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TC理念下的中学生涯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6-09-10高琰妮王乃弋
高琰妮 王乃弋
〔摘要〕“从学校到生涯”(School-to-Career,STC)理念是美国在21世纪提出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该理念主导着当前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其核心内涵包括终身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关注个体发展、加强与企业界合作及课程整合。STC理念下的美国中学生生涯教育的实践状况表现为:通过学分制,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关注学生个体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生涯发展道路;加强与家庭、社区、企业的多方合作;整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树立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观,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给予学习者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重视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整合,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争取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业的多方合作。
〔关键词〕STC理念;生涯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18-0012-06
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炉,各地都开始逐步出台和实施新高考政策,这次高考改革方案中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需要他们在中学阶段就为将来的生涯规划做准备,因此中学生的生涯教育变得尤其迫切。美国是最早开始实施生涯教育的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涯发展,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生涯教育已经成为美国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相比之下,我国面向中小学生的生涯教育才刚刚起步,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了解美国生涯教育的最新理念及其实施过程,对我国中学生的生涯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从学校到生涯”(School to Work),即STC理念,该理念正主导着美国新世纪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对STC理念的五大内涵以及在此理念下的美国中学生涯教育的实践状况进行阐释和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STC理念的历史渊源
“从学校到生涯”(School to Career)理念的产生根植于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史,其思想内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杜威的“民主主义”职业教育思想,STC理念在内涵上与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生涯教育”思想、“新职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生涯教育”运动以及90年代的“学校到工作”(School to Work,STW)职业教育改革运动,最终形成于21世纪初[1]。
(一)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
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论述了其职业教育思想,杜威将职业教育看作是“教育的职业方面”,强调职业教育应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个体对社会的改造。其主要的职业教育思想如下:1.职业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而不是企业的需要,同时应该帮助学习者应对社会生活中的挑战,而不是为特定的职业角色做准备。2.职业教育面向的群体应是所有学习者。3.职业教育应该被整合为一个综合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以帮助学生发展更大范围的个人能力,并且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实践操作,给学生充分探索和发展的空间,扩展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未来职业选择[2]。
(二)20世纪70年代的“生涯教育”思想
20世纪50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大规模的结构性失业,美国政府将职业教育作为解决种族问题、社会公平等问题的手段之一。联邦政府在1963年出台新的“职业教育法”,对美国职业教育进行变革,主要措施是扩大职业教育的对象和课程范围。20世纪70年代的“生涯教育”思想就是对60年代职业教育变革的强化和延伸,当时的联邦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S.P.Manland)把50年代以来出现的种族歧视、退学、失业人数增加、工人对职业不满以及学校和社会的骚动现象,通通归咎于学校教育的失败——学校没有将教育和劳动(职业训练)相结合,因此他提出了“生涯教育”思想,认为应当从学校低年级开始,在各个学段采取不同的形式,设置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进行预备教育的课程[2]。
“生涯教育”的基本观点如下:1.大职业教育观。“生涯教育”思想改变了传统狭隘的职业教育观,想要通过“生涯教育”统帅各级各类教育,提出充分准备与发展成功的职业生涯应该是所有教育的共同目标[3]。2.终身职业教育思想。“生涯教育”思想认为人的一生都在准备和发展职业生涯,生涯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直到成年人的继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3.教育内容要与职业世界紧密联系。生涯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与未来职业的联系,倡导各门课程都应该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学习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家庭、工作场所、社会都可以成为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涯教育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吸引社会成员和企业人士参与其中。
(三)20世纪90年代的新职业主义教育和STW运动
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产业革命”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以及职业世界的变动,传统职业教育出现了就业困难现象,动摇了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信心,职业教育入学率急剧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升学。然而很多升入大学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不足以完成大学学业,而职业教育却可以给不适合大学教育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因此80年代的美国职业教育面临这样的矛盾,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持续下降,但是客观上许多青少年又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未来的生涯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2],这种矛盾引发了美国教育界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反思,最终促成了90年代“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
“新职业主义”是以诺顿·格拉布(W·Norton Grubb)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主张改变传统职业教育为具体职业进行技术准备的做法,认为职业教育应该设立为就业和继续学习做准备的更广泛的目标[4]。“新职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有:1.教授通用的职业内容。与传统的针对某个职业的“专业化职业训练”不同,“新职业主义”强调培养学生拥有面向一个领域的各种职业的通用知识和技能。2.整合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求学术学科教师和职业学科教师共同开发出新的适合这种教育模式的课程和教材。3.整合和开发新型教育机构。例如:生涯学院(Career Academy)、职业高中(Occupational High School)等,这些机构的创设可以帮助职业教育进行更加综合的改革,吸引更多的学生。
