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培训到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管理策略研究
2016-09-10孙永梅
孙永梅
〔摘要〕提高教师的自主发展,首先意味着教师要有发展的内部动力,这种内部动力来自于教师自己的人生目标,来自于教师在事业上的追求等。学校管理者应设法将外在的推动力内化为教师自身的、内在的发展意识与动力,并关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发展。本文基于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在分析了当前教师的特点和主要问题之后,指出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通过人性化管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心理培训;教师;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01-0012-0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自主发展实际上是基于人的生存方式而提出的概念,就是使教师从重复的、单调的、被动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做自己的领导,承担自我规划和管理的责任,主动寻找个性化的生长点,从而与学校共同发展。研究教师自主发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改革进程。
教师发展受制于教育政策、学校组织文化、社会、家庭以及教师自身条件等因素。教育专家们根据教师的素质和工作业绩将教师发展大致划分为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对每个发展阶段教师的困惑、需求和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各个基层学校也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制度、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各种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人们对各层次教师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他们是谁”和“他们都做了什么”这样两个比较表象化的水平上,而对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能这样”“这样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以及“这样做对他们生存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认识不深。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教师发展的自主性问题。
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8699名教师在网上填写了问卷,调查发现,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问卷表明: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40%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近20%的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教师有跳槽的意向。调查显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十种最主要的因素依次为:工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学校规章制度与要求不合理;过多僵化的考核与评比;工作得不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被动地适应单位的各种改革;工作负担过重;工作缺乏成就感;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社会地位不高;经济负担重。
其实,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群体来讲,收入并不是影响他们工作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他们更看重工作成就与发展的需要。当教师能够主动追求自我成长的时候,他们就是能够为责任和信仰甘愿付出奋斗的幸福的人,这必将推动学校育人目标的实施。本文将从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入手,探讨如何在管理中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从管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寻找与教师自主发展有关的管理理论,并设法得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管理策略。
二、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学有关理论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不仅要以组织为基础,更要以组织中的人为基础;要研究人,要重视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等,由此产生了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理论的发展。20世纪初,泰勒根据人是被动地受组织操纵、激发和控制而工作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管理的“X理论”,认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而领导方式应当是专制型的。3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梅奥根据其重视社会需要和自我尊重的需要的“社会人”假设,总结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到了50年代,马斯洛、阿吉里斯、麦格雷戈提出了“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提出了人的五种需要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逐层递升的,而自我实现是使个人潜能充分发挥的手段。麦格雷戈将“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结合管理问题概括为“Y理论”,即:管理的重点是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以此发挥人的潜力和才能,并且更加注重以自我实现为主的内在奖励,体现员工的参与意识,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在60~70年代,摩尔斯和洛斯奇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了“权变理论”,即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强调因人而异、灵活多变的管理。
我国古代思想家在《论语》《道德经》《易经》等著作中都阐述了关于为学、为政、为人等方面的智慧。曾仕强将西方管理学理论与中国哲学思想相结合,诠释了中国式管理的理念。他提出,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修己的要旨在于自觉、自律、自主,安人的目的在于人安己安,管理的原则是“当变则变,顺其自然”,即追求最合理的解决,而不是追求最好的办法。管理者要通过“实行全面而无形的控制”实现人的“自动自发”状态,在考核方面首先要“反求诸己”,保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
以上各种管理理论和思想智慧对于我们研究教师自主发展都有一定的价值,通过研究可以得出,管理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论语》中“修己安人”的思想阐述了管理是修炼自己成就他人的深刻内涵,“修己”是终生要做的事,而“安人”则是在尊重人性完美发展的前提下用头脑去思考、用行为去体验、用智慧去创新的永恒主题。那么,接下来将要阐述的内容是学校管理者如何“使教师安”,如何使教师能够自主发展等问题。
三、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管理策略
教师自主发展属于内源性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专业反思、自主自控和自我更新是教师自主发展的三大基本特征。其中,教师的自主意识和个人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两个因素。
鉴于以上教师自主发展的基本内容,本文提出如下管理策略。
(一)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和行为所形成的影响力,它包括领导者的品格、才能、知识、情感等,它对领导者影响力的提升起着长久而主导的作用。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首先要求领导者正确地使用手中的权力,还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修己”提升领导能力,这将有利于使下属自愿地追随、自主地工作和自我控制。《论语》中对“修己”有许多阐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有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 再有,领导者要密切联系群众,并在工作实践中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领导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品格、才能、知识、情感,努力达到德才兼备。
(二)实行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管理哲学,这对于研究教师的自主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认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够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凝聚共同的愿景,建立团队合作,能将组织的客观需求转化为个人的目标,个人则以更严格、更精确和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在影响教师自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能否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适当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目标尤为重要,它能凝聚共同的愿景从而形成一致的努力方向,调和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矛盾,能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
