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少讲”方能实现学生“多思”

2016-09-10顾明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棒试卷三角形

顾明

在平时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多教师期望通过多讲来帮助学生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愿望,然而,教师多讲反而带来了很多问题,不仅会让自己无法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来调节教学节奏,使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而导致其学习的“消化不良”,致使教学效果低下,而且,由于很多教师讲课追求面面俱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体验、表达、整理、消化、巩固。因此,教师要提升教学的效能,必须学会“少讲”,给学生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有效的探究和深度的思考。对此,笔者就课堂如何实现“少讲”提出以下思考。

一、精心设计大问题,有效“串联”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引起的课堂学习,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教学行为方式。由于缺乏整体架构和布局,教师的着眼点更多局限在知识的分解上,因而呈现的依然是“花费较短时间的即时思考性问题”,问题繁、杂、小、碎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问题力图通过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学习的乐趣不再停留于得到某个知识,而是“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获取这个知识,我可以有对这个知识的独特的理解”。这种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吸引学生进入到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学习研究之中的问题就是“大问题”。“大问题”往往呈“话题”形式。“大问题”的提出是“预设”,由“大问题”而形成的课堂活动是“生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活动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对话”,而非细碎的“问答”。

【教学片段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片段

1.用三根小棒摆图形

师:如果给你三根小棒,你能围成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一定是三角形吗?(不一定!)

小组合作,任意选择三根小棒搭三角形,并在表格中记录三条边的长度以及能否搭成的情况。

2.得出结论

师:同样是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却围不成呢?可以小组内讨论,想一想,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有什么要求?把你们的结论记录在纸上。

生:我发现了……

初步得出结论: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换边

师:通过刚才的判断,我们知道了3厘米、6厘米、10厘米的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如果让你换掉其中的一根小棒,使它们能够围成三角形,你会换掉哪根呢?可以和同桌商量。

生:我是把3厘米换成5厘米,因为5+6>10。

生:我认为还可以换成8厘米的。

师:6+8>10,可以围成吗?(可以)

师:你们换掉的都是3厘米的小棒吗?

生:我是把10厘米的换成7厘米,因为3+6>7。

……

师小结:看来换掉其中的任何一根小棒都可以。刚才有很多同学换掉3厘米的小棒,老师换的也是这根,我是把它换成4厘米长的,你们认为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

生:因为4+6=10。

师:哦,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当然不能围成三角形。请看大屏幕!(点击课件:重叠,并作适当介绍)

师:4厘米不可以,比4厘米稍微长一些呢?

生:可以。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学生对三角形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之后进行的学习。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三边关系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于是就引发了一定的思考:学习的难点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其余两边的和与第三边进行比较,如何从“任意两边大于第三边”升华到“较短两边大于第三边”等。带着这些思考笔者设计了三个大问题。提出这样的三个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以开放、多元的学习方式探索未知,有利于改变课堂上教师满堂问、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二、创设条件,让学生多经历体验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经验的积累纳入目标范畴,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求教师直面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给全体学生更多的质疑、争议、合作、辨析、建构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数学活动必须触动思维的内核,积累的是”操作思考”的经验,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体验活动,还要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从而收获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经验”。这些都是教师满堂灌、满堂讲所不能解决的,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完成。

【教学片段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片段

1.探究三角形的概念

师:这些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那我们今天继续认识三角形。你认为什么是三角形?(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不作评价)

师:同学们认为“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内角和180度,三条线段,具有稳定性,要围成线段要连在一起的,三条边相连”就是三角形。

师:下面老师将给出一组图形,同学们看完之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应该是怎样的?(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听学生交流)

师:我们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所以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三角形,教师把学生说的写在黑板上,目的是了解学情,同时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判断哪些是三角形,目的是给学生有机会互相交流,通过判断建立起三角形的概念。)

2.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三角形,请同学们把桌子上的三根小条拿起来,拼一拼,能不能拼出不一样的三角形。拼好以后与小组内的同学所拼出来的三角形叠起来,比一比它们的形状和大小,观察一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我们小组里拼好的三角形都一样。

师:其他小组呢?