“新职业主义”的许多理念都反映在了“学校到工作”(School to Work)运动中,该运动是由美国教育部等多部门发起的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改革运动,以加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为目标,由联邦政府颁布的三份重要的职业教育法案推动:1990年的“卡尔·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案”(简称“帕金斯法案Ⅱ)”,1994年的“学校到工作多途径法案”,1998年的“卡尔·帕金斯职业和技术教育法案”(简称帕金斯法案Ⅲ),这三部法案都关注改善高中生的学术和职业技术能力[2]。STW运动的主要理念包括:1.建立全国性的学校到工作过渡(STW)框架,进行系统改革;2.整合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3.整合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4.整合中等教育和中等后教育。STW运动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体系中,从整体上确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方针,它不仅增加了学校的生涯教育教学课程和实践活动,还让学生更加了解职业领域,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到了21世纪初,STW运动在学校实施中出现许多问题,受到严峻的挑战,随着2001年“学校到工作多途径法案”的失效,这一运动在新旧世纪交替时宣告终结。随后,“学校到生涯”(School to Career)运动的出现,承接并延续了STW的核心理念,取代了STW并继续影响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STC理念的核心内涵
STC是School to Career的简称,即学校到生涯的过渡。STC替代STW并不是简单的改变名称,而是反映了当时美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即关注学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职业选择,致力于为所有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建立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生涯的顺利过渡[5]。STC强调,让所有学生都“能发展对学习的热情,并为胜任高工资高技能的职业生涯、成为有贡献的公民以及个人和专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6]。其核心内涵包括:终身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加强与企业界合作和课程整合。
(一)终身职业教育
为了适应一个以“变化”和“不确定”为主要特征的外部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终身学习,因此终身职业教育的思想正是应对了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以及个人自身发展的需求。STC理念包含的终身职业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对“Career”的理解上,一方面,从纵向的维度进行分析,Career意味着一生的发展,因此生涯教育并不只是关注学生适应当前职业的需要,而是要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服务于学生终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横向的维度进行分析,Career可以理解为职业、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因此STC理念倡导为个体的终身职业发展提供规划,并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对所有学习者开放,以便个体在学校学习与职业发展之间灵活转换[2]。
(二)全民职业教育
全民职业教育的理念在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生涯教育”思想、STW运动的思想中都有体现,尤其是1994年颁布的《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中明确要求“将职业教育的对象扩展到所有学生,帮助所有年轻人获得高技能、高收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7]。”STC延续和发展了这一理念,强调职业生涯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包括将来准备上大学的学生,而不仅仅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致力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通过开展生涯辅导课、开设职业科,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体验职业、形成职业观念,为学生未来理性选择职业打下基础[7]。同时,扩大职业教育的生源群体,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
(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这一理念是人本主义思想在美国的职业教育实践中的体现。从STW理念到STC理念的转变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将关注点从职业世界转移到了学生个体,前者从职业世界出发,围绕特定工作的要求和雇主的需求来培养学生;后者从学生个体的生涯发展出发,强调对学生综合才能以及创造性的培养,强调实践经验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做准备。
(四)加强与企业界合作
为改变学校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之间脱节的现象,STC理念提出与企业界建立积极有效的合作关系,让企业界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的进程中。STC理念倡导的新型的合作关系是“一种劳动力发展战略,通过协调整个企业资源的时间、内容来为教育改革服务”[8],打破传统的一对一的合作方式。并且建立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即中介机构,将中小型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将社区组织组合起来,与学校联系,为学生提供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
(五)课程整合
在课程整合方面,STC理念继承了STW运动的理念,其主要内容有:整合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课程等。课程整合促进了职业生涯教育面向所有学生理念的实现,使所有学生在毕业时都具备继续升学或者直接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当前的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有积极作用。
三、STC理念下美国中学生涯教育的实践状况及特点
(一)通过学分制,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终身教育”理论的兴起,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目标也从追求就业发展到实现中学生一生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学生终身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职业生涯教育[9]。STC理念下的生涯教育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涯发展,在中等教育阶段就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正确认识生涯以及生涯规划。除了规划意识的培养,美国在实践层面还建立了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它融合贯通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培训之中,并且通过学分的积累和转换,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选择。通过学分制,美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学校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实现了有效衔接,形成了一种横向相互渗透,纵向一体贯通的教育体系,贯穿终身,面向未来。美国的生涯教育领域的“职业通道运动”就是把高中、社区学院、四年制大学、社会培训和雇主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就业和生涯发展[10]。
美国从高中阶段开始实行学分制,受教育者无论接受何种类型的教育,诸如高中教育、社区学院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教育以及短期社会培训的课程,都能计算学分,并且这些学分都能被承认和转换,跟随受教育者进入后续教育阶段[10]。美国学分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教育之间的流动,即所谓的“转学教育”。综合高中与社区学院(两年制大学)、四年制大学之间一般都签有转学协议,社区学院(两年制大学)与四年制大学之间也签有转学协议。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生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之间的自由转换。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某一段时间学习或某一段时间工作,或交替进行,通过学分衔接不同阶段的学习[10]。