为此,学校领导要帮助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及所处的时空环境,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还要尝试建立教师自主发展的基本框架,使教师在自我规划的基础上寻求规范的发展路径。让教师通过自主发展手册的形式全程记录自己的发展过程,并通过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自我发展体系,将自身的进步有机地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发展中来。为了达到有效的自我控制,教师自主发展手册中还要提供具有暗示性、指导性的期望目标,提供教师定量的自我评价参考标准。这种机制的建立,对提升教师自我设计、自我调适、自我评价的能力大有帮助。
但是,德鲁克的管理学的核心是“责任”,对于缺乏责任心的人,仅仅实行“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并不能够使管理真正奏效,仍然需要我们在管理上结合“权变理论”加以变通。因此,为了保证目标的达成,学校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且管理制度应该相对宽松,给教师自主思考、自主创新、自我纠正的空间。此外,制度还应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够引导教师在对行动反思的基础上,将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目标,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对于那些缺乏责任心以及自我控制欠佳的教职工仍然有必要进行说服教育,引导他们自己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并不是说不讲究管理中的控制,而任员工随心所欲地发展。相反,管理者要加强过程管理,注重管理细节,及时使因自我控制不利而出现失误的员工主动认识到不足。学校领导者的角色应该是引领、疏导、渗透,要通过设置恰当的情境,设法使教职工自己树立合适的目标,自己意识到存在的差距,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主动地实施自我控制。
(三)通过学习、交流和反思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现代管理心理学认为,反思是一种内省,也是一种批判和挑战自我的能力,这是一种较高境界的能力,不仅要求一家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求较高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质。2006年,美国年度教师凯慕柏莉·奥立弗在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时谈到:“反思是优质教学的本质因素。有能力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进步,为学生的学习负起责任。”实践表明,加强自我反思是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有效途径。
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素养首先应该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教师能了解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对教育本质的认知能力,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其次,创造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使教师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和创造的火花,产生向同伴学习以及自主发展的愿望。再次,要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和记录,随时记录工作中的感想和体会,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行为。最后,通过反思性的教育科研来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逐步完善自己。
可现实中,仍然有许多教师置学习于不顾,坚持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师多年形成的习惯难以改变,这不是听几个报告、参观几个学校、写几篇文章就能解决的事,这需要学校领导从教师身边的小事入手创造或捕捉教育情境,启发教师主动地学习,使教师逐渐接受先进教育理念。
(四)重视“保健因素”,提供一个宽松的、融洽的外部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研究发现,造成员工对工作非常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监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与上级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的安全性;个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工作地位。这些都可以看成是工作本身以外的环境与条件,他把这些外部环境与条件称为“保健因素”,他认为当这些内容不具备时,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意。因此,领导者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从而便于教师产生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另外,学校还应该努力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宽松、平等、包容的氛围,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人和事。正如《论语》所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领导者有宽容之心,教师才会心存感激,这恐怕也蕴含着老子的“欲进先退”的道理。宽松融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促使教师的工作动机由外部力量向内部力量的转化。
对于青年教师,尤其需要宽容与理解,他们除了要面对业务能力弱和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压力外,还面对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的问题,如何引导青年教师转变角色、潜心钻研、爱岗敬业是每一所学校都必须重视的。学校对教师的宽容会构建一种和谐的校园氛围,形成一种“容错”文化,即允许教师犯错误,允许教师不理解,允许教师提意见。当然,学校的“容错”也是有前提的,即讲究原则,承担责任,顾全大局。教师理解了学校“容错”的意图,才可能将这种“容错”文化氛围主动地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主动地应用到班级管理之中。
(五)重视“激励因素”,引导教师的自主发展
赫茨伯格研究发现,使员工对工作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项: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承认;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信任感;个人成长发展的可能性;职位升迁。他把这些工作本身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他认为这些因素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因此,有效的管理应该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多采用“激励因素”,使员工通过工作本身获取成就、赏识、信任、进步、成长的机会,从而体验工作的意义和责任,见证由于努力工作而带来的良好成效,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增强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学校管理中重视“激励因素”的实质就是让工作本身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因素,促使教师产生自我实现和进一步自我规划的高层次需要。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评价具有诊断、甄别、反馈、调节、激励和导向等功能。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呈正相关,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完善。作为领导者首先要鼓励教师“反求诸己”,同时给出具有明确导向作用的标准,引导教师随时反思自身的行为,提升自我认知的水平。其次要建立交流及相互评价的机制,建立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引导教师在比较中自省,确立个人努力的方向。除了自评与互评以外,更重要的考核方式则是领导对教师的考评,领导对教师的考评要本着客观、公正、及时的原则,保持“救人而非杀人”的考核心态,发展性地评价教师,为教师创设“容错”的空间,给教师修正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将自评、互评和考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有效激发教师发展的主动性。
四、结论和建议
教师自主性的发展首先意味着教师要有发展的内部动力,这种内部动力来自于教师自己的人生目标,来自于教师在事业上的追求等。学校管理者应设法将学校管理这种外在的推动力内化为教师自身的、内在的发展意识与动力,并关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变化及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状况具有区域性和特殊性,不同学校教师的工作状况肯定有所不同,在促进教师发展问题上的关注点和具体策略上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自主发展是规划与规范有机的统一,它既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也不是仅仅依靠自我设计和个人奋斗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动地改变现实的结果。学校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目前仍然处于实践探索阶段,随着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管理水平的逐渐提升,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必将会进一步完善。
教师自主发展和自我规划是学校人本化管理的选择,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呼唤。学校管理者应当全方位拓展教师发展观,着眼于教师个体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实现,从人生追求、职业信仰、教育理想、自我发展等教师藉以安身立命的基本问题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
编辑/王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