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
2016-09-10朱利荣
朱利荣
摘 要:本研究主要通过提高教师对衔接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关注衔接内容、构建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来探寻跨越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衔接“断层”的途径,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学生体质。
关键词: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效衔接;专业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2-0027-03
当前不少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出现了不适应现象,主要表现为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衔接不紧密而导致学生知识技能基础不扎实。由于中小学体育教材编写体系是相对独立的,所以教学内容的编写存在一定的低层次重复和“断层”的现象,甚至于同一教材在各个年级的练习要求也不明确,没有形成承上启下、环环相扣的教材体系,这也就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脱节。再加上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都很少关注其他学段的教材内容,对新生已有的技能基础缺乏了解,加剧了中小学生之间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原因之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没有随着学情的不同而改变,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由于小学教师主要通过游戏、竞赛等方法进行教授内容,小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就很高。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内容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使他们一时难于掌握技能动作要领或对难度教材存有恐惧心理,也就享受不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所以他们也就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
为真正解决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断层”的实际问题,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衔接的有效性,我们以教材内容、教材知识结构、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内容的衔接为研究内容,旨在对小学体育教材知识的教学适当向前延伸、初中教材知识的教学适当下探,使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更紧密。并且改变小学满堂游戏竞赛、中学满堂技术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适合学生的特点,做到既要重视提高运动技能,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要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真正体现将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体育学科特征。
一、提高教师认识,增强衔接意识
1.增进交流,提高认识
在中小学衔接教学研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都不太了解对方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为此,我们多次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交流活动。如教材教法探讨和听课评课等活动,尤其是对教材内容衔接、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衔接等内容进行了多次的专题研讨,从而使教师了解对方学段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切实提高了教师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衔接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学习,增强意识
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故步自封的局面。一是要求教师阅读相关书籍,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如《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课程标准》《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材》等。二是邀请专家作《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衔接探讨》等讲座,使教师明确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衔接的内涵和要求,增强有效衔接的意识。
二、关注衔接内容,提升衔接能力
1.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师在熟悉中小学段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切实把握中小学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本学段教材的知识结构,实现无缝对接。
(1)优化本学段教材知识结构,适当延伸和下探
同一教材内容在中小学各年级教学中出现了对学生要求几乎一致的现象,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延续和重复,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段要求,使小学教师意识到要将本学段教材的知识点适当延伸,为初中更好地掌握该技能动作奠定基础。初中教师也要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将初中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适当下探,不断优化本学段教材知识结构,从而使中小学教材内容的衔接更为紧密、更为有效。如我们举办的“中小衔接·系统教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教材内容横箱腾越为载体。小学的教材内容为横箱分腿立撑→向前跳下动作,教师在学生拓展练习中将横箱分腿腾越完整动作介绍给学生,并让基础好的学生做了尝试练习,这为学生升入初中后掌握该技术打下了基础。初中的教材内容为横箱分腿腾越,教师安排的练习内容是从复习小学五年级的横箱分腿立撑→向前跳下动作开始,然后是越过一定宽度的山羊(条件作业),最后才是学习横箱分腿腾越整套动作,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初中向小学下探的教学原则。正如这位初中教师在教材分析中这样写到:本课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在小学五年级学习过横箱分腿立撑→向下跳下的动作,六年级学过山羊分腿腾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支撑跳跃能力。但由于学生个体在体能、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学生掌握横箱分腿腾越动作的能力也存在差距。尤其对女生而言,更容易产生胆怯、畏难的恐惧心理。所以教师要关注基础薄弱学生,在学练中应以精讲多练为主,要基于学生基础,确定学习起点,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二是以年级衔接为研究载体,选择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作为教学研究内容。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基本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领悟传球时蹬腿伸臂与翻腕拨指、接球时伸臂迎球与后引缓冲的动作要领,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延伸,将技术运用于小型比赛中。在初中阶段,除了提高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外,还要增加练习难度,将技术运用于实践中。如增加移动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目的就是让学生控制好传球的力量和方向,把握传球时机,在实践运用中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成功率,并通过改编比赛规则,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与对抗中运用该技术,在实践中掌握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的时机。
(2) 注重教材知识点的衔接,实现中小学系统教学
