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立文:让中国文化拥有话语权

2016-09-10白姜江

中华儿女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力冲突危机

白姜江

他率先建构了化解人类五大冲突与危机的和合学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推波助澜

2016年5月5日,张立文的铜像落成仪式在北戴河圆梦园落幕,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殿明主持落成典礼并致辞,在他看来,张立文作为和合学文化的创始人,率先建构了化解人类五大冲突与危机的和合学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推波助澜。

张立文1935年出生在浙江温州,今年已是81岁高龄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自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著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等40多本专著。

和合学“五和”理论

在谈到和合学的创立时,张立文这样说:“點中国哲学思想资料之‘石’,而成科学的中国哲学史‘金’,从范畴逻辑结构网络上自家体贴出“和合”二字,随即创立和合学,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生找到了落脚点和安顿处。”张立文认为,“‘和合’二字虽是自家体贴出来,但实实在在地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活生生的灵魂。”

进入21世纪,由于面临着人与自然的冲突而造成生态危机,人与社会的冲突而产生人文危机,人与人的冲突而构成道德危机,人的心灵的冲突而产生精神危机,文明之间的冲突而造成价值危机。危机和冲突之下和谐发展尤为重要,依照中国哲学传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提出“一切矛盾的解决要归于‘和’,对立面之间不是‘仇必仇到底’,而是‘仇必和而解’。”的观点,这一观点和张立文提出的“冲突只有融合,才有生存、意义和可能”不谋而合。

和合学的“五和”理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亦即五大中心价值,合理地、道德地、审美地化解五大冲突和危机。和合学不仅融合和发掘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最具有价值和生命活力的文化精神,而且代表了现代社会一种新的儒家仁学的当代形态。和合学的“和合”,既包含了“和生”,也包含了“仁生”,仁爱才是和合学的“大本”、“大原”,和合学同时也被称为是一种新儒学。

“和合学的‘五和’原理,具有特定内涵,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拓展具有促进作用,为当代人提供了一个解决社会各种危机的视角和方法,十分难得,万分可贵。张立文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资深学者,我在十年前就已经拜读了张立文的《和合学》,获益匪浅。”王殿明深受和合学文化影响,同时又是“和”文化的信仰者、创新者、建设者、传播者。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和传播和文化,王殿明自己出资数十万元,为张立文铸造青铜塑像,不仅在自己的家乡兴建万和宫,成立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并筹建了张立文和文化馆。

和实力的话语权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认识和重塑。”王殿明研习和文化对当下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和实力是什么呢?就是军事力、经济力、制度力的融通跟和合,并且融通实践过程当中和合产生了一种新的实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面来说,我们可以说和实力是以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内涵,自己的一种话语来回应当前思维力量的一种表述。和实力在沟通‘一带一路’过程当中,作为一个方向性的选择,它具有自己本身的实力。”在2016年文化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张立文如此阐述和实力所代表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在文化、思想、价值观、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等方面影响了很多国家,这种影响力也就是软实力的一种影响力。由此可以看出,“和”的力量在中国的历史上,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和合学的“五和”理论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便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哲学家的“匠人”精神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工匠精神”从以“硬实力”为代表的制造业一路延伸到以“软实力”为主的文化业。文化作为整个软实力体系的源流和根基,更需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发扬“匠人”精神。张立文深入探寻和合之道50余年,为和合学的创建夯实了基础,是我国学术界的“匠人”表率。

谈及治学甘苦,张立文坦言:“其间有神交的愉悦,有遭害的悲愤,亦有闪光的启迪,有精神的激励。”在他看来,理论思维的“酸甜苦辣”、价值世界的“悲欢离合”、理想境域的“水花镜月”,都是人生奋进必遇的“故事情节”。1984年,国家学术委员会特批张立文为教授后,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人生就在于奋进,生命就在于创造。只要是认定了目标,就要不断地追求,以达真、善、美的境界。”

张立文人如其创立的“和合学”一样气质卓然、慈眉善目,问及治学之道,他谈到五点,一是清心寡欲,甘于寂寞;二是勤奋和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基础;三是做学问求真精神必不可少,惟有求真,掌握本原;四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使学术发展繁荣,只有创新才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最后,他强调,做学问要有全球化观念,高屋建瓴地从学术高度看待问题。王殿明追随张立文治学步伐,潜心研习“和”文化多年,践行文人的“匠人”精神,致力于“和”文化弘扬和发展,在万和宫的基础上,筹划创建中华尚和园、修建圆梦园、创办戴河书院,主编出版了《中国和学年鉴》、《和之说》、《史伯研究文献辑要》等一系列和文化著作,搭建起沟通和文化与和文化大众普及的桥梁,积极地实践和文化的经世致用的功能与作用。

在谈及“和合学”的未来,张立文呼吁,“和文化可以是推向世界的。和平,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应对世界上面临的各种变化。”

猜你喜欢

实力冲突危机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