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实践探索

2016-09-10金文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入园家庭环境

金文

入园适应,即未上过幼儿园的幼儿从家庭环境转移至幼儿园环境,通过自我调节,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新的人际交往需求,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集体生活的规则规范等。对于幼儿而言,这是一种发展性危机,且普遍存在于我国幼儿园中。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园适应不仅成为幼儿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的难题,也成为越来越多实践者与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旨趣所在。据此,本文笔者采用教育实验法,通过系统指导家庭入园准备及架构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将家庭、社区、幼儿园进行三位一体的合作共融。

一、分析“家”“园”异同,弱化幼儿入园焦虑,缩短两者环境差距

通过编制和运用《家庭环境质量表》,对幼儿的家庭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包括物质环境(家庭空间、幼儿游戏区域、隐秘空间等)和教育环境(家长保育教育方式,如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语言发展、游戏指导等)。对幼儿的家庭设施以及环境、一日作息的安排、午睡、进餐、如厕、安全意识、亲子互动等,以访谈的方式在家访中再进行细致了解。总的分析表明,相对于幼儿家庭环境而言,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来说还是陌生的。

为最大限度地弱化幼儿园作为“陌生情境”而对幼儿造成的入园焦虑,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的环境差距,教师应在假期前制定好开学的环境创设,可将班级的区域环境设计成“娃娃之家”:暖暖小卧室、香香小厨房、有趣盥洗室、百变玩具屋、安静小书屋等,投放洋娃娃、小床、沙发、餐具、毛巾、泡泡球等材料,并且请幼儿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投放至不同的区域中,供自己游戏、阅读或者与同伴分享。在墙面上呈现幼儿与父母的“全家福”,如家般的感觉能够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自己的物品更让幼儿有归属感与安全感,在安抚情绪、逐步适应的同时也让幼儿的认知在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不断发展。

此外,幼儿园还可借助系统VCR的拍摄,实现家庭与幼儿园微系统之间信息交流的对接,帮助幼儿与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及班级的环境、一日生活安排等,家长与幼儿在入园前共同观看DV,做好入园的物质与心理准备。

二、运用有效工具,对幼儿进行测定,明确分类指导依据

新入园幼儿进入幼儿园如同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他们的状态、反应往往会让教师和家长措手不及。《陌生情境下幼儿的行为表现调查表》就是为了了解幼儿在遇到各类不熟悉的人或进入不熟悉的环境时的表现,我们据此设置了“陌生人到家中”“父母带幼儿去陌生的地方或见陌生人”“家访时幼儿的表现”三大类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作为分类指导依据。

在分类指导过程中,笔者所在幼儿园特别编写了《新生入园指导手册》,基于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如“孩子到幼儿园后与家长分别哭闹不止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沉默寡言,不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怎么办?孩子不愿意自己吃饭怎么办?”家长与幼儿一样,在入园适应方面也是一名“新生”……让家长了解各种新生入园问题,协助幼儿园做好入园前的充分准备,让幼儿平和地度过适应期,享受美好的幼儿园的生活。

三、在社区制定家庭地图,就近组织亲子活动

家庭地图是建立假期家庭小分队的依据之一,由于小班新生均按学区划分就近入园,我们将一个班级的幼儿的家庭住址输入电脑中,使用网络中常见的地图工具进行定位,把各户幼儿的住址标注在一整张地图中,以就近的原则或在一个小区为划分依据,组成4~6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5户左右家庭,由家长自愿成为各小分队队长,组织相关的亲子活动。

我们为家庭小分队提供了一些可玩性强的集体游戏活动,几个家庭一起参与到其中,形式与幼儿园内的集体规则游戏相仿,幼儿能在其中体验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谦让、分享、先来后到等良好品质也可从中养成。

四、在幼儿园开设宝宝预备班,提前熟悉环境

宝宝预备班,即在开学之前的两周内,家长带领幼儿来园参加相关游戏活动,让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并为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作铺垫,也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认识班级同伴,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减少入园后的陌生感。

在新生入园报到日,可进行入园亲子活动。这也是幼儿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的活动,父母的陪伴可以让幼儿更有安全感,更能投入地体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以动静交替结合的亲子、师幼互动形式,也能进一步让幼儿在感受亲子情感的同时,促进师幼关系的建立。

