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教育的美丽极光

2016-09-10于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喇叭满族教室

于萍

编者按:近两年,随着北京教育新地图的精心打造,农村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已经成为了现实。为了探寻“深综改”背景下农村学校的发展轨迹,解读新地图上的“教育密码”,北京教育杂志社的编辑们走进了京郊美丽乡村的美丽学校。

第一站,我们走进了平谷,了解了平谷教育的改革内涵和发展路径,见证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的美丽蜕变。而这一次,我们走进了怀柔,在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心小学和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学,我们看到了怀柔教育的璀璨光芒。

东经116.6度,北纬40.9度,距离北京天安门150公里,距离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30公里,这里就是被誉为北京“北极乡”的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

从城里出发,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爬,一路风景如画,却也一路人烟稀少。站在喇叭沟门的土地上,微薄的空气,刺眼的阳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里是山区,远离繁华,远离现代。

但是,走进这里的学校,每一处景,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颠覆了人们对山区学校的传统印象。让人惊讶,让人恍惚,这真的是山区的学校吗?是不是穿越回了城区?

可耳边朗朗的读书声提醒着这里的一切如此真实。这样的想象和现实的反差或许应该被称之为“想象很骨感,现实很丰满”。

大山里的现代学校

喇叭沟门有两所学校——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心小学和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学。地处“北极乡”,远离城区,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两所被遗忘的学校,依然用着陈旧的教学设施,依然在简陋的生活环境中挣扎。

但是,走进校门才发现,除了空气中浮荡的泥土的清香和不远处的青山绿水,这里的一切都和城里的学校没什么两样,标准的塑胶操场、干净整洁的宿舍、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无不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

如今,对喇叭沟门的学校来说,“山里的学校”已经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了,从学校硬件设施来看,它们和城里的学校已经几乎没有距离了。得益于“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学校对路面、围墙、师生宿舍、专用教室、师生食堂等进行了改扩建,使学校硬件设施达到了规范化标准。

近几年,喇叭沟门中学先后更新了校园网,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更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了先进的触控一体机。开设了校园电视台、数字实验室、iPad教室和多个专用教室。尤其让人惊奇的是,这里的每个教室都有录播功能。喇叭沟门小学也为每个教室配备了一套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用电脑查询资料。还建立了美术、科学、计算机、劳技、史地、音乐、形体、书法、民族展示等多个专用教室。

不仅学习条件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准,师生在校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大大改善。每一间宿舍都宽敞整洁,配备了完善的生活设施。对于小小年纪就离家寄宿的学生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既舒适又温馨。学校也为远离家乡到山区教书的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每一间教师宿舍都配备了热水器、电视、空调、洗衣机等常用电器,这让城里来的教师在山里也找到了家的感觉。

让城里教师羡慕的乡村教师

一个满脸沧桑的中年人,学历不高,生活清贫,无悔奉献,这可能是很多人心目中标准的乡村教师形象。但是,在喇叭沟门,这样形象的乡村教师却很难找到。

年轻,有活力,高学历,这是喇叭沟门学校的教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喇叭沟门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是37岁,一线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8岁,喇叭沟门中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是34.9岁,专任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9.3岁,他们至少都是本科学历,还有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生。

只有一百多名学生的山区学校,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优秀的教师?是因为喇叭沟门学校需要他们,也为他们创造了完全不比城里的学校差,甚至更好的专业发展平台。

喇叭沟门学校深刻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教师必须主动适应,自主求变,抓住每一个机会和可能实现快速成长。因此,学校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个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在全校范围内举办课改研究课、示范课,为教师的职后学习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喇叭沟门中学还争取到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协同创新学校培训项目,每个周三,北京教育学院的专家都会不辞辛苦地来到喇叭沟门听课,诊断课堂,为教师做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教师们不出校门就可以接受顶级专家的指导和培训了,这可是连城里的教师都不一定能享受到的待遇。

刚刚到喇叭沟门中学工作两年的年轻教师王佳慧感慨良多:“其实,我刚来到喇叭沟门的时候心里觉得挺不是滋味的,觉得在大山里的学校能有什么发展?”但是,没过多久,她就很庆幸自己来到了喇叭沟门中学,因为她虽然身在大山,却接受到了在城里工作的同学享受不到的指导和培训。虽然才工作两年,但是她的收获却是满满的,她开心地说:“我再也不用羡慕在城里工作的同学了,现在是他们羡慕我。”

不仅年轻教师庆幸自己来到了喇叭沟门,城里来支教的教师也不愿意回去了。到喇叭沟门小学支教的齐泽成老师之前在位于城区的怀柔三小工作,支教两年期满后他却不愿意回去了,“我特别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喜欢这里的孩子,我想在这里扎根。”齐老师在这里开发了剪纸课程,深受师生的欢迎,他的剪纸作品已经成了学校的一张名片。

