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字化阅读课有效实施策略初探

2016-09-10张宝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中生

张宝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数字化终端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学生作为社会人,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以提高数字化阅读能力成为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字化阅读呢?笔者在数字化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思考,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数字化阅读;数字化阅读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077-0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数字化终端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学生作为社会人,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以提高数字化阅读能力成为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其阅读水平,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主题阅读课,包括传统的报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高一、高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主题阅读课,依次在传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之间交替进行,并有语文教师与专职阅览室管理人员辅导。

电子阅览教室架设千兆无线网络,配置49台计算机,并装有Windows 7操作系统、Adobe Reader阅读器和Office办公软件,还有区数字图书馆、本校数字图书馆等海量数字图书资源,以及校内FTP平台和本校数字化阅读网作为支撑。

在课时、人员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课呢?我们要依次解决读什么、怎么读、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书效果等问题,这就需要从数字化阅读的概念入手。

● 数字化阅读课的定位

传统阅读强调的是在物理环境中基于纸质书面材料和文字图片符号的信息理解与知识建构;而数字化阅读是指使用计算机、网络、MP3、MP4、手机、平板电脑、iPad、电子阅读器等进行阅读,阅读内容以文字为主,辅以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相对于传统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不仅是阅读载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阅读文本、阅读模式、认知方式以及阅读空间的变革,是数字文化语境下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1]

王宪东老师在《开发“数字化阅读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指出,“阅读是一种个人的思维活动方式,是一种真正‘个人化’的活动。它必须在个体是自由、自主的状态下才能发生和有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背景条件下,阅读教学是一种真正对个人化阅读成果的呈现方式,是一种真正对个人化阅读行为的干预和影响”。[2]

在搜集了相关文献之后,笔者明确了学校的数字化阅读课是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语境下开设的,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等的限制,学生虽然有阅读的自主性,但也需要来自语文教师在阅读内容选择上的指导和信息技术教师在操作技能上的指导。

● 数字化阅读课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

根据课程安排,每周一课时的主题阅读课,分别在三个传统纸媒阅览室和一个电子阅览室中进行,这样每个班至少有五周的阅读课是数字化阅读课。

实施第一阶段:探索阶段

在本阶段,数字化阅读课等同于传统纸媒阅览室阅读课,只是环境设施的变化,阅读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信息技术指导教师都没有权利干涉。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阅读笔记完全取决于学生的习惯和自我要求。

存在的问题:在本阶段,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语文教师,对数字化阅读的认识都仅仅停留在环境和媒介的简单变化,而没有意识到数字化媒介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冲击。由于受到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只能找到单一的资源,进行盲目的点击,进而陷入信息迷航,无法做到有效阅读,看视频、听音乐甚至替代了文本阅读。因此,在本阶段,我们对数字化阅读课有了深刻的认识,完成了理念的转变——阅读载体的变化必然带来阅读模式的变化,学生更加需要指导、要求以及评价。

实施第二阶段:技术指导和平台支撑阶段

针对第一阶段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受限制的问题,学校的电子阅读教室使用了校园无线网,主要提供本区范围内的教育城域网资源,包括校内的本地资源。阅读课实施初期,学校主要考虑以区、校数字图书馆资源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化阅读为目的,所以机房配置缺少网络管理软件(如极域电子教室软件)的支持,无法对学生机实施控制和广播,无法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统一指导。为了突破学生的技术障碍,我们开发了数字化阅读平台作为技术支撑,由信息技术教师针对阅读辅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和发布,学生自行登录平台获取技术支持。

存在的问题:本阶段主要是规范数字化阅读课的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操作障碍。学生可以使用IE浏览器登录平台,根据自己的需求导航到目标站点;也可以登录FTP空间,下载所需要的软件,进行安装。这使学生的数字化阅读得到了技术保障,但是数字化阅读课的突出问题也显示出来,即到底读什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提高阅读水平,这也是高中数字化阅读课存在的核心问题和本质问题。反观传统的阅读课(语文阅读课),它以笼统地扩大学生视野为阅读教学的目标,这显然没有抓住课程实施的本质。因此,在脱离了考试导向的阅读教学之外,真正地教会学生阅读,使其体验阅读的乐趣,成了一个亟须思考和补充的问题。随着新媒体对学生阅读方式的冲击,同样暴露在阅读教学中的人本性也存在缺失。

实施第三阶段: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和评价方式的出现

随着数字化阅读课的不断推进和高中生身心的发展,他们对数字化阅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越来越强。为了带给学生持续性的数字化阅读指导,语文教师逐渐进入到数字化阅读的“阅读”领域,他们不断地进行着阅读系列化编制、阅读目标化检测、阅读游戏化设计等方面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①课前提供阅读资源,以阅读专家的身份建立文件夹,在其中放置阅读材料及推荐理由,并使用数字化阅读平台,转载有名的读书栏目——开卷八分钟(如图1)。

②鼓励学生书写读后感,并把学生的读后感发表在数字化阅读平台上,以此作为一种阅读的评价方式(如图2)。

③正如王佑镁博士对数字化阅读的阐述,阅读是“数字文化语境下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那如何真正评价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呢?我们尝试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将数字化阅读的心理显性化。图3所示的是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 数字化阅读课有效实施的策略

数字化阅读课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的产物,很多学科学习都是以学生的阅读为基础的,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在数字化阅读课中,虽然本校将阅读素养定位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但是作为教师应明确,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整个学段各门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从传统的纸媒阅读到数字化阅读,阅读载体的变迁,让研究者和教师对教育教学目标的核心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的诉求,也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核心。

那如何有效组织数字化阅读课呢?

①数字化阅读教室(或称电子阅读教室)除了保证每位学生配有一台计算机以外,也配置完善了相应的电子教室系统。大部分高中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统一的操作指导,因此,电子教室系统成为统一教学的保证。

②数字化阅读课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产物,所以学科教师是内容提供者,信息技术教师是技术提供者,两者缺一不可。

③数字化阅读课的常规实施不仅需要学校由上到下教学管理的支持,更需要从管理者到师生信息化理念的共同提升。这不是简单的阅读载体的变化,它更关乎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模式的变革。

④数字化阅读课中,语文教师要提供系列化的阅读内容,制定系列化的阅读目标以及显性化的阅读评价手段。

在本校的数字化阅读课实施中,数字化阅读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资源支持,思维导图在数字化阅读课中的应用也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王佑镁.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人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2]王宪东.开发“数字化阅读”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

江苏省2013年度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同步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范式研究”(C-b/2013/02/014)中期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项目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校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