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特尔:人格理论和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的应用

2016-09-10俞国良罗晓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特质心理学

俞国良 罗晓路

〔关键词〕卡特尔;人格理论;16PF

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Bernard Cattell,1905—1998),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之一。1905年3月20日出生在英格兰南部的特奎镇,在这里度过了幸福的童年。父亲是一名机械工程师。

高中时期的卡特尔成绩优异。1921年,他获得奖学金进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学习物理学和化学,三年后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伦敦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文学和哲学。在此期间他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受聘担任因素分析创始人查尔斯·斯皮尔曼的研究助手。1929年,卡特尔顺利获得了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在1926~1932年期间,卡特尔还担任英格兰埃克塞特大学的讲师,之后五年,他创办和主持了英格兰莱斯特儿童心理辅导中心,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1937年,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的邀请,卡特尔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工作了一年。之后,他到克拉克大学工作了三年,对人格和智力进行了客观的行为测量,并在1942年的美国心理学大会上报告了他对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研究成果,获好评。1941~1944年,卡特尔在哈佛大学讲授心理学。两年后,卡特尔前往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担任心理学系教授和人格测量实验中心主任,直到1973年。在伊利诺伊大学的27年时间里,他做了大量的人格特质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工作,奠定了他的理论基础。1949年,他首次发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Cattell`s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简称16PF)。该量表被公认为是权威的人格测量方式,先后翻译成40多种语言。1978年退休后,他到科罗拉多定居了五年,五年后担任夏威夷大学的兼职教授。1998年2月2日,卡特尔逝世,享年93岁。

卡特尔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学者,一生共发表了500多篇学术论文和56部专著,以及超过30个以上用以进行人格和智力研究的规范化测试工具。主要著作有《人格的描述与测量》(The description and measurement of personality)(1946)、《人格研究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 study)(1949)、《人格:一个系统的理论和事实的研究》(Personality:A systematic,theoretical,and factual study)(1950)、《人格的科学分析》(Scientific analysis of personality)(1965)、《人格与动机》(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and motivation)(1977)等。

一、卡特尔人格理论和16PF量表的背景

无论是卡特尔的人格理论,还是16PF量表的产生和临床应用,都与卡特尔个人的经历以及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方法来源。因素分析技术是用共同性来识别一般和特殊因素。16PF主要应用了因素分析的方法,卡特尔在伦敦大学学习期间,作为该方法创始人斯皮尔曼的助手,掌握了因素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大量应用和研究。以往的人格特质心理学家一般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人格,根据现实的表现来猜测个体存在的人格特质,而卡特尔则是使用经验主义的方法,从宏观角度首先确定人类所具有的所有人格特质。由于卡特尔的化学学科背景,化学元素周期表对他的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他认为在研究人格特质之前,并不需要先入为主地进行分类,或者将某个人的突出特点作为他的特质类型。相反,个体的许多特征之间也许存在较高的相关,可以将它们归入同一特质中。卡特尔将来自生活记录材料、问卷材料和客观测验材料的三方面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把用来描述人格的几百种特质通过相关性测量,将高度相关的特质划为同一个人格维度,最后确定了16种大的基本维度,这些维度是人格的根源特质。

理论和实验背景。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对不同的人格进行了区分,但这样的分类大多数不符合事实,于是,逐渐被特质流派所取代。特质流派的典型特征是预测那些得分处在特质连续体上某一范围内的人有什么样的典型行为表现,从而区分不同特质群体之间的差异。人格的特质流派建立在两个重要的假设之上。首先,人格特征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其次,人格特征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特质流派很少论及和预测人格的变化,而是关注群体的特征,将不同特征的群体进行比较,从而把人类的人格进行相对的定义和划分。弗朗西斯·高尔顿爵士(Sir Francis Galton)对测量的实践与理论以及个体差异的心理学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之后,德国心理学家鲍姆加登(Baumgarten)按照心理学途径对特质名称进行了分类。接着,戈登·W·奥尔波特(Gordon·W·Allport)和奥伯特(Odbert)进行了深入研究,从1925版的《韦氏国际词典》中选出了17953个能区分人类行为差异的形容词,将其分成四大类:表示稳定人格特点的词;描述暂时心境和活动的词;对性格进行评价的词;一些混合术语以及含义不清的术语。其中表示稳定人格特点的词有4504个。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卡特尔将4504个稳定人格特质词,加上精神医学和心理学文献的形容词,进行了聚类分析,删减到200个,然后将这200个词两两对立起来,如自大的——谦卑的;愚钝的——聪慧的;无耐心的——有耐心的;幻想的——实际的等等。卡特尔编制了和日常生活相关的问卷,要求被试对自己和朋友分别进行评价,得出每个人在各个人格特质上的分数,然后用统计方法求出各个特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将彼此相关较高的分为一组,并用一个概括性的名词来标志。这个概括性的名词就是根源特質。

