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个性的美术教育
2016-09-10强志平刘鑫
强志平 刘鑫
北京市育英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体化的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认为“课程是教育的心脏,课程文化就是学校文化的内核”。为此,我们结合学校小初高一体化的优势,积极开展具有育英特色的课程建设。
在一体化的美术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的课程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小学美术教材不配套,中小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缺乏衔接,甚至有些内容重复;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对自己所教的年级以外的教材内容不太熟悉;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特色和课程特色等。面对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完善学校小初高一体化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美术教育,我们对美术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打通中小学教师的行政编制,加强交流研讨,为做好课程建设提供保障。
学校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形成了小、初、高一体化的教研、管理机制。在开发和建设小初高一体化艺术课程的过程中,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坐在了一起,对现在实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美术国家课程进行整体梳理,使我们的美术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同时,积极开发美术特色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拓展。
中小学美术教师分工协作,按照学段各负其责,潜心研究教材,围绕课程建设方案认真完成基础课程建设。
从两年前开始,中小学美术组的教师们在主管领导和学科主任的带领下,制定了中小学一体化美术课程建设的方案,安排了每周一次的集中研讨时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完成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的国家课程内容的梳理,教材内容按照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分不同学段确立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评价要求,成为学校美术教学的基础课程。
积极拓展、开发特色课程和课外艺术实践课程,成为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拓展。
在特色课程开发过程中,中小学教师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将中国民间美术和中国传统水墨画作为一体化的特色课程,每学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安排固定课时上特色课,在学校全面铺开。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我们还研究制定了《学生美术学分管理方案》,将学生参加的各种形式的校园美术实践活动用学分进行管理,包括学生参加的美术兴趣小组、选修课、各类美术比赛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赋分,现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生艺术实践课程体系。
抓好教研和课堂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一体化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最重要的渠道,在开发和建设小初高一体化美术课程的同时,中小学美术教研组每学期的研究重点都放在了如何使新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更好落实上。在制定学科组学期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我們会根据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围绕一体化课程建设确定每学期的教研组研究课题,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内容。
育英学校一体化美术课程建设实施两年多以来,不同年级美术教师按照新课程内容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变化,激发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热情,丰富了他们的审美经验,使学生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给更多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让学生收获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