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课稿

2016-09-10安辉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法科普环节

安辉

【摘要】本文对《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的说课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说课稿;《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本说课稿分为四个部分:一、教材,学情;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教法,学法;四、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说学情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中的课文,是自然科学小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证严谨、文笔生动的特点。

本课论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可译性”的问题。

本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积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必修三社会科学小论文又为他们打下了基础,因此学习此文并不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科普文章的特点。

三、说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采用情境法,感知课文采用朗读法,分析课文采用问答点拨法和讨论探究法,同时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学法上,主要培养学生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动笔圈点、抓关键词的习惯,课后练笔写作和阅读名家名篇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建筑的图片,请同学说说这些都是建筑的什么部分,有什么特点。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后进入新课。

环节二,解题。

由学生介绍作者、课文写作背景。这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查。

环节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落实教法。朗读之前,把要求打在大屏幕上:理清文章线索,概括各部分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指向明确,目的性强,效率高。

环节四,分析课文,解决重难点。

问题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各部分内容。

可指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九大特征为一个整体(3—13),是文章的主体;此前属于概说、总括部分(1、2),为引论;第14段要把握关键词“这一切,我们可以叫作‘文法’”开启下一部分建筑的风格(14—19)。方法:最后一段为结束语,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主题。

问题2:作者在介绍建筑的特征时,按照什么顺序展开。这个顺序有何特点?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展开?

本题考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品结构的能力。(一)(二)两部分从总体角度介绍建筑的特点;(三)(四)(五)为结构特征;(六)(七)(八)(九)属于装饰特征。它和人们对房屋的观察顺序是一致的。由此得出科普文“论证严谨”的特点。

问题3:对于这九大特征,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特征,谈谈理

由,并说说它是怎样体现“中国式”的。

此题需小组讨论,确定一个观点。九大特征中,作者着重说明了(二)平面布置(三)结构方法(四)半拱(六)屋顶(七)色彩。由此得出科普文“观点明确”的特点。

问题4:中国建筑的“文法”“词汇”各指什么?在说明建筑的文法的“拘束性”和“灵活性”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此题培养筛选、概括能力。文法指建筑的风格和方法,词汇指建筑构件。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说明文法的拘束法和灵活性,通过人们熟悉的文章来解释建筑,生动形象,易于被人们接受。由此得出科普文章具有“文笔生动”的特点。总结科普文章具有“理趣与情趣”的特点。

问题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理解。

此题没有标准划一的答案,既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情况,又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

环节五:拓展探究。

作者用文法来解释建筑,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你还能用其他艺术形象来解释建筑吗?如把故宫里一根红漆柱子紧接两扇窗子比喻成音乐中的四三拍,强弱弱,说明建筑也可以具有音乐性。学生自由畅谈。

环节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中国建筑的特点,同时也了解了科普文章的特点,受益匪浅。

作业:学习用通俗的东西解释抽象艺术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用文法解释音乐或绘画艺术的小文,300字。

板书:一座小房子,分上下四层左右两格,分别写着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科普文的特点。

环节七:反思。

整堂课,贯穿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导入部分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冲击,创设情境,落实教法。作者介绍采用竞赛形式,扩充知识,鼓励主动预习,落实学法。朗读课文也采用比赛的形式,既锻炼了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落实教法,分析课文主要采用讨论法,体现他们的分工与合作。拓展探究意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作品,体现新课改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理念。作业落实法,培养练笔写作和阅读名家名篇的习惯。板书设计我力求形象,以房子代表中国的建筑,同时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文法科普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关于1940 年尼玛抄写的《托忒文文法》手抄本
科普达人养成记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Similarity measurement method of high-dimensional data based on normalized net lattice subspace①
A nearest neighbor search algorithm of high-dimensional data based on sequential NPsim matrix①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文法有道,为作文注入音乐美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