学校良好的工作环境,丰富的教师培训让教师迅速成长,郭露萍老师仅仅工作5年多,就被评为了北京市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王玉新老师工作7年就被评为了“紫禁杯”优秀班主任;马志强老师在“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演讲中获得二等奖;刚刚工作两年的孟桐舟老师多次做示范课,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山里的教室,山外的课堂

几年前,教师千篇一律地教、学生无精打采地学是喇叭沟门学校最常见的课堂景象。在这样的大山里,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可以换一幅课堂图景,从来不知道会有不一样的教學方式,不一样的课堂。

而如今,走进喇叭沟门学校的教室,会听到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讲、唇枪舌剑的讨论,会看到他们为了一个问题争辩得面红耳赤,会精心为一篇课文编写一幕话剧……很多人会惊诧,原来大山里的课堂也可以如此灵动精彩。

改变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从山里的教师走出大山,山外的教师走进大山开始。

在深化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打造一幅“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新地图成为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像喇叭沟门这样大山里的学校就成了实现“优质”“均衡”的重要着力点。于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开始频繁地走出大山,到城里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观摩先进的教育实践,在那里他们第一次知道了“生态课堂”,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明白了课堂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他们带着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回到了喇叭沟门,开始推行一场颠覆几十年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而那些从城里来的教师,也把山外的课堂带到了这里,教育专家也来到喇叭沟门为教师做培训,指导教师改变课堂,把学习还给学生。

这一切的努力最终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他们开始爱上学习,在课堂上尽情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一张张开心的笑脸,还有下课铃声也赶不走的热情,成了山区学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随着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除了在课堂上改变教学方式,喇叭沟门学校也把课堂搬到了校外,把社会搬进了教室。

为了丰富教育资源的供给,学校深度挖掘地方区域性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学校课程资源。学校开发的地方资源包括地方科普基地、社区单位、地方景观、地方文化等。

学校将区域内的满族陈列馆作为满族文化教育和德育的重要基地;将喜鹊登科种植园、濒危植物园、白桦林景区开发为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科教师与资源点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在民族教育课程、义务讲解员课程中,学生了解了满族历史和文化;在种植园进行的农事体验课程中,学生参与种植、收割等环节,培养了劳动能力,还通过种子画、插画等活动,增强了审美意识……

坐在山里的教室,享受着山外的教育,这是曾经的喇叭沟门人连想都不敢想的,而如今,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

喇叭沟门是北京市最大的少数民族乡,满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3%左右。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喇叭沟门学校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教育特色。

学校根据少数民族的习俗特点,实行民族特色教育,把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带入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在校园环境中、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构建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促进民族融合。

喇叭沟门中学开发了“喇叭沟门满乡韵”系列满族文化校本课程,让民族文化进入课堂。通过国学课,让学生了解满族诗歌等文学作品;通过历史实践课,让学生知晓满族发展历史。学校还开发民族体育项目,滚铁环、双飞舞、赛威呼、珍珠球、蹴球、毽球、二魁摔跤、霸王鞭等满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已经成为学生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喇叭沟门小学开发了“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系列校本课程,包括满族剪纸、满族体育、满族艺术、满乡风情、满族文化等,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满族的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精神。

学校不仅将满族文化带入课堂,还积极开发校外的满族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走进基地,参加满族社区活动。

走出大山看世界

“快看,我们周围都是云彩!”坐在飞机上,孩子们兴奋地望着舷窗外的风景,热烈地讨论着。这几名孩子是喇叭沟门学校的学生,他们这趟飞行的目的地是太平洋的彼岸——美国。

从小在山里长大,他们想过有一天会飞出大山,去另外一个国家,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只是他们没想到梦想这么快就实现了。怀柔区教委实施的组织骨干教师和中小学生赴美游学的项目,让梦想照进现实,喇叭沟门的学生可以走出大山看看世界有多大,可以体验不一样的教育,和不同国家的孩子交流、学习。

除了赴国外游学,更多的学生走进了城里。喇叭沟门的学生虽然在山里读书,但他们的视野已经翻越了大山。随着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和“四个一”活动的推进,这里的学生走进了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领略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进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战;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激发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走进了老爷车博物馆、鹿世界、景泰蓝厂等实践基地……城里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科技馆、大剧院,都留下了喇叭沟门学生的足迹,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眼光更靈动了,思维更活跃了。

虽然地处“北极乡”,但是喇叭沟门的教育却离城里越来越近,已然成为一道美丽的极光。透过这绚丽的光芒,我们看见了明天,看见了未来。

猜你喜欢

喇叭满族教室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喇叭盗窃案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我们班的“大喇叭”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喇叭盗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