二、卡特尔人格特质的理论模型

卡特尔认为,人的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通过对现实中人们的实验研究,他发现人格特质有三分之一是由遗传决定的,有三分之二是由环境决定的。并且,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大,特质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人格有动态变化的一面,但总得来说是稳定的。卡特尔将理论探讨和科学测量结合起来,采用归纳-假设-演绎的方法,找到复杂人类行为中那些相对而言更加稳定和综合的特质,得出了16种独立人格因素,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好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求新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作为根源特质和初级因素。然后将这些初级因素进一步分析产生次级因素,包括适应与焦虑型、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怯懦与果断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者、创造力强者和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八种。16种初级因素和8种次级因素相结合,可以全面地描述和概括所有的人格群体。据此,他认为人格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特质因素构成的复合结构,这些特质是个人相对恒定的体质特征和行为倾向。

人格的特质流派着重于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而不是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在某个场景下表现出某种行为,这就使得人格特质的研究结果只是为那些在某人格维度上可能过高或过低的人们提供一个如何改变的方向,而无法通过实际的方法进行改善与治疗,所以,没有哪个重要的心理治疗学派是源自于人格特质流派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心理学研究范围的扩大,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不仅仅是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群体,也不只是关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心理,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潮说明心理学对普通大众的心理健康维护有很大作用,通过关注积极心理也能够帮助人们解决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人格特质研究中收集的信息,有助于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特质研究考察的许多特征,如自尊和社会焦虑,则有助于被治疗者在社会交往中的个人适应。因此,特质研究对避免消极心理,追求积极心理,维护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卡特尔的16PF能够计算出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找到那些情绪不稳定程度较为显著的心理不健康者,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来改善和预防因为心理问题造成的行为偏差。

三、卡特尔16PF的临床应用研究

卡特尔认为,心理疾病是由无法解决的冲突造成的。因此,对心理疾病治疗的技巧主要依赖于人格因素的评鉴。他认为,评鉴越客观精确,其评鉴结果在治疗过程中对被治疗者的判断也就越客观精确,治疗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治疗前后行为的改变,帮助找到更加有效地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卡特尔认为精神病人的整个人格机能都有障碍,测量和治疗方法都必须针对其整体的人格结构,而不能仅针对其某些具体的行为方法。在可靠、有效的测量基础上,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都可以使用,而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治疗方法。卡特尔等人(1966)曾就精神疗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有过研究。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两种方法的相互配合对治疗更有效果。精神疗法能够使得药物治疗的安慰效用持续更长的时间,还能降低麻醉剂在最终治疗结果上的副作用。在关于强迫症治疗的改善率上,他们指出光靠药物治疗并不能达到明确的效果。实验表明,在人格特质的O因素上,精神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内疚倾向,但只能在那些没有服用安宁片的被试群里,这说明经过药物治疗和不经过药物治疗的群体是不一样的。而在人格特质的C因素上,精神疗法却只在那些服用了安宁片的被试群里有效果,这说明药物治疗对C因素有影响。这说明,在某些神经症上,只靠精神疗法就能够达到效果;而在另一些神经症上,需要配合药物疗法。

临床研究。卡特尔将16PF应用到犯罪、焦虑症、强迫症等问题的测量上,发现这些患者和正常人存在很多人格上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患者在心理和情绪上产生异常,从而导致行为异常,甚至引发违反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犯罪行为。这些研究结果对治疗具有很大的启发,如果可以找到偏差行为的根本原因,人们就可以通过改善和完整人格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引导,降低或提升他们的某一项人格因素分数,来减少他们的偏差行为。

