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数据

2016-09-10彭敦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群里全班试卷

彭敦运

什么是“小数据”?

小数据就是个性化数据,携带着每个个体的特征信息。例如,全班都喜欢数学,可王珉不喜欢,王珉天天不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可今天破例完成了,而且质量很好。这就是教学中的“小数据”,它没有大数据那样浩瀚繁杂,但却对个体王珉至关重要,与他的数学教师也关系密切。

● 小数据导出大课题

最近几次月考,群里总有人说考题泄密了,还有人说王珉就是因为看到了泄密的考题,结果考了140分,从而慢慢喜欢上了数学。

丁老师盯着这条微信看了又看,不仅如此,他还专门进群倾听大家对考题泄密的看法……连续三天,他都泡在群里。即使大家不再谈月考试题泄密的事,他也会挑起这个话题,希望引发又一次热议。

然而,热点不再。

他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一个月下来,教师、学生和家长在班级群里一共发布了19个话题,“跟帖”“吐槽”和“点赞”的总数达到2438条;微信中发布16个话题,“跟帖”“点赞”总数达到3203次。但是,真正与考题泄密相关的只有11次(QQ群里7次,微信群里4次)。无疑,不管是3203还是2438,11都是个小数据。

然而,这11次中有6次与王珉相关。

如果仅仅只是相关而没有带来后续影响,丁老师也不会这么关注,关键是王珉从此爱上了数学,而且月考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丁老师导出了王珉4次月考的数据:

9月,全班90分(满分150分)以上共42人,王珉58分;10分的“爬坡题”,得零分。

10月,全班90分以上共39人,王珉95分;12分的“爬坡题”,得了3分。

11月,全班90分以上共46人,王珉114分;12分的“爬坡题”,得了7分。

12月,全班90分以上共44人,王珉138分;15分的“爬坡题”,得满分。

丁老师还发现,从11月起,王珉再没出现不交数学作业的现象。他在琢磨,难道王珉最近爱上数学,真的与月考试题的泄密相关?

问号把丁老师拉回到四个月前的那天下午。当时,他正在计算机上命题,没想到王珉来补交作业本,而恰在此时副校长来找丁老师,就在丁老师离开的那一瞬,王珉用手机偷偷拍下了丁老师计算机上的文档。

其实,丁老师也在怀疑王珉看到了试卷,不过,他觉得月考不必那么神秘,因此也就没有声张。没想到就是这次泄密,从此让王珉走出了40分的困境,踏上了成绩爬坡的坦途。

丁老师在想,我能不能将月考试题干脆彻底泄密,给那些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一线突围的希望?

● 复印式考试

元月份马上就要月考了,丁老师提前一天将试卷发到群里,顷刻间群里爆棚了。说什么的都有,有的献花,有的吐槽,有的冷嘲,有的热讽,有的怀疑,有的忙于复制……可丁老师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始终保持着沉默。

后来据学生讲,就在那天夜里,好多学生都熬到了后半夜,直到把试卷上的每道题彻底搞懂搞透。

第二天晚自习,月考如期举行,试卷果然就是昨天网上的“热宠”。

由于有了提前准备,月考虽然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全班54人,没有一个不在紧张书写。其实丁老师也知道,有好几个人是在抄昨夜的答案。他轻轻地抿起嘴巴神秘地一笑,没有,也不打算去揭开这个秘密。

月考成绩发布了,全班大哗。成绩好的学生怀疑老师是不是批错了,怎么没有得到满分呢?成绩不好的学生怀疑成绩是不是真的,这次可考了不少。其他老师怀疑成绩的含金量;家长们怀疑这对学生的道德可能有负面影响,那位教育局副局长干脆打电话说:“丁老师,没见过你这样进行考试改革的哟!”

群热了,热得又一次爆棚,丁老师被长时间地“围观”。然而,他依然冷静。出奇冷静的他到下午才将“标准答案”贴进群里,同时利用小窗对话,对几个同学的试卷进行了针对性评点。

那几个数学成绩一贯不错的学生“静音”了,心悦诚服地给丁老师献上了“花”,承认了自己解题过程中的疏漏,并决心下次纠正这种偏向。

那几位像王珉一样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的学生,在QQ小窗里也收到了被丁老师评点后的试卷,并得到了相应的鼓励。更让他们惊喜的是,他们的父(母)都收到了丁老师的一条微信,内容大同小异,和王珉爸爸收到的微信一样:“本次月考,王珉得到了126分,很值得庆贺。其实,王珉很有数学天赋,如果,您和我与王珉一起努力,他在高考时一定会有不错的表现。”

我曾经就此问过丁老师,你采用考试泄密来改革月考,真的会有效么?

丁老师回答说,“月考的目的,首先为了检查教学。不过我以为,与学生打交道的时间长了,自己心里有底,倒不如将月考变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成功感的工具”。

他继续说:“您也发现,月考试卷只是一份,可是我批改时的标准却是两个。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以鼓励为主,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我尤其关注他们的解题过程,过程不对,扣分很多。”他笑了笑,说:“一国都能两制,何况一班?”

我愣住了,是啊,教学能分层,阅卷为什么就不行?

教学是需要评价的,“月考”这种形式相对于“中考”“高考”,那是小巫见大巫。教师主动泄密,动机在于调动学习兴趣,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一点上进的契机,同时也能争取到家长的那点宝贵支持。

不错,第一个月的试题泄密得到的成绩含金量不是很大,但成绩好的学生其得分的信度依然很高。信度不高的、在学习上有困难的那部分学生收获了信心。

3月的月考依然如此,有意思的是,群里的那份热闹劲不那么强了。

4月,群里的热度几乎都集中到了解题步骤上。

5月,群里一切淡然了。

然而丁老师却忙了,他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帮助王珉这样的学生关注解题步骤,对他们作业与试卷中的解题过程进行个性化评点,与他们的家长进行专题性沟通。QQ小窗里、微信中,丁老师始终都是被热捧的人,他拥有了好多的“丁丝”。

几个月前的小数据,终于被丁老师开发出了大用途,全班数学成绩有了一次大飞跃,“复印式考试”剑走偏锋效果斐然。

今天,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已成为教育的战略性资源。然而大数据是许许多多的“小数据”集合而成的。在集合而成的大数据中,趋同的小数据受到了重视,而那些离散的数据常被忽视。怎样将关注导向这种离散的数据,并将它们转化为有效数据,推动个性化教学,最后集合为学校课堂质量监管的大数据,用以支持新课道的理论呢?丁老师为我们推开了一扇新窗。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德波哈尔·艾斯汀曾经也这样关注过小数据,他发现父亲在去世前几个月有些许不同:不再发送电子邮件,不去超级市场买菜,到附近散步的距离也越来越短……这种逐渐衰弱的状态,心电图是看不出来的。可事实上,追踪他每时每刻的个体化数据,其生活已经有了明显变化。这种日常小数据带来的信息警示,启发了这位计算机科学教授——小数据就是新的医学证据,它是“your row of their data”(他们数据中属于你的那行数据),可以准确地描述一个客观的自己。

猜你喜欢

群里全班试卷
奶茶群里戏精多
原因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金主爸爸的炫酷
买奶茶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人兽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