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相交 成其久远

2016-09-10林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谈心中职学校班主任

林芳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谈心

相对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偏低,家庭环境相对较为特殊,经历的挫折(尤其是学业方面的挫折)较多,受到家长、老师的关注也没有普高生那么多,而且往往是受表扬少,受批评多。

作为中职班主任,与学生谈心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经历、想法,而有效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能够“润泽”谈心工作,使学生获得成长:关系技能的巧妙运用,能够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谈心工作营造和谐的氛围;参与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够促进谈心工作的有效运作;影响性技能的恰当运用,能够促进师生良好互动,提升谈心工作效能。

一、巧用关系技能,营造和谐的谈心氛围

中职生正处青春期,自尊心较强,存在“逆反心理”,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导致师生关系僵化。关系技能的巧妙运用,能够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安全、和谐、温暖的氛围中获得成长。

(一)“尊重”使学生拥有安全感

尊重就是教师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的独特与自主的人看待,完整把握、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安全、温暖的氛围中敞开心扉,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尊重意味着完整的接纳。弗洛姆曾提出“无条件的爱”,罗杰斯提出“无条件的尊重”。即便当学生冒犯我们时,我们依然无条件地去包容他、爱他、尊重他,用这种真诚去感化他。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容、温暖的环境,对学生满怀真诚和善意,这就足够了。

(二)“共情”使学生感到被理解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和任课老师之间发生冲突,任课老师跑过来一顿牢骚。往往接下来就是要把学生叫过来批评一顿,这能够解决问题吗?通常情况下,不仅不能,还会激化矛盾。

这个时候,“共情”显得很重要。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包括教师通过学生的言行,深入学生内心去体验他们的情感和思维,深刻理解学生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并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学生,表达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学生并取得反馈。

遇到上述情况时,班主任对学生关怀地问一句 “孩子,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远比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你怎么可以这样,快去道歉”更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学生感到你理解他,他自然会信任你,在这样的共情下,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且思考如何获得成长。

心理学讲究“助人自助”,教育讲究“自我教育”,教师与学生的“共情”便是最好的“催化剂”,共情让学生在爱的包围下快乐地成长。

(三)“积极关注”使学生充满自信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已有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站在积极的角度分析,关注学生的积极面,使学生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这就是“积极关注”。

例如,某学生早上迟到了,询问他迟到的原因是什么,原来是由于临近期末考试,每天晚上都复习得很晚,早上没听到闹钟起晚了。从他勤奋学习这一积极面入手,使其认同这一闪光点,并认识想要学业上取得佳绩还要按时到校听课,使他获得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懂得今后要合理安排时间。

这就是在“积极关注”下,去掉批评与责备,让学生从自己的积极面出发建立自信,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谈心氛围中获得成长。

二、活用参与技能,促进谈心有效运作的发动机

托尼· 马伦说过:“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的故事,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许多中职生来自特殊的家庭,有着特殊的经历,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表现。

作为中职班主任,我们该如何越过鸿沟,去读懂学生的故事?在与学生谈心时,活用“参与性技能”能够有效地去了解学生,“倾听”可以走进学生的世界,“提问”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释义”则能够全身心地去理解学生。

(一)用“倾听”技术读懂学生

中职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经常犯错误,这些问题和错误的背后往往还隐藏着焦虑、抑郁、消沉等负面情绪。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学会倾听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是班主任的必修课。

倾听是在接纳的基础上,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并适度参与,这不仅仅是用耳朵去感知学生所讲的内容,更是用心去探索、去发现,在其言语和非言语的表达中“听”出潜台词 、话外音。当学生不自觉地避重就轻时,班主任还要从其谈话中“听”出主要问题,注意学生如何表达自己,如何谈论自己及与他人的关系,还要注意学生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出现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

(二)用“提问”技术了解学生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作为班主任避免不了要询问情况,“提问”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我们真切地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常见的提问技术分为三类,在实际工作中,要恰当地使用。

“开放式提问”一般都用“为什么”“怎么办”来引导,这能够让班主任了解更多的信息,使学生更加自由地表达,为后续的谈话和问题的解决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封闭式提问”是只要回答“是”或“否”,或者选择给出选项的句子,有些时候,需要我们教师运用它来引导学生的行为,例如:“嗯,的确你也很委屈,可毕竟你也有错,而且你向来是个懂事的孩子,所以老师相信你会作出高姿态,先道歉,是吗?”

