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中教师信息化专业成长的策略与途径

2016-09-10郭会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大数据信息化

郭会芹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快速实现信息化专业成长,才能从容驾驭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大数据环境中教师信息化专业成长的策略与途径做了详细的阐述,期望能为大数据环境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73-02

● 大数据环境中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子书包、教育云、学习分析、网络调查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线学习学校、慕课、开放课程、游戏式学习、自组织学习等新的教育形态不断涌现。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改变了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一对一教学、创客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只是教授知识,更要引领学生学习和创造;教学内容及课程也不再停留于教材,而是更加注重在教育资源云上的积累;教学时空不再局限于学校与课堂,而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开展包括家、校、社区共同体的社会协同教育。这就要求在大数据环境中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专业素养,以便从容应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挑战。

● 大数据环境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具备的专业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知识,而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只具备学科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具有个性化特点,这就需要教师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成长进步。由于传授知识不再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能,而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创新人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的职能越来越突出。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具备对大数据分析的能力,成为了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因此,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务之急。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理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与技能等方面提升专业素养,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与对象,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媒体、平台与资源,创设合适的情境,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开发丰富新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 大数据环境中教师实现信息化专业成长的策略与途径

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策略和途径有许多,最重要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在大数据环境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字资源以及各种信息化手段,拓宽自己成长的路径,实现开放、便捷、自主等个性化的专业成长。具体途径如下。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实践证明,有效的培训是实现大数据环境中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珍惜各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机会,积极参与其中并将所学的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培训、校本培训等途径快速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制定学习计划,在业余时间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如观看网上慕课、微课、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各种教育教学平台等进行自学,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教研、校本教研及利用网络的合作备课等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学习、交流、反思、分享、协作,从而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3.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为了更好地让教师掌握大数据环境中新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学校可以让教师参加信息化时代较前沿的课题研究,或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加强对课题实验教师的业务培训,更新他们的观念,使他们逐步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并能按新教学模式的要求去设计和实施教学,让教师学会在教学中研究和在研究中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课题研究,能提高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能熟练掌握各种教育技术及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并掌握设计博客、制作应用课件、进行网络沟通、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由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4.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大数据环境中,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将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与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才能使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给教师构建各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活动平台,如一师一优课、微课大赛、教育科研个人平台等,使其积极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的展示活动,相互取长补短,将好的做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水平及信息素养。

5.同伴协作,共同提高

在大数据环境中,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集体教研时间,采取课堂观察的办法,近距离、精密细致地对课堂进行研究,通过“一人授课,多人观察”的形式进行同伴协作,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教师可采用“课前会议—集体备课—课堂观察—课后研讨反思”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共同研讨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适合新课标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说课、讲课、评课等比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天雨.“互联网+”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N].人民邮电报,2015-3-23.

[2]陈琳.2013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透视[J].教育研究,2014(06).

[3]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1).

[4]何克抗,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大数据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