※“球儿找朋友”:以滚球、传递球的方式让幼儿认识班级里的同伴。

※“幸福一家亲”: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亲子制作装扮全家福,来体验感受不同环境下的亲子情感,熟悉幼儿园的游戏形式。

※“小脚穿大鞋”“猴子上树”:通过运动型的互动方式,及教师的加入,让幼儿再次熟悉教师,感受与教师共同游戏的不一样的快乐。

※“我的幼儿园”:家长带领幼儿自行参观幼儿园,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五、入园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性干预

(一)实行梯度入园适应体系

利用系统脱敏法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家庭与幼儿园环境的转换。

1. 一日(半日)环节梯度式安排

2.活动形式梯度化连接

安排以音乐、户外为主的自主式一日(半日)活动。

首先,考虑降低幼儿在园的过渡环节,如盥洗、喝水以及搬椅子在活动室之间的转换。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这些过渡环节的内容都是生活自理的一部分,而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在活动中适当地省略过渡环节,以减少因为过渡环节过多而造成对幼儿活动的中断,或因此而引起的自卑感所带来的焦虑情绪。以自主的形式让幼儿根据需要自主地选择种类及相对时间段进行盥洗、喝水、吃点心。

其次,以自主性游戏占幼儿在园活动的主要内容,让幼儿在自主选择中熟悉环境、熟悉同伴、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如第一周来园时间段幼儿进行自主的区域活动,在每一次与材料的互动中认识熟悉班级的玩具、每个区域的布局、摆放,并在游戏中自行发展交往,认识部分同伴等。

再次,将音乐贯穿于一(半)日活动中。实践证明,音乐对于安抚、平复幼儿情绪有比较明显的治愈效果,因此可以尝试将音乐融入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环节之中,减少幼儿的入园焦虑。比如早上一走入班级便能听到欢快音乐的迎接,在音乐伴随下进行自主探索,操作玩具材料来熟悉班级环境,《在钟表店里》的音乐响起时结束自主游戏活动,尝试学会整理玩具,进入下一环节;在幼儿的过渡环节中,让音乐游戏《散步》《碰一碰》《小红帽》《开火车》等陪伴幼儿,通过音乐适应相应的规则,避免消极等待;用音乐节奏《我的小手》《开始和停止》等来帮助幼儿面对陌生环境时语言和肢体的表达;午餐和午睡环节分别加入柔美舒缓的音乐《水边的阿狄丽娜》《摇篮曲》《杜鹃圆舞曲》,用音乐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户外活动从入园开始。由于刚入园的幼儿存在情绪问题,担心这些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的安全,教师一般的做法是开学第一周将游戏活动安排在室内,其实户外是幼儿天生的摇篮,到户外去玩游戏,对幼儿的精神是一种安抚和滋养。因此,基于幼儿的天性特点,可在入园初期就设计开展户外活动,如“吹泡泡”“草坪游戏”等,让幼儿感受自由,感受快乐,消除紧张感。

(二)入园适应记录与干预

为使干预效果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在幼儿入园的前几个月,应进行入园适应记录,观察记录表可以由时间、幼儿表现及教师策略三个内容组成,入园前两周对每一位幼儿各个环节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后期针对个别适应困难的幼儿进行重复的记录及实施相应的教育策略。一个月后,再对个别幼儿进行后续观察记录,以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记录的形式可以是整体阶段性观察记录,即以幼儿入园适应量表为评分依据,根据所观察记录的幼儿行为表现,对每一位幼儿适应表现进行评分,分析处理对照班与实验班在不同阶段的整体适应趋势与情况;也可以是个别持续化观察记录,即对于个别适应困难的幼儿,呈现不同阶段的适应情况,从适应不同困难方面,针对其家庭环境质量、气质类型等进行个案分析,总结相关策略。

此外,为使干预措施取得成效,还必须注重家庭的配合,建议家长配合梯度入园时间安排,坚持送幼儿入园,积极与教师交流交换信息。

总之,要使幼儿入园适应工作取得成效,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幼儿入园前各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分类指导依据,系统安排、指导家庭做好入园准备,架构幼儿在园梯度式的一日生活,形成提升幼儿入园适应的有效措施,实现新幼儿入园“零适应”,以系统解决学前教育的疑难杂症。

(浙江省杭州市申花实验幼儿园 310000)

猜你喜欢

入园家庭环境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家庭“煮”夫
环境清洁工
恋练有词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漫观环境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