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科大学生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

2016-09-10许楚楚李社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许楚楚 李社教

摘要:本文在对工科大学生教育技术素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工科大学生教育技术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教育技术素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50-03

● 工科大学生的教育技术素养现状

1.信息技术水平总体不高

首先,很多工科大学生乐于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其次,他们在使用信息技术的焦虑程度方面呈现不平衡的特点。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他们愿意使用计算机,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新奇感,然而,一旦面对严肃的场合或涉及到更加深入的专业领域,对技能不够熟练及对专业知识的挖掘不够会导致多数学生产生焦虑感,这暴露出他们对计算机操作不自信,同时又愿意参与体验的矛盾心理。再次,信息技术水平有待加强。工科大学生在上网、收发邮件、下载资料以及基本的Office办公软件方面的技能水平较高,而在连接外部设备等硬件操作方面的技能水平较低,这表明他们虽然已经掌握了信息时代的部分语言,但尚未与数字文化真正融合在一起。

2.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不强

首先,主要表现在利用搜索引擎、网络交流工具、数字图书馆等获取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利用信息检索知识的能力一般,检索方式单一,解决问题时,偏向于利用百度、谷歌搜索关键字,利用数字图书馆或其他检索方式等进行深度检索来获取信息的仍占少数。在利用网络交流工具方面,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号,但用于学习的却很少;少数学生利用网校、网络学习空间及手机APP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很少听说,甚至没听说过MOOC、Blackborad平台和微课等,更不会利用其中优秀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信息技术学习意识和能力相对欠缺,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多元化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弱。其次,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能力相对不足,除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工科生或个别爱好者外,其他学生对常用的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工具、一些常见的静态和动态网络开发技术及开发语言都鲜有了解和应用。

3.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整体水平欠佳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制作或传播计算机病毒、网络信息非法泄露、网络盗窃、计算机欺诈、网上散布传播有害信息等犯罪现象层出不穷。然而工科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并不高,同时,部分学生存在网上说谎、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传播病毒等行为。

● 存在问题的原因

1.信息技术基础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追求掌握信息技能的差异大

在一定程度上,工科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发展社会因素和学习环境的影响。首先,城市和农村偏远地区的硬件设备普及程度不同,城市地区硬件设施条件普遍比农村地区好。其次,学生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城市地区普遍从小学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偏远地区的课程开设相对落后。虽然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然而当前单纯的计算机课堂上所获取的技能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探索的欲望。再次,性别差异导致兴趣差异。一般来说,女生在对计算机编程及其他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不如男生。最后,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了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如在线交流、娱乐活动和获取信息等,由此削弱了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深度掌握的内在动力,导致他们越来越忽视对计算机技能的深入应用和挖掘。

2.重教育技术能力,忽视发展教育技术素养

促进学习是教育技术的最高目标,但目前课堂教学重点大都放在计算机知识与操作、软件使用、程序设计和上网技巧等方面,而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进行学术交流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却存在很大的漏洞。此外,专业课程考试及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也只涉及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大部分学生认为考证只是增加就业的砝码,完全忽略了计算机作为最基本的应用工具的本质属性——如何把信息技术转化为个人内在学习生产力这一重要因素。

3.学习方式较为单一,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尚未普及

虽然MOOC、SPOC、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方式走进了课堂,各种教育资源正在飞速向社会释放,然而,信息技术与教育并未真正深入融合,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尚未成熟更谈不上普及。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数字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方式进行持续性学习的比例还是少数。

4.普遍忽视教育信息人文环境和管理模式的建设和维护

朱永海等认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众多困惑与问题表现为教育信息生态失调,亟待加强教育信息政策与法规、标准与规范、信息伦理道德等人文环境的建设”。由于信息人文环境建设滞后,导致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缺乏相关的信息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等的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缺失。此外,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有些学校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只管硬件忽视软件,只管建设不顾安全,只管数据采集不顾数据维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普遍存在。

● 提高工科大学生教育技术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针对基础设施参差不齐和个体差异性大的现象,我们要引导全社会关注,采取不同方法分阶段实施信息技术教育。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包括对硬件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以及软件资源建设、网络运行管理、升级维护的投入,鼓励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创新。其次,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引导,完善监管体制,提升我国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实力,在全球信息化竞争中夺取新的制高点。再次,充分发挥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作用,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第二,针对学生忽视教育技术素养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若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信息化,就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美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入融合,将实用技术的观念和方法带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三,针对教育技术素养培养方式单一的现象,我们要综合运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并探索网络化教学新模式。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例如,采用开设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建设数字图书馆,营建良好的资源环境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网络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类检索工具书进行检索、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承担研究各项科研课题,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信息依据。其次,利用网络化教学新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素养。例如,采用“合作—辅导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信息意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采用“自主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养成终身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等等。

第四,针对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不强的问题,综合运用多种信息道德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提升学生对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的重视程度。吉斯·史蒂芬斯在《计算机领域中的犯罪》中指出:“展望未来,要通过技术或常规的方法程序去遏制信息空间的犯罪活动困难重重。最根本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道德与人生价值观。”因此,信息道德素养作为教育技术素养的一部分,必须受到重视。其次,综合运用多种信息道德教育方式。①在教材中增设信息道德内容,教学中不断渗透信息道德教育,并开设相关的信息道德知识讲座等。②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专题网站,构建信息道德案例库和计算机犯罪案例库,宣传信息道德,并展开交流和评价。③建立科学的信息道德评估体系,评价信息道德的过程及实际效果,调节信息道德教育活动。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将社会对信息行为的道德要求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要求,使其逐步走向自律。

参考文献:

[1]余青兰,郑旭东,严莉.格局的变更与研究的深化——2010年《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解读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1(4):11-17.

[2]汪基德.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83-205.

[3]冯雯雯,夏建国.技术素养:一个值得关注的高等技术教育领域的问题[J].职教论坛,2011(34).

[4]朱永海,王传旭.教育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现状、问题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3-32.

[5]李锡海.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犯罪[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42-51.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