目前有些教材内容忽视了教材知识点的衔接,这不利于学生技能动作学习的效率。如在双杠教学中,预备年级男生的教学内容为前摆下,但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从未接触过双杠,要掌握该动作显然难度很大,所以预备年级男生在学习中一时难以适应双杠教学,教学进度受到了影响,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在双杠教学内容设计中,特别注重教材知识点的衔接,对中小学双杠教材内容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如在小学四年级安排了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的双杠支撑练习,包括简单的上杠与下杠动作;五年级安排了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的支撑和小幅度的支撑摆动。增加这些内容对提高小学生学习双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大有裨益,也为初中学段顺利开展双杠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2.教学方法的衔接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多数小学教师比较耐心,他们会循循善诱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以哄着、牵着、表扬的方式居多。到了初中后,初中教师没有像小学老师那样围绕着学生转,老师“盯”的少,这样就容易使一些自觉性、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在学习中分心走神,再加上学生青春期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易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快地适应体育课程的学习需求。如小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由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促使他们尽快地做到自我管理、自觉学习;初中教师则要像小学教师那样,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要多一份耐心和关心,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多以设计游戏、创设情境等手段,让学生在游戏、情境教学中体验技术动作,并强调技能要领,逐步掌握动作技能。在初中阶段,除了设计辅练手段外,应也多采用一些游戏、比赛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诸如“滚雪球”“快乐的小熊”“小熊学滚翻”等游戏或情境练习,让他们在玩中享受滚动的乐趣,在动中建立前滚翻的动作定型,为初中阶段高质量完成前滚翻打下基础。在初中六年级前滚翻教学中,教学目标则定位在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上,所以要求教师设计多种辅助练习手段,提高动作质量。总之,要力争在小学的创设情境和初中的启发诱导上达到协同性,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这一理想状态。
(2)重视技能知识传授,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教师有时过分强调“兴趣教学”“快乐教学”,忽视或淡化了技能知识的传授。不少小学教师在技能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技能动作问题往往一笔带过,没有及时给予纠正与指导。而初中教学则刚好相反,他们十分强调技能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结构,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通过举行中小学教师联合教研活动,使教师意识到传授动作技能知识点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同样的重要,既要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知识点,又要对技能学习保持兴趣,真正使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3)合理运用评价手段,发挥导向作用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评价手段,营造良好的学练氛围,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如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多进行激励性评价,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使小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既学有所得,又学有所乐。在对六年级学生评价时,除采用激励性评价外,对好动和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必须加强教育。如遇到学生之间相互吵闹时,教师必须要采用批评等手段给予坚决制止,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3.学习方式的衔接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常以模仿、简单合作学习等形式为主,而初中有的技能动作比较难,有时需要同伴的深度合作与探究学习才能掌握动作要领。由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差异比较大,所以必须要重视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衔接,从而确保学习的高效性。
(1)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学重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中学生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品德。目前,不少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仍停留在机械式模仿上,缺乏思考,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除在初中预备年级继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外,还要汲取他人的学习经验,由小学阶段的模仿、浅层合作学习方式逐渐过渡到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为掌握更复杂的技能动作奠定基础。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假如六年级学生从不考虑怎样跑得快,更不去探究加快步频、加大步幅的手段,那么他们的成绩仍会徘徊在低水平,也就体会不到锻炼的乐趣。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2)学习能力的衔接
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要为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初中阶段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实现初中学生学习能力质的飞跃。如初中的教学内容较多,技能动作复杂,所以需要学生拥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为此,需要初中学生知道练习动作的结构,能分析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找到纠正错误的方法,提高分析与反思的学习能力。总之,由于中小学生处在不同的年龄层面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能力差异很大。所以需要教师关注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衔接,以适应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需求。
三、建构保障机制,营造文化氛围
1.完善各种提升衔接能力的保障制度
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评价、管理与质量监督,使制度成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衔接能力的有效“催化剂”。如建立以“诊断改进”为宗旨的评价理念,将“诊断改进”的思想贯串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展开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并要求改进,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还如建构合理的评价内容,健全评价与管理制度。要把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衔接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重点问题转化为评价内容,并具体化为可观察的行为。
2.营造提升教师衔接能力的学校文化氛围
学校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校园人际关系,构建学习型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本教研氛围,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中小学联合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学校领导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效衔接研究过程中,要多给予指导、帮助与鼓励。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找准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效衔接的切入点,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无缝衔接,这既是减轻师生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的技能与体能水平的有效手段。当然,本研究解决的问题还不够聚焦,建议围绕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内容取向的研究、青少年动作发展特点及其对教学内容取向的研究、体育教学方法的调查及其对不同方法使用的效果等方面,找到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整体的衔接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潘伟明.中小学衔接工作初探[J].西湖教育研究,2008(1).
[2]丁宁.中小学衔接教育要过好“五关”[J].师道,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