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导入法”之实践探索
2016-09-10宋传年
宋传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的欲望,并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努力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不断提高导入技能。现结合教学实践讨论高中地理学科的课堂导人法。
一、常规导入法
常规导入法主要有复习式和检查预习两种。
1.复习式导入法
就复习式导入法而言,可分为构建知识体系法和自主探究成果展示法。
构建知识体系法。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首三分钟时间,自主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正式上课后,由师生一起构建知识体系、自然过渡到新课所学内容。如必修教材第一册,教师可通过复习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的简单知识体系,自然过渡到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相应问题的讲解。
又如,讲授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系统”,前面所学知识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其知识链为:地面冷热不均—热力环流—均匀地球表面形成三圈环流—近地面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海陆分布切断气压带—海陆间冬夏季气压中心变化—形成季风。学生明白了这一知识体系,自然就有利于教师导人新课了。
自主探究成果展示法。教师要以导学提纲为抓手,对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后悟学整体规划、合理安排,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编写导学提纲时,通常可增加三个专栏,即“我的疑问、回归梳理、自编练习”。
在课前导学中设置“我的疑问”,旨在让学生记录下课前预习时存在的疑问。教师在批改导学提纲时,将学生的疑问分类汇总,便于课堂上重点解决。在课堂教学最后设置“回归梳理”专栏,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多以建立知识体系的形式来完成)。而“自编练习”专栏,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后探究,编制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三道选择题或一道综合题,来进一步消化课堂上已学的知识。
教师可在下一课时新授课前,让学生用实物投影仪将自主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并简单模拟教师授课的过程进行讲解,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对该生的自主探究成果及表现予以点评。通过这种活动达到自主探究、学以致用、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检查预习导入法
主体性综合式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将学生对课前导学提纲的预习情况,通过扫描、摄影或用实物投影仪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也可让学生到讲台前,简单阐述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这样做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特殊导入法
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学情、所学知识的特点以及授课的不同环境,选择使用不同的导人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1.歌曲导入法
利用学生熟悉并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歌曲来导人,既能愉悦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奋度,更有助于丰富其知识和阅历,理解教学内容。这一方法在必修教材第三册可大量使用,如在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的内容时,可用一首《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导入新课,借助歌词“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面容易拉话话难”,不仅能让学生领略陕北民歌的韵味,更有利于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使学生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学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时,一曲《长江之歌》,便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歌曲中的“你从雪山走来”,既唱出了长江发源于雪山,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问题,这个雪山在哪里;“你向东海奔去”即表明长江流入东海;“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说明其流经深山峡谷,水能丰富。在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时,一曲《春天的故事》道出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快、经济发展速度快,均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优越的区位等因素。
2.视频导入法
用与新授知识关系密切的视频材料导入,往往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新知识。如在学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民一以东北地区为例”时,教师可以展示东北的田园景观和当地的农作物,而介绍东北农民喜获丰收的《丰收乐》视频材料,则很适合用来做视频导入。它使学生在分享东北人民丰收喜悦的同时,了解到即将学习的“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气候南北差异大,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种类不同”等知识。
3.故事导入法
在学习“太阳高度变化”时,可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来导入;在学习日界线知识时,可用麦哲伦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的事故来导入,即麦哲伦当年率领他的船队,自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他的目的地却是东方),三年后,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所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了1日,在当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4.典型案例导入法
在分析环境污染时,可用大家身边的实例来导入。如江苏盐城市的水污染事件、校园垃圾的放置和处理等。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并用学到的知识去建设祖国、建设家乡、保护环境。
5.名句导入法
在分析水圈和水循环知识时,可用李白《将进酒》中的佳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导入,并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这千古流传的佳句所隐藏的错误(水是可以回复循环的)。在讲解地球自转速度时,可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来导入。
6.生活常识导入法
由于大气圈、天气、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很密切,所以学生已有很多感性认识。在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当地冬、夏季气候的特征,便自然导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从而自然过渡到对其他气候类型的分析。在分析“锋面”知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近期天气变化状况,自然导入“锋面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知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导入法的选择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切不可偏离教学内容或用时过长。事实上,只要教师认真投身于教改之中,不断探索,努力学习,善于总结,用心感悟,其课堂效益、教学效果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编辑 刘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