(二)关注学生个体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生涯发展道路
STC理念下的生涯教育将关注点从“实现就业”转移到“个体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学生本位,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强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途径。
其一,学生从高中开始就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自主选择学术型发展道路或者技术型发展道路,并且之后还可以转换,是灵活变通的。一直以来,美国高中存在着“学术科”和“职业科”的划分,划分的标准是:学术科(Academic Concentration)——在高中阶段完成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学科学习;职业科(CTE Concentration)——完成11个职业领域中任何一个职业领域的学习。根据这个划分标准,高中学生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学术序列(Academic Concentrators):只完成学术科的学习;职业序列(CTE Concentrators):只完成职业科的学习;普通序列(Nonconcentrators):既不属于学术科,也不属于职业科;双重参与者(Dual Concentrators):既选择学术科课程,也选择职业技术科课程。美国官方对四种发展道路的学生进行过统计,结果显示进入双重发展道路的学生正在呈上升趋势,已经有学生和家长开始认识到生涯或职业教育的价值,选择双重发展道路[2]。
其二,生涯教育将生涯知识和职业技能体验相结合,为学生将来的生涯发展和目前的就业提供有效的支持。生涯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涯课程实现,是普及性、基础性的知识;职业技能体验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实现,比如:“工作实践”(实时实地体验)、“模拟游戏”(实时虚拟地体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11],许多基于“从学校到生涯”理念的活动的核心特征就是将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运用到现实生活情境中[12]。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实践活动,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个或某些职业群,然后有针对性地参与这一职业领域的实践活动,这样就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做好升学和就业的两手准备,让职业生涯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
其三,提供个体生涯咨询,解决个体生涯困惑。美国中小学都设有专门的咨询办公室、咨询与指导活动室和其他咨询指导辅助设施,并配备有专职的咨询工作者和职业指导老师。美国对学校职业咨询和指导人员的资格和个人素质有十分严格的要求[13]。生涯咨询师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帮助学生看到多种生涯发展选项,以及为了实现每一种选项需要做出的准备(课程学习、个人素质等),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评估各个选项,最终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性化需求的生涯规划。有些学校还会开设面向学生家长的生涯教育咨询活动,为家长提供直接的帮助,有利于家长更好地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科学化、具体化的指导[14]。
(三)加强与家庭、社区、企业的多方合作
STC理念下的生涯教育需要整合学校、家庭、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共同合作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在中学教育阶段,校外资源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其探索和认识职业世界。美国的某些中学设有“职业日”和“带孩子上班日”,“职业日”就是请各行各业的人士到学校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让学生了解各个行业具体都是怎么工作和发展的,了解真实的职业世界;“带孩子上班日”就是请学生父母带孩子上班,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职业,了解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15]。这两种实践活动都给孩子提供了认识、探索多样化职业世界的机会,并且让孩子体验到任何职业岗位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而为学生自主选择职业道路提供充分的尊重和保障。还有一些中学会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二十五岁时会选择什么职业,然后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这个职业。比如他们会去采访在这个职业领域里工作的成年人,然后在班上展示他们的访问结果;他们会利用假期到感兴趣的职业领域充当志愿者,体验真实的工作[12]。还有的学校会邀请各行业代表人物到学校做报告并与学生进行讨论,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并实际操作,通过网络系统播放生涯新闻,介绍不同行业人员的工作情况[16]。在美国,孩子们的职业期待是多种多样的,有想当美国总统的,有想去动物园当饲养员的,有想开货车的,遍布各行各业。但是在我国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很多家长早早就为孩子铺设了他们期望的职业道路,无视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并且对于某些职业岗位带有偏见和歧视,并将这种观念毫无掩饰地传递给孩子。
另外,有些中学会让学生进行实习,与工商企业联手制订实习计划,撰写实习大纲设计课程,甚至安排实习进度。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更多地了解社会,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学校还会派自己的教师到企业进修锻炼,以便他们随时掌握职场的实际情况[17]。学校与企业、社区和家庭紧密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各方面的条件,为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拓宽道路。
(四)整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STC理念下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概念、技能等内容与现实世界中的职业生涯建立联系,整合的主要内容有:其一,整合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将学校本位的学习与工作本位的学习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基础。工作本位课程重视具体实践环境中的学习,在中学教育阶段,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环境,让其接触真实的职业世界,可以有效避免学校本位教育的封闭性与理论空洞性的弊端。美国的一些综合高中普遍设有适合当地产业需要的实习实训教室,超过50%的学生参加体验性生产实习,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职业兴趣,促进自主学习[10]。其二,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在中学阶段,既开设学术型课程,又开设了职业型课程,培养学生基础通用知识的同时也提升职业技术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毕业时具备继续升学或者直接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拥有多样化的生涯发展选择。如果学生在青少年期就开始更直观地认识、更有效地掌握工作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那么就可以更好地为今后在工作环境中的学习做准备。其三,整合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课程。给选择不同课程系列的学生同样的发展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还是直接就业。例如:1990年“帕金斯法案Ⅱ”创设了一个全国性的项目——技术准备计划(Technology Prepatatoin Program),这是一个四年的学习计划,其中前两年是高中的最后两年,后两年是高中后的教育与培训。技术准备计划的目标群体是高中中间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为技术要求日益复杂的工作做准备[2]。
四、对我国的启示
