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鞭靴不已 必及金璧

2016-09-10蹇庐氏

检察风云 2016年18期
关键词:毫末陆贽德宗

蹇庐氏

被誉为“榷古扬今,雄文藻思”的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陆贽,出、入仕期间,极尽进言之职,力谋良善之策。尤其是,他为人刚直清廉,“出淤泥而不染”。

他的刚直,在当时的官场,完全属于“另类”。当时,藩镇跋扈,朝政紊乱,叛军蜂起,德宗皇帝一度避乱出逃。然而,这个时候,德宗还虚荣心“爆棚”,赞成阿谀的群臣尊号加字的主意。独有陆贽“跳出来”坚决反对,劝谕说“此乃人情向背之秋,陛下宜深自惩励,收揽群心,痛自贬损……不可近从末议,重益美名”,甚至说中兴时期加尊号,尚且让人觉得招摇,现在治理不靖,怎还好意思夸耀自己?加上尊号,无补美誉;减掉尊号,也无损美德,相反还能显出谦逊之美誉。所以,不仅不该加,还应该废黜原有的尊号。最终,这一“美事”因陆贽的坚决反对,不了了之。也是在逃难途中,有人给德宗献上瓜果,他十分感动,令陆贽封他们为试官。陆贽也是坚决反对,说“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用”,德宗无话可说,最后也不了了之。

所以,德宗对他很是“感冒”。当然,德宗也想过“拉拢”他。

陆贽归乡省亲,路过寿州,拜见刺史张镒,几日交流,十分投契,“及辞,遗贽钱百万”,张镒怕他推辞,特地说“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陆贽还是坚拒“不纳”。贞元三年,陆母去世,途中停灵洛阳嵩山。地方官员、豪绅富商纷纷携带奠礼登门拜祭。然而,陆贽一概严词拒绝。他们当然埋怨陆贽“行为怪诞,不近人情”。他的这些举动也终于“惊动”了德宗,对陆贽说:“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概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皇帝竟然批评他太过清廉、谨慎,认为这样恐怕事情难以圆通、工作难以展开,并劝他不妨“笑纳”“鞭靴之类”的礼品。

刚直清廉的陆贽对此竟直接上奏说:“监临受贿,盈尺有刑,至于士吏之微,尚当严禁,矧居风化之首,反可通行!”“贿道一开,辗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目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已与交私,固难中绝其意。是以涓流不止,谿壑成灾;毫末既差,邱山聚衅。自昔国家败亡多矣,何尝有以约失之者乎?”看,陆贽就是这样严肃地看待鞭靴小物的“贿道一开”的!

一方面,他认为“居风化之首”的高官显爵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这样的高度自觉,在那个孤贞无援、贪墨匪耻的时代,十分难能可贵。另一方面,他洞浊人性的识见,更是直抵了人性的幽暗之处,那就是欲壑难填,“目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所以,“鞭靴不已”最终肯定是“必及金璧”;而且,他洞察到贿赂双方“已与交私,固难中绝其意”的“行为逻辑”,更看到了“涓流不绝”和“毫末既差”,势必酿成“谿壑成灾”“邱山聚衅”的严重后果,即贿赂公行后必然是腐败泛滥成灾,结果是“国家败亡”。

陆贽的胆识还在于,他在奏折里还严正指出正是德宗的纵容弄得整个官场贿风日炽、贪欲横流,他还反复强调慎微慎初才能永葆清廉,必须防微杜渐,并疾呼“贵德贱财”,“惟不务贿”才能得怀抚、兴国之道,要求从朝廷、上层做起,才能及于“士吏之微”,并由此通行于整个社会。他卓越的胆识和深刻的见解,实在是穿越了历史的深长隧道和人情的浓重迷雾,直指今朝。

图:陆小弟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毫末陆贽德宗
毫末版“速度与激情”
“清慎太过”的宰相
“清慎太过”的宰相
“清慎太过”的宰相
长城汽车毫末智行完成 Pre-A 轮融资
微社始立,用微韵贺之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唐朝回纥“化俗”政策研究——以德宗时期为重点
中唐宰相:文官不爱钱的典范
一句良言导致的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