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花骨韵

2016-09-10吴秋发

检察风云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分水青花瓷青花

吴秋发

在陶瓷绘画中的创作离不开水,而青花瓷里有一道最为重要的技法就是分水,这种技法在康熙年间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了青花的一个典型。

中国画材料笔、墨、纸、砚。墨又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就单论与其有直接关系的就是“水”了。水分的多少决定了它的定性,所以书画创作中“水”很关键!古今大家在书画创作中许多优秀作品无不在用水上把握得恰到好处。有墨无水则无韵,有水无墨则无骨。

青花瓷,就其色彩而言,一青一白,极其简单,但就是这单纯素雅的色彩正符合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许多确有心得的中国画家就强调用“墨”。不少人摈弃了色彩,致力于水墨画,“五墨”之分即焦、浓、重、淡、清,是由浓到淡的五个用墨层次。在陶瓷绘画中的创作同样更是离不开水。青花瓷里有一道最为重要的技法就是分水,这种技法在康熙朝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了康熙朝青花的一个典型特征。源自水墨画的“墨分五色”而演变为“料分五彩”。含料多少是关键,含料多则浓,含料少则淡。所以青花的水分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色之分。根据画面的需要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画,就出现浓淡不同的色调。由于青花浓淡的不同,分出深浅不同的色调,形成了色彩上的不同感受。在同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青花分水描绘技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饱蘸了青花料的羊肚笔,以笔锋微微离开坯面为要领,以浓到淡地完成阴阳晕染的预定目标。

占国胜认为生活在景德镇这座千年手工传承的城市是一种幸事。在孩童时期就穿行于当时的各种手工制作瓷器的作坊和瓷厂,最熟悉的记忆都和瓷器联系在一起。中学毕业后虽然没有直接进入陶瓷领域,然而无法舍弃陶瓷情结,有幸拜在外公黄卖九门下学艺。青花瓷艺术从诞生至今近700年来,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从简单的图案装饰到纷繁的景物描绘。其中近代有两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成名于20世纪30至50年代的景德镇“青花大王”王步。另一个是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他被称为当代的“青花大王”。占国胜1999年便进入了黄卖九在古窑陶瓷历史博览区的古窑悟陶斋研究所学习,全身心地走进陶瓷绘画。在青花大王黄卖九先生的熏陶和指导下,占国胜青花分水的中国画的水墨写意画法,呈现出大胆、淋漓、湿润、层次分明、虚实的特点。

占国胜的绘画题材以花鸟虫鱼为主。占国胜的《荷趣图》,采用青花大写意技法,大胆地将国画泼墨手法运用在荷叶上。莲蓬之上站立一小鸟,既生动又别致。水墨淋漓、清秀飘逸、气韵优雅;层次分明、色调浑厚、笔力刚劲、画意生动,给欣赏者一种内心纯净,超脱于众的心境。

作品《国韵》则采用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器型,充分利用器型来共同表达。在旗袍肩部画了一朵富贵牡丹,随着坯体造型而起伏变化。通过分水,一朵牡丹只用一种青料就能抵达千变万化、层次丰厚、水料相融的艺术效果。分水自然,朴素并颇具偶然而形成的独特艺术效果。并采用半刀泥手法在衣领处雕刻了一个衣扣。画面布局疏朗,大面积的留白是中国画的水墨意境,飘逸雅致。在构图上摒除一切非必要的配景,画面极为简炼而富有装饰性,展示了中国旗袍的高贵。

作品《高望》里一对山雀栖息在野山茶树的高枝上相对而望,构图从下至上形成升腾感,青花分水技艺表现了浓淡分隔,文人气息跃然瓷上。分明感受到作者一手托坯,一手提笔,心、手、眼并用,徐徐将笔调好青花水料,分在坯体之上,意在笔先,没有丝毫迟滞,一气呵成。

青花料是一种矿物质,本身没有黏性,与水调和容易沉淀。同时所画泥坯吸水性极强,料笔画上去,料水即迅速被吸干,如果动作迟缓笔线不易画出,所以除了熟练地掌握描绘技术外,还应具备对料性与水性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出好的青花作品。占国胜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分水技法,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领悟,从而达到了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境界。

占国胜创作作品有着浓重的感情因素,早期从事陶艺创作的时候,喜欢创作鱼题材的各类颜色釉作品,向往着自己获得自由、安宁的喜悦。后重心转向青花后喜欢牡丹和紫藤,希望家庭和美、收获富足和快乐。现在则勤奋贪婪的汲取营养,渴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不仅仅在景德镇能有一席之地,而是全国全世界更广阔的天地。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分水青花瓷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
纯净的青花瓷
不同闸门组合下分水墙对消能效果的影响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态民生品牌”——访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施建华
青花瓷
分水口门防护涵下穿鹤大铁路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