(一)树立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观,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生涯教育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个体,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当前的就业需要,更要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职业发展贯穿个体的一生,不能等到面临职业选择时才开始培养职业意识和规划能力,而是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并且在培养学生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学习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18]。在中学阶段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以及生涯规划能力,帮助其充分了解自己和职业世界,发展多样化的生涯选择。
(二)构建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给予学习者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学分的积累、认定与转换制度已然成为美国教育体系中维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重要纽带,使得各级各类教育系统能够为任何新进入的学习者提供适合其学习能力和需求的培养方案,使得学习者在有意愿有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选择。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和实施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对于促进各级各类教育融会贯通,给学习者提供更多自主选择机会,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实际价值[10]。
(三)重视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整合,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于劳动者的需求变化加快,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是培养某一职业岗位的“劳动工具”,而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因此在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加强学术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在进入职业世界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同时实现课程的整合,也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不管是走学术型道路还是走职业型道路,都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四)争取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业的多方合作
生涯教育关乎个体的一生,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实现,并且广义的“生涯”包含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职业生活等多个方面,因此我国在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时应尽可能争取多方支持,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积极吸引合作方参与到教育改革的全过程中,提高各方的生涯教育意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途径,共同帮助其更好地探索职业世界,锻炼其实践能力。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配合下,积极组织职业生涯教育的宣传工作,吸引家长踊跃参与到学校的生涯教育活动中,强化家庭对子女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责任。学校可以举办家长培训班,向家长宣传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方法和内容,让家长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了解子女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倾向,帮助孩子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合理设计未来生活,并指导孩子进行合理的升学和就业选择[19]。同时,也要取得劳动部门、工商企业界的支持和配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请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学生必须走进职业世界,积累实践经验才能真正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
(五)多种形式开展生涯教育,丰富学生的生涯体验
中学实施生涯教育应注重体验式,设计多样化的实施方式,除了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生涯教育,还应该开展多种体验式活动,比如企业参观、人物访谈、家长讲座、职业日活动、职业实习等实时实地活动;也可以开展模拟情境教学活动,比如设计近似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角色扮演来体验职业,设计模拟招聘会,锻炼学生的职场技能等;还可以开展生涯咨询活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服务;还可以进行网络系统的开发,让学生通过网上辅导了解职业世界,探索个人兴趣,进行生涯规划等。体验式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的生涯发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注: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SKZZB2015010)资助。
参考文献
[1]王利娟. STC理念下美国职业教育最新改革探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3(26):92-95.
[2]付雪凌. STC:21世纪美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职业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361.
[4]Wonacott M E.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Vocational and Career-Technical Education[J]. A Compilation,2002:21.
[5]顾月琴. 基于STC视角的全民职业教育理念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7):21-23.
[6]Doughty-Jenkins B M. Perspectives of School-to-Career Programs. Research Report[J]. Techniques Connecting Education & Careers,2005,80:36-39.
[7]王娟娟. 美国STC理念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 职教通讯,2013(4):52-55.
[8]Imel S. Business-Industry Relationships and CTE[J]. Brief:Fast Facts for Policy and Practice,2001,12:4.
[9]谢芹,赵小云.美国是如何对待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J].青春期健康,2016(05):16-17.
[10]教育部调研团,葛道凯.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1):23-39.
[11]李馨.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中学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
[12]Hembacher D,Okada D,Richardson T. School to Career" and Social Studies:Making the Connection[J]. Social Studies and the Young Learner,2004,16(4):20-23.
[13]于珍.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来自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03):52-55.
[14]孟四清.美、英生涯教育特点及其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10(05):120-123.
[15]沈彦.美国学校的“职业日”[J].教师博览,2006(8):7.
[16]韩永敏,徐学莹.美国中学生涯教育探析及启示[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03):83-86.
[17]卓念.中美两国普通中学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18]郑阳. STC理念下美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86-88.
[19]孙宏艳.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端口前移——基于中美日韩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8):52-57.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