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学习”模式下的文本分析

2016-09-10皮倞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1期
关键词:香雪木叶铅笔盒

皮倞

时下,“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践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保证学生的探究时间,有的学校甚至规定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独立发现问题,自主寻求答案的过程。它是一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积极的学习过程。但是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演变成教师把本来5分钟就能讲通讲透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结果花费了一节课甚至几天的时间,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笔者认为探究式学习不等同于“放羊式”学习。如果对学生完全放任自由,会使他们陷入茫然无序的状态。

二、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被教师牵着走向教师的预设。而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情感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独立思考。

要做到既把课堂还给学生,又能保证课堂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做好充分的预设。而备课,更多的是“备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更贴近他们的、有方向的、便于探究的课堂。

三、“探究式学习”模式下如何展开文本分析

“探究式学习模式”下的文本分析,有的课文可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有的课文则可以“以点带面”。下面举例说明。

1.全面分析——《说“木叶”》

《说“木叶”》是一篇关于诗歌意象的文化随笔。文章旨在阐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文章的学术性较强,并列举了大量古诗文,与学生距离较远。“说”,表明这篇课文属于议论文体。本课的重点不是赏木叶,而是要让学生抓住关键性语句,明白作者如何“说”清楚的。这需要对课文全面分析。

为了避免教师在课堂上零零碎碎地问、絮絮叨叨地说,笔者精心设计了图表(见图1),让学生自主根据图表提示,梳理文章脉络。

具体做法如下。

环节一是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组织学生默读、圈点勾画,完成图表要求: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提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分析的问题是什么(“木”的艺术特征),最后总结全文(一字之差,一字千里)。其中重点是“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环节二是透过重要的段落和关键性语句,提炼出关键词。比较“木”与“树”的不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4—6段,完成图表要求:比较“木”与“树”的不同特征。通过体会文中列举的诗句,比较“木”与“树”的不同意境。

环节三是对课文的观点和材料作出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组织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作者是如何阐释的?你是怎么认识的?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有的学生认为中国诗歌语言的特点就是语言的暗示性,追求含蓄委婉,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不能被语言所局限,应当品读那些言外的微妙滋味。还有的学生认为不同的人对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有不同的理解,这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阅历有关。这说明学生对“暗示性”已经有了个性化的思考。

2.以点带面——《哦,香雪》

对于逻辑性较强的课文,可以用“全面分析”法。而对于比较感性的文学作品类的课文,可以抓住一点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例如《哦,香雪》。

《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笔者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是通过主人公香雪这“一点”牵出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主题这些要素组成的“面”。具体做法如下。

环节一是展示6幅女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出“香雪”。学生根据课文对台儿沟贫穷、落后、封闭、宁静、纯朴的的环境描写,初步认识香雪;再进一步结合文本,图文对照,加深对香雪单纯、纯真、害羞、自尊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有学生会提出:香雪是不是爱慕虚荣?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来,教师会呈现课文中两段人物心理的描写。

(58段)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值肯定非同寻常。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些了?娘攒下鸡蛋,不是为了叫她乱打主意啊!可是,为什么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69段)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从这两处的心理描写,学生会发现香雪的虚荣心。

环节二是质疑探究香雪是不是爱慕虚荣的人,她用四十个鸡蛋,走了三十里夜路去换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到底值不值得?让学生探究自动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什么使她战胜了自己。

环节三是分析作者借香雪想表达什么,从而探讨小说的主题。

这节课以认识香雪为主线,覆盖了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主题等众多知识点。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保证了课堂的实效。在此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做的也只是给学生“搭桥”,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教师以尊重学生阅读感受为前提的教学设计应该是粗线条的,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教师从关注教学的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关注能力的提高,充分相信学生,学会等待,避免越俎代疱,才能让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香雪木叶铅笔盒
香雪形象探析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梅大圣
巧破“铅笔盒失踪案”
盏中,木叶似小舟
哦!香雪
紧贴人物读小说
小袋鼠的新家
放弃后的惊喜
黄河故道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