凹的虚线。人面的头顶与裸岩崖顶平齐,居于至高无上的位置。整幅画很可能与当时人们祭祖有关,我们认为该画是祖神像。抑或与葬俗有关。人面高11、宽9厘米。陶罐高24、上宽14厘米,下宽10厘米(图三,12)。
2.双重同心圆图 在画壁东侧。共有两个双重同心圆图,大小略同,外圈直径6、里圈直径4厘米。(图三,13)。
三号画壁,高300、宽130厘米。岩画分布于画壁的下部,共发现七幅岩画。
图三 索贝山岩画
1.星辰树神图 左起为一个“(”形图案,半圆形图案的内、外均有三个芒角。其右侧刻画一个五角星。右下方刻画一尖顶树冠,下部为一“古”字形图案,此图或为树神。再右为一个五角星。全图高30厘米,宽42厘米(图三,14)。
2.孕狼图 在上图右上方。古代画家錾刻一只长喙尖耳健硕的狼,并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在其腹部刻画了双眼和嘴,充分展示了一只身怀有孕的母狼形象。图高12厘米,宽18厘米(图三,15)。
3.三匹鹿图 在上图右侧。该图刻画一只带角的雄鹿和一只不带角的雌鹿,二鹿中间护持一只小鹿。全图高10、宽15厘米(图三,16)。
4.鱼鳖图 在上图下部。該图右上方为一条向上游动的鱼,左下方为一只甲鱼。图高29厘米,宽30厘米(图三,17)。
5.捕鱼图 在上图右侧,由四个单体画组成。左边为一只向下游动的鱼,右下方和右上方分别刻画一个带网格的方框,似为渔网。上述三者之上刻画一个凫水人物,或为渔者。全图高23、宽45厘米(图三,18)。
6.鴞面图 在画壁左下方。刻画的是鸮鸟的面部,立眉,突眼,硬须掩盖钩喙,与红山文化玉鸮面部相似。画面高10、宽12厘米(图三,19)。
7.双乳陶罐图 在上图右侧。此图上部刻画两个惊叹号似的符号,犹如双乳;下面的符号好似陶罐,用陶罐承接乳汁,古人是能办得到的。整图高31、宽15厘米(图三,20)。
8.人物图 该图刻在石壁下方。人物的头部呈尖顶状,颧骨突出,下颌内收。面部刻有眉、眼和鼻子。该人物穿有上衣,双臂有上扬之势,叉腿站立。图高29、宽12厘米(图三,21)。
三、第二地点岩画
第四号画壁,高300、宽270厘米,其上有岩画5幅。
1.男根图 此图居中,从巨石顶端向下刻画,呈居高下垂状,图形具象,居于显赫位置。图高14厘米。宽11厘米(图三,22)。
2.符号图 上图右下方。线条繁复轻柔,左边刻一“日”字形图案,下边两点,上边有两条曲线向左延伸。右边有两个中间带点的圆圈,用三条曲线连接起来,下面亦有两条曲线。全图高27、宽29厘米(图三,23)。
3.符号图 在上图左下方。线条婉转交汇,犹如一朵云。图高14、宽18厘米(图三,24)。
4.图案 在巨石的左侧,犹如一枝山花。图高21、宽15厘米(图三,25)。
5.三重同心圆图 在巨石的右侧面。直径约8厘米(图三,26)。
上述五幅岩画中第2、3两幅图案很难解释,但根据所在位置和形态分析,当与女性生殖器有关,如是,这两幅岩画采用的是抽象表现手法。
四、相关问题探讨
1.索贝山岩画各岩画点的内涵
根据三处画壁所表现内容,不难看出第一地点是天神、地祗、祖神的重要祭祀场所;是以巫师为代表的人与日月星辰沟通的平台;是狩猎成果的展示,对母爱的赞颂,对大地惠泽的感恩;是远古先民生产、生活场景的再现。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古代画家将粟与人嘴联系起来,用直白而巧妙的图案说明人与粮食的密切关系,是“人以食为天”概念的体现。谷神的出现,也说明当时已经有了较发达的原始农业。
第二地点则用具象和抽象的手法对男根、女阴进行描绘,凸显人们对生育的渴望。古代画家没有把这种题材掺合到第一地点,而是另外开辟一地点,可见已经将不同的祭祀、崇拜行为分开各自进行。
2.岩画绘画技法
索贝山岩画画壁表面有一层黑褐色的石皮。古代艺术家首先在画壁上打好稿,然后一手持尖刻器抵近画稿,另一只手持敲砸器,敲打尖刻器的后部,使尖状器的尖端不断錾刻。錾掉石皮的石壁上出现原石灰白色的麻点坑,这些麻点坑形成线条构成壁画形象。而这样的线条显得粗疏凌乱,画家又用毛面石器,在錾刻的线条上进行磋磨,减薄石皮,以致露出白色的原石,使线条的色泽统一并规范,图像更加清晰。錾刻、磋磨是索贝山岩画普遍应用的手法。
3.索贝山岩画时代的推考
从岩画反映的内容看,与红山诸文化有着脉络上的联系,尤其与红山文化更为接近。红山诸文化的岩画中,反映日、月、星辰,描绘太阳神的画面很多。如克什克腾旗白岔河流域嘎拉营子岩画中有凿刻单线条的太阳等星相天体图案,作者将其列为红山文化遗存①。又如距林西县白音长汗兴隆洼文化遗址15公里哥佬营子天体人面岩画中的太阳神形象,便是在圆盘形的太阳神轮廓线内刻三个圆坑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示神像的脸部特征。再如半支箭岩画图7中有头廓为蛋圆形,周围刻有竖立直线表示须发,作者认为应为光线抑或芒角②。上述太阳神或人面像与索贝山一号画壁上的太阳神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根据索贝山岩画还出现了“谷神”和疑似为“人首筒形罐”的图案,这些都与前面提到的几处岩画风格相近,时代也相当,故大致推测为兴隆洼文化至红山文化时期。
附记:参加调查工作的有:金永田、李建奎、杨志刚、高雅辉、王世明、李呈瑞、孟凡丽、田炜、李海刚、鲍志妹、王瑞兴。
执 笔:金永田 李建奎
注 释
①刘志一:《克什克腾旗文物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
②张松柏《西辽河上游岩画的时代与艺术个性》,《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第771页。
责任编辑:党 郁
Cliff Paintings of the Sobey Mountain; God; Lord of the Earth; Ancestral Worship; Phallicism
After finding the first cliff paintings place of the Sobey Mountain in 2006, the workers of the Liao Shangjing Museum conducted field survey for dozens of times and found the second cliff paintings place of the Sobey Mountain. Through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two cliff painting places mentioned above, they obtained lots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iff paintings.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se cliff paintings places, and discussed the techniques,connotation, age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