“投射式提问”是让学生设想在某种情境下的做法及其带来的影响,从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价值观。比如“如果你今天是在企业上班,你迟到了1个小时,会怎样呢?”

(三)用“释义”技术理解学生

中职生正处身心发展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看待问题表现出片面性、主观性、局部性。因此,需要班主任对学生所叙述或发生的事情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学生,以达到加强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

对学生问题的释义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清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问题,如果班主任的释义与学生的看法或要求一致,学生就有一种被理解感,达到认知与情感的共鸣。例如,一位新生刚入学时独自在寝室里哭,你问她原因她会说想家,你顺着说:“离家这么远来这里求学,让你感到有些孤独,是这样吗?”一句话说出了学生心中的委屈与压抑,使学生感到认同与安全,促进学生在谈话中自我暴露,从而深层次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妙用影响技能,提升谈心工作效能的启明星

许多中职班主任,面对学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花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可是学生的问题真正解决了吗?既便是解决了,仅仅是暂时的还是从根本上将问题解决了呢?

“影响技能”的巧妙运用,能够促进师生的良好互动,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自身问题,进行反思并指导自己的具体行为,从而提升谈心工作效能。“面质”技术使学生进一步认清自身问题的症结,“解释”技术使学生审视自身问题的关键点,“自我暴露”使学生获得释怀,并从教师的经历中获取经验。

(一)“面质”使学生认清自己

中职生的年龄阶段和家庭环境造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多时候想法较为极端,遇到问题往往会找他人或环境的过错,而忽视自身的问题。班主任要有足够的智慧分析、洞察这一切,及时地 “面质”,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使学生认清自身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

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男生寝室被查出违禁物品——剪刀,面对我的询问,他说:“不是你叫我剪头发的嘛?”我用温柔的、试探性的语气接着问:“听你的意思这是老师的错,对吗?”这样的面质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继而有所领悟,他明白了留长发、怕违反纪律而修剪头发、把剪刀放在寝室的都是他自己,老师并没有过错,认清自身问题后,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最终获得成长。

(二)“解释”使学生弄懂自己

中职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阅历尚浅,对于很多问题存在困惑,班主任需要运用“解释”技术,从自身阅历和专业知识角度来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加以描述,或者对某些抽象的心理现象、过程加以解释。

解释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身问题及其原因,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其自身问题的新视角,促进学生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学生发现连自己都还在模糊当中的问题被老师一语道破,便会充分地信任老师。有位女生在被领养后,养父母又生了个男孩,她进入中职学校不到一个月便私自出校、夜不归宿。找到她时,她沉默不语,我对她说:“孩子,心情的压抑让你选择了离校出走,是吗?”顿时这个外表看似坚强的女孩眼泪“唰”地涌出,扑到我怀里哭泣,将她心中全部的委屈都宣泄了出来,随之则发生了改变的奇迹。

(三)“自我暴露”使学生开放自己

中职生遇到问题容易有极端化和不合理信念,比如“我真倒霉,“全世界就我遇到了这样不公平的事”,恰当地运用“自我暴露”技术,与学生分享亲身经历,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人分担了他的忧愁,同时从老师的经历中获得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建立理性信念,指导自己的行为。

例如,学生在比赛中觉得评委不公平,致使自己没获奖,教师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之分享,让学生觉得并不是只有他才遭遇了不公平,也有人和他一样,同时了解比赛存在许多因素。教师还可以将自己不因一次失败而气馁,继续努力最终获得认可与成功的经历和他分享,最终使学生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面对中职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来与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获得成长。心理询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润泽”谈心工作,实现师生的有效对话与良好互动。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州,313200)

编辑/曹朦升

猜你喜欢

谈心中职学校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谈心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