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随迁子女融入城市是学校的应有担当
2016-09-10季广花
季广花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学上”,进而顺利融入所在城市,能够“上好学”,既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也能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要真正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们的学校应有所担当,创设一个“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家校和谐”的大环境。
师生和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浇灌,渗透在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尊重差异,混合编班,不歧视随迁子女,是迈出和谐的第一步;“大手拉小手”,每位教师结对5至6名随迁子女,全面负责照顾其学习、心理和生活,全面提高随迁子女的个人素质特别是学业成绩,提振他们的自信,是一大重点;强化短板培训,给随迁子女提供音乐、体育、美术、科学、普通话等强化指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全面发展,是一大关键。随迁子女大多因为家境贫寒而承受着生活重负,教师要换位思考,摒弃偏见,投入更多的“偏爱”,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生和谐。与当地子女相比,随迁子女在班干部评选、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班级人气指数等方面处于劣势。为了实现“同在蓝天下,孩子共成长”的目的,我校建立“小手拉小手”制度,在各班开展“手拉手互助双赢”活动,孩子们通过真心交流和仔细观察,确定各自能够取长补短的伙伴,合作互助,共同进步,生生和谐共赢。不管是校园、餐厅还是课堂,你看不出谁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所有孩子在这里都有同样展现自我的机会。校排球队、篮球队、合唱队、舞蹈队、绘画室里,都有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身影;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上,孩子们都能在同一个舞台上尽情唱歌、跳舞、展示自我,畅谈自己的梦想,倾诉对学校老师的感激之情。
家校和谐。建立“大手拉大手”制度,充分利用《告家长书》、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家校联系卡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家教经验,促使进城务工人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引导随迁子女家长注重家庭教育,鼓励他们更多地关心孩子成长;并通过各种方式促进随迁子女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的转变,使务工家长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与教育子女。学校、社区、家庭三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既为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又带动了家长的成长和转变,从而实现从学校“小融合”到社会“大融合”的跨越。
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精神等深层次的发展问题,关注他们和城市孩子同等的发展机会问题,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每个学生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
让随迁子女尽快融入城市是学校应有的责任担当。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二十九中学,枣庄,2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