例如,16PF为诊断神经病、精神病和心理病态者,特别是区分焦虑性歇斯底里、强迫症、转换性歇斯底里和身心机能紊乱症等综合病群体提供了人格上的划分标准;对青少年犯罪,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I因素分数,也就是说,降低他们的坚韧性和愤世嫉俗的人格,增加他们情绪的敏感性,也许可以降低他们的犯罪率。

应用研究。由于16PF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且能够对人的特质做出详细的测评和分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被广泛应用于人格测评、人才选拨、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1979年,中国也将其引入国内,并编制了中文版的16PF问卷。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16PF与健康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用16PF鉴定人格异常被试的异常心理方面,如犯罪、焦虑症、抑郁症等,有很多研究。这些研究发现,心理异常的个体在某些人格因素上不同于正常人,或者偏高,或者偏低,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人格差异,才使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非常不稳定,更有可能引发神经问题。此外,也有研究发现,除了在神经症方面存在人格差异,在躯体疾病方面也存在人格差异,那些容易患高血压、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某些人格因素上也不同于其他人。

例如,在16PF問卷中C因素得分低,而O和Q4因素得分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最主要因素。与正常人群比,抑郁症患者具有情绪激动、畏缩退怯、忧虑、抑郁烦恼多端,自卑、悲观、自觉不如别人,怕与人接触等特征。神经衰弱患者存在精神过度紧张、疑病等心理缺陷,他们在16PF中的测量表明,在因素C、G、Q3上低于常模,在因素O、Q4上高于常模,显示出情绪不稳定、忧虑抑郁等人格特点。最新的脑成像研究发现,H因素较低的个体,交感肾上腺系统的灵敏程度较高,对压力的抵抗水平较低。这为进一步科学验证人格差异提供了精确的说明。总之,16PF在现代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实证研究也证明那些在心理和躯体上不健康的个体在人格上也存在不同于常人的差异。这个发现为人们预测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找到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平衡心态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四、卡特尔的科学与政治之争

卡特尔对心理学的贡献毋庸置疑。他发展了一整套详尽的人格研究和测量的理论体系,为扩展现代心理学的广度、深度和应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卡特尔是“当代美国最高产的心理学家”,他的学术论文得到无数人的关注和引用,在被引用文章最频繁的心理学家中,排在斯金纳之后位列第七;在“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评选中,卡特尔被排在第16位。于是,在卡特尔逝世前,美国心理学会APA决定给他颁发该年度美国心理学“金质奖章”(Gold Medal Award),以奖励他在心理学领域中对实证研究和理论的杰出贡献。但是,这一项“名副其实”的评选却遭到了一些非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抗议。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卡特尔的思想和理论支持了“优生学”和“种族优越理论”,影响了他的政治立场。

诚然,卡特尔曾在他的书里明确表明过,“若鼓励高智力家庭的出生率大于低智力家庭的出生率,那么我们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都会越来越富裕和健全。因为那些低智力个体需要消耗两倍的教育资源,而成就与贡献却并不见得很大。他们也更有可能成为行为不良者,或者成为煽动贫民造反的政治危险分子。”他对社会阶层有明确的分类,认为那些属于不同阶层的人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至于种族方面,他不仅把黑人排除在高智商人群之外,还表示欧洲大陆的矛盾和冲突都是源于犹太人侵入欧洲改变了欧洲人的血统,使现代欧洲人的人格里面产生了种族差异。但是,卡特尔的追随者表示,卡特尔的所有言论都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并没有任何政治立场和道德评判,他并不会因为差异性而对任何个体有种族偏见,也不会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而有偏见。

我们认为,科学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任何科学实验也必须在伦理允许的范围之内,毕竟,科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至于政治就要复杂的多,它服务于当权者,受到当权者利益和需求的驱动,有时甚至会违背人道主义,或者违背道德。我们在判断科学价值的时候,不能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卡特尔对心理科学的贡献毋庸置疑,至于他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则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因为政治的原因而否定卡特尔在人格和智力等方面的贡献,未免显得过于狭隘。毕竟,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到卡特尔的16PF人格理论具有越来越广泛而重要的科学价值。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编辑/张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特质心理学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没有用”的心理学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你看见了什么
跟踪导练(二)5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