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教育应该是中国的”

2016-09-10徐仲武

中国教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普遍性合作性

徐仲武

一、“挖掘埋在乡村里的历史沉淀物”

学校一年一度的暑假已经结束,但我一直想了解民国时期学校有没有寒暑假假期作业,如果有,其形式、内容、要求等又是怎样的?不久前,偶得山东省立第四乡师委员会于1933年8月出版的《假期作业》(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丛刊之二)一书,颇感兴趣,翻阅便惊喜。

全书一开篇说道,“我们从过去经验里猛省到暑期作业有极多极深的意义”,于是陈述了“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其中第三点说到了“挖掘埋在乡村里的历史沉淀物”。对于这样一项“暑假作业”,我颇为惊诧,甚至感到突兀。这样的工作,让学生作为暑假作业去完成,是否合适,是否恰当?仔细想来,真的适合,是恰当的。缘何?

其一,是因为这些学生生活在他所在的“本乡本土”,对那一方山山水水是熟悉、了解的,所以让他们“关于古迹调查,乡土游戏、乡土文艺调查等”可以说是再适切不过的了。就算是作为学生,年龄尚小,“一知半解”或者仅“略知一二”,但毕竟比“外人”了解得多,知道从何切入,有了调查的基础。

其二,这些学生“生于斯长于斯”,对当地的人、事、物很熟悉,调查也就方便、直接,能直入正题,直接调查到需要的“历史沉淀物”,掌握第一手属于“中国真正的文化”的素材,访问到“历史沉淀物”的“知情人”“传承人”“继承人”。这可以说,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顺利地把这些“历史沉淀物”挖掘出来,整理下来,呈现出来。

其三,是感情。因为这些“历史沉淀物”是属于那一方水土的。那一方水土滋养的人,自然而然地对这些“历史沉淀物”富有独特的感情,会打心眼里认为这是“我”的,有责任与义务把“它”发掘出来。所以,把“挖掘埋在乡村里的历史沉淀物”作为学生的假期作业真的是合适又必需的。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感。

现在,常常有人说我们的孩子于家、于乡、于国的感情不深,对此,我想说的是,是不是我们作为父母的、为人师者的,也需要思考我们的培养方式,思考我们关注的内容呢?如果从小能从发掘乡土的历史沉淀物做起,又何愁我们的孩子不爱家、不爱乡、不爱国呢?如果我们能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给予不同的挖掘乡土历史沉淀物的任务,从乡土童谣、游戏到名人古籍,从地上的建筑、古树名木到地下的文物遗迹,进行挖掘、整理,从中说出个道道来,那这个孩子走到天涯海角都不会忘了“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所以,“中国的教育应该是中国的”,孩子在发掘历史沉淀物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乡土文化,更能激发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自自己的“学习”与“劳动”,是自己梳理、挖掘的“东西”受到了他人的认可,这种认可又刺激学生对发掘历史沉淀物的兴趣。于是,这种自豪感也就会上升为对家乡、对民族、对祖国的自豪感,那么,这时候我们的教育是刻上中国心、烙上民族印的。

二、“从劳动中孕育真智力”

书中说到假期作业对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之四为,“从劳动中孕育真智力”。“假期里借着真实的劳动来运用个人知识与技能,这样的‘知’和‘能’才有真实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怎样的社会,知识与技能的真正价值是服务生活,服务社会。劳动能产生新知,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过来学生通过参与生产劳动,又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实践出真知”,这也提醒我们的中小学要加强劳动教育,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各类知识技能的衔接,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动手去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动手中“动脑”。创设各类学工、学农、学商、学渔等生产劳动,在“厨艺大比拼”“种植小园地”“养植观博苑”“生活小百科”“过家我能行”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事务中,展示自我所学、所能、所悟,让知识、技能、情感相互促进与交融。这种劳动不仅是假期生活中的“作业”,也是学校平时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员”,因而无论是幼儿园、中小学还是中职院校,抑或是大学,都要在校园创设各种便于学生实践、动手劳作的场所,而不仅仅限于一两处“劳技教室”,要让“种植小园地”打开大门,让“养植观博苑”随处展示,让“生活小百科”处处说话……这样的劳动才能孕育真智力。

当然,这种劳动实践活动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学校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用好用活学校周边的劳动教育资源,或工,或农,或商,或创新产业,不简单地按部就班,更不是简单地“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比如,一所建在湖边的学校,学校的环境文化创设、劳动劳作活动,如果还是与其他学校一样“划一”地做一个劳动教育小基地、小农场,劳动教育就缺少了提高学生“知”与“能”的价值与现实意义。这样的学校可以依托靠湖的特点,在校园广泛种植、养植水生植物,特别是当地湖边能就地取材的,或芦苇菖蒲,或艾草香蒿,或“水葫芦”“解放草”,或茭白菱角,或荷花睡莲……可以是挺水植物,可以是浮水植物,还可以是挺水本草植物;可以观叶,可以观形,亦可以观花……不管怎样,让学生真实地“尝到生活的意味”。

当然,这些植物在种植的同时,那些“水族”自然也养入了,小鱼小虾,螺蛳河蚌,或用缸,或用盆,或用槽,有的就地取材,有的因陋就简,有的规划添置,让学生在“淘”这些器皿的过程中参与劳动。在开展劳动劳作之余,衍生出各类学生活动,或欣赏交流,或摄影绘画,或习作评论,或研究水生植物与水文化等,从而形成学校一体化的课程。我想,这样的劳动劳作活动,不仅可以成为学校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真正演绎成为劳动教育,为“从劳动中孕育真智力”增添真情趣和实证明!