生:我们小组里拼好的三角形也都一样。

师:试着拉拉看,能拉成不一样的三角形吗?

生:不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们每位同学用的三根小条都一样,所以拼出来的三角形都一样。

师:如果老师每人再发三根一样的小条,得到的三角形一样吗?

生:一样。

师:看来,三根一样的小条只能拼出同样的三角形。怎么拉也不会变成其他形状的三角形了,也就是说它不容易变形,这可是三角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稳定性。(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摆出一个三角形,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比一比、看一看,发现是一样的。设疑让学生拼出不一样的三角形,而学生拼出的确实是一样的,更加凸显想拼出不一样的都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体会三根固定长度的小棒只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引入唯一,再说出不变,即不易变形,最后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有关三角形的经验。但是学生还不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三角形的定义。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呈现典型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悟”,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讲解。此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活动,手、口、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发展,对于概念的掌握是极为有利的。因为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就能发现学习对象的特点,形成丰富的表象,从而抽象出概念本质。所以,本节课教师讲得很少,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经历体验活动,学生反而学得扎实。

三、预留更多生生互动时间,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少讲多听,生生互动就有了时间的保障。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探索、解释、协商、合作、对话,可以加速学生知识的建构。

【教学片段三】常态课试卷讲评课教学片段

1.集体讲评——学生向教师提问

试卷发给学生后,笔者先让学生像考试一样静静地改错几分钟,把因为粗心而造成错误的题目改过来,找出自己真正不理解的题目提出来。这时学生会按照题目的顺序积极地报出不会的题目。因为学生报出的题目比较少,笔者一般用半节课的时间就能讲完,而且每位学生都非常专心地在听讲。

2.个人订正——学困生向优生提问

集体讲评完试卷,是个人订正试卷时间,因为每个人的错题是不一样的,而且教师只讲了很少的题目,许多学困生有很多题目不理解。这时,他们就可以离开座位向已经订正好试卷的同学请教难题。当学困生向某位同学请教时,这位同学就可以昭告全班,他优先订正好试卷,可以做其他同学的“师傅”,所以“师傅”们都会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请教的同学。

3.检查指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

学生试卷订正好以后,是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的时间。学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选择同一小组的一位同学进行提问。主要提问解决问题的方法,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要掌握的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数学试卷讲评时,学生的分层非常明显。每位同学错的题目是不一样的,不管讲解哪道题目,都有人不满意,而且教学效果差。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往往单独叫学生回答。此时被叫到的学生,精神就会极度紧张,害怕自己答错了被老师批评,或者被同学嘲笑;那些没有被叫到名字的同学则庆幸自己的好运,根本不关心老师的问题,也不会去思考解题的方法。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学习,会表现出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率高。生生互动提问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从检查一个同学的学习掌握情况变成了检查所有参与进来的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在节省了时间的同时又让学生更深刻地重新学习了一遍所检查的内容,快速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生生互动提问在数学试卷讲评中的运用,改变了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生会带着富有自己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提问,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教学实际上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过程。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过多的约束,繁复的说教”,缺少“自由、自主、自然”的课堂氛围。因此培养的学生在言行方面缺少“自律”的养成,在知识方面缺少“自悟”的经历和经验,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缺少“自信”的培育。而“自律、自悟、自信”无疑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和幸福都是重要的。

总之,笔者提倡“教师少讲多听”,期望自己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逐渐自悟,在客观的规矩下养成自律”。要减少乃至消灭低效、无效的说教。在教学中容忍学生的做不好说不好,让学生逐步经历从“不好”到“好”的发展过程。教师适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充满自尊和自信地学习。

(浙江省杭州市东城小学 310000)

猜你喜欢

小棒试卷三角形
三角形,不扭腰
巧移小棒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风车转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