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倾听现状的反思及对策
2016-09-10王雪芳
王雪芳
摘要:认真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必要保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务必让学生养成良好倾听习惯,使其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基于教学实践经验,主要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倾听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课堂;倾听;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认真倾听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并能在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这样一些倾听低效的现象经常在发生着。
现象一:
这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复习课中的一个环节,教师安排了同桌合作进行口算活动。教师先指导活动规则:同桌两人一组合作,其中一人抽出两张卡片组成一个两位数,另一人抽出一张卡片;一人根据组成的两位数和一位数说一道加法算式,另一人则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全部在自己手里的数字卡片上,有的甚至已经小声交谈,当像扑克牌一样玩起来时,很少有学生在认真听。作为课堂指导者的教师却视而不见,只顾着讲解。
现象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听清教师的指令就盲目开始活动,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并没有及时纠正这种情况。这种复习是低效的。
建议:教师只有先让学生安静下来,要求学生仔细听指令听清活动要求后,再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能运用数学知识有效开展活动。
现象二:
57+3=
23-6=
24+8=
13-6=
86-40= 68-5=
62+30=
15-9=
20+50=
70-7=
6+5 6=
7+42=
90-50=
50+34=
17-8=
这是一下《期末复习》中的一道口算题。教师采用奖励“小星星”的方法,一题紧接一题,教师点名,点到名的学生就得快速地站起来说说计算过程及答案。说得好的小朋友,教师会在他的手背上贴个“小星星”。“我!”“我!”“我!”几乎所有学生都高高举着手,好多位甚至站了起来。教师看看这么多学生,都不知道选谁了,后来挑了一名坐得比较端正的女生,其他学生马上发出一声叹息“哎!”看样子非常失望。一时间,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课堂非常热闹,孩子们想说的愿望很强烈,都急于表现自己。其实,在这过程中,有位学生把“5+56”读成了“6+65”,不过得数说的还是“5+56”的得数,教师并没有发现,而是忙着鼓励和发“小星星”。其他的学生没有轮到发言,就显得很失望,根本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现象分析:本案例中,学生发言很积极,课堂看似很热闹、很高效,然而在他人发言时,其他学生却不愿倾听.或者迫不及待地插嘴打断。教师自己也没有做到认真倾听,没有发现问题,可能为了赶时间而不停地发奖。
建议: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要做好榜样,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对于学生发言过程中的错误,教师要给予鼓励、启发和纠正。这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现象三:
一年级《小小商店》一课,经过课前周密的准备工作,课上老师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活动后是交流环节,将指名“顾客”说说自己购物活动的经过和体会,也指名“营业员”说说卖东西的经过和体会。
准备后,一名“顾客”到讲台前开始讲解自己的购物经过:“我买了一个魔方,价格是8元,本想让营业员稍微便宜点卖给我,可是由于生意太好了,导致营业员怎么也不肯便宜。后来,我付了10元,营业员找给我2元……”
可是,这位学生刚开口,下面的学生就开始悄悄讲话,有点吵,有的在小声准备,有的在四处张望,还有的趁机谈论与任务内容无关的话题。在整个交流环节,学生都不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而教师重于关注台上发言的学生。
现象分析:由于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的年龄段,致使他们在倾听时容易开小差,有意注意时间太短。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那些积极发言、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褒奖有加,而忽视那些默默听讲的学生。久而久之,导致更多的学生认为只要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响亮就是好学生,却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
建议: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教师可让其他学生当“裁判”对讲解进行评价,或可对台上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台上台下互动起来。对于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激励其他学生。
这些镜头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随处可见,这些课堂的倾听属于低效倾听。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效倾听呢?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明确倾听要求
由于年龄的特点,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的倾听要求,即做到:一要专心,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力争听清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打断别人说话,不随便插嘴,有意见或看法要等别人说完再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发言有误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有自己的主见,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对照要求,笔者会按月在班级开展“倾听小标兵”评比,让学生在自省和榜样的激励中养成倾听的习惯。每天对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的学生,发放“认真倾听”卡片予以表扬。月底统计,“认真倾听”卡片数达到本月上课天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可以凭着“认真倾听”卡片和老师换一张“倾听小标兵”的奖状。一个阶段过后,班级慢慢安静了下来,随意插话的人明显少了,对还没成为“认真倾听小标兵”的学生,笔者采取个别谈话激励的方式促进其转变。
二、发挥榜样作用
李政涛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倾听的榜样,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无论学生说得对与错,无论是说得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耐心地听,始终面带微笑注视发言学生,让他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的这种认真倾听方式,可以是学生享受到交流表达的乐趣,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同时也是学生倾听的最好示范。对于上课认真倾听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评价,从而激励全班学生认真倾听。
三、培养倾听习惯
1.听说训练。倾听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可通过教师的诱导与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在教学中,笔者常利用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分为视算与听算两种,在练习中,笔者不但进行视算练习,还常穿插听算练习,这样既改变了单一的练习模式,有利于激发练习的兴趣,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听力,通过听算,使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会算,更要注意会听,只有听清楚,才能算正确,在教学中,笔者常只报算式,让一学生直接口答得数,其余的学生赶紧用手势表示对错。让学生明白不是只有发言才是参与课堂活动,听同学发言也是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又比如有些解决问题到最后会出现:“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笔者常常指名一人提问后,由另一人帮忙列式计算。或者一人说一个算式,另一人猜猜相对应的问题是什么?学生为了回答问题就必须仔细听好同学的发言。
2.转述训练
“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发言要用心,要细心。另一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因而在平时教学中,笔者经常让学生转述概括别人的发言,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补充。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要求每个学生发言时,先概括说说前面发言同学说的内容,并对听来的内容进行评价,然后再讲清自己的观点。这样让学生转述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抓住别人讲话的精髓,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也从中得到启发,达到触类旁通,学会倾听。
这样要求学生转述显然很费时,但对于倾听能力的培养却很有帮助。只要我们从低段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今后的课堂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自身修养的外在体现,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有效倾听。这对学生而言不仅意味着能获取新知识,也是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是高效课堂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