三、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假期作业

续读《假期作业》,从中感受前辈对教育研究的敬业、执着与科学的精神。书中“假期作业的经过”一节,让我看到当时这所学校对待假期作业的认真态度与独特性。

一是认定了“假期作业”的性质。“我们认定假期作业,是我们整个教学上的一环,不是什么课外的工作,当然做的事业与内容都是各科学中急需的材料,或急于验证的东西。”可以说,一语点醒教育人。我们也布置寒暑假作业,但我们认定“假期作业是整个教学上的一环”了吗?认清假期作业是“各科学中急需的材料,或急于验证的东西”了吗?或许我们更多的是把假期作业看成可有可无的“作业”,发一本有关单位印制的“本本”而已。对于这一点,这么多年来,我们自己从学生到教师了,似乎都没认清,这也难怪无锡人把小孩的作业叫“作孽”了。

二是明定了“假期作业”的原则。“工作内容,慎重规定,其依据的原则如下:(一)在试行期中,要试验各种作业的困难点,所以这次工作性质使其普遍。(二)作业的范围以历练学生及在校中所修习之科目为范围。(三)各种作业的内容,以简便易于着手为其准。(四)作业的项目,除指定共同作业外,仍须自由认定全量三分之二。(五)作业范围较大者,准予数人合作一事。(六)作业的处理,将工作所得较为完备之材料,分组研究择优付刊。”此六点,不仅明确了作业的范围、内容、项目、处理等,更可从中归纳出这样几个关键词:普遍性、可选择、合作性。

说“普遍性”,大家在第一点就看出来了,可见当时“假期作业”设置首先考虑的是“面”、整体,考虑到一些假期作业是学生“共同工作事项”,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说“可选择”,大家从第四点一目了然,“仍须自由认定全量三分之二”。这不仅体现了作业的因人而异,也有效指向了假期作业是“各科学中急需的材料,或急于验证的东西”,而每个学生的“急需”与“急于”是不同的。作业的可选择性让学生能根据自身学力程度、学习的兴趣与爱好、研究的方向等主动作业,实现了因人而异。说“合作性”,这在第五点明示了,这不仅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借助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精神。

三是确定了“假期作业”的目次。“我们暑假作业的原则明定了,依据第一及第二原则定出了作业的目次如下:(一)日记,(二)札记,(三)歌谣调查,(四)学校调查,(五)识字运动,(六)农村调查,(七)古迹调查,(八)乡村游戏调查,(九)卫生调查,(十)农事调查及采集,(十一)动植物标本采集及制作,(十二)图画,(十三)大小字练习,在这13种作业之中,又依据原则第四条之规定,以日记、札记、图画、习字为共同工作事项,学校调查及识字运动是限定学过教育的学生来工作,除去这点限制外,由各生再自由选任。”这样的13项,可谓丰富独特,源于学生,基于作业。

中国人,一说到“作业”,往往会和“书本”联系起来,狭窄地把作业等同于文本上的。上述13种作业,可以说有静有动,有调查探究,有文字记录,有些可能也是在为未来工作准备经验,提高毕业后获得工作的概率及适应力。所以,这也提醒我们现时代的学校和老师,假期作业不要就仅是做多少题、写多少文,还可以是外出旅游,亲近大自然;可以做微课题,做义工,当志愿者;可以游学吃苦,参与拓展与体育锻炼,学习爬山、野外生存、急救等技能,磨砺意志,培养团队意识 ;可以陪伴家人,学做家务,亲情分享;可以合理上网,拓展视野。

当然,令我颇费思量的是,13项目次,居然独缺了重要的“阅读”这项,难道是当时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假期作业》的编制者将一些调查看作阅读了?这也提醒我们将阅读作为学生假期作业的必需,指定或允许家长与学生自选一些书籍,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有效多途径地分享阅读感悟,或摘记,或说写,不一定用文字记录,也可用漫画留存。

说到假期作业要“源于学生”,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年龄不同,身心发展不同,自然假期作业的目次也应有所不同。至于“基于作业”,就是说要针对“作业是为完成生产﹑学习﹑军事训练等任务而布置的活动”这一专属性,这也回到假期作业是“各科学中急需的材料,或急于验证的东西”上来。就现时代来说,让孩子调查、挖掘、整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急需之一。学校与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设计一些富有价值与意义的课题,可以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也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编排、组织成文,以此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查阅资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更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假期作业》读罢,思考很多,但我想最重要的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放手,放手让学校、校长、教师或学生在倾听上级的同时,有时间、空间和内在精力,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梳理经验,明晰判断,得出结论,形成真正“扎根一线、落地生根”“接地气、有真效”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普遍性合作性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铅酸蓄电池修复的科学性分析
语言功能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分析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幼儿数学区角材料投放策略浅析B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区域文化外宣中特色文化符号翻译的普遍性和独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