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例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然价值

2016-09-10林世凤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观照茶花点题

林世凤

何为范例?德国瓦根舍因在《范例教学原理》中指出:“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1]作文的范例,一般指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某一或某些方面具有典型性的例子。它在写作教学上不仅唤醒素材和体悟构思,也不仅对接写法和建构语言,而且要促进儿童写作视角上的生长,提供自改习作上的观照,让范例在写作教学中彰显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 素材上的唤醒

唤醒是最重要的教育艺术。当下的儿童,家庭、学校两点联成一条直线,吃饭、睡觉、学习三点构成一个平面,生活狭窄是实情。但他们并不缺少生活的真实,不缺少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也不缺少对生活的反思。这些素材往往深埋在他们的心底,沉睡在心灵的深处,需要教师的有效唤醒。用范例唤醒儿童的生活素材,从而使他们再现生活的场景、细化生活的细节,是一种高效的写作策略。一是唤醒共同生活的记忆。如《窃读记》中“最开心的是下雨天”这段:“雨下越大越高兴,有充分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叹息,其实暗自庆幸,并希望下得再大些。”这样看似无奈实则庆幸的事情,对儿童来说都有过亲身的经历、深刻的体会,若作为范例,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唤醒他们过往生活的记忆,打开了童年的话匣子,这时作文成为学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一种倾吐。二是唤醒类似生活的追忆。虽然时代在变迁,但儿童的视角和思维的方式没有很大改变。如把《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描写“学咀嚼”的语段作为范例,能唤醒学生曾经经历过的类似这样的乐事、傻事、丑事等童年生活的追忆。随着时光的发酵,即使是无知的经历、可笑的举动、伤心的往事,现在想起也如陈年佳酿散发诱人的芬芳,成为美好的追忆。三是唤醒快乐生活的向往。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在大人眼里看似平常的事物,在学生眼里成了的无限憧憬。如《槐乡的孩子》中摘槐花的快乐场景,《少年闰土》中闰土看瓜刺猹惊险刺激的经历,《乡下人家》中描写邻里在房前露天场地共餐的和谐场景……如把这些语段作为写作范例,能激发儿童跃跃欲试的冲动,引发他们寻找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去体验,从而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丰厚他们的素材积淀。“长大的儿童” [2],时刻提醒我们要坚守儿童的立场,教学就会更多地考虑儿童的需要,去思考学生如何“学”;时刻铭记教师要保持儿童的视角,课堂就会少很多的“揠苗助长”。因为习作的主体是儿童,习作呈现的方式是书面语言,习作表达的根本是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可以对习作作这样的定位:习作是儿童学习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精神劳动。从“儿童视角”出发,用范例唤醒儿童的写作素材,才能真正彰显范例的实然价值。

二、 构思上的体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形式日臻丰富,相对于文字符号传播的间接性和抽象性,图像符号在传播中因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这给文字阅读带来巨大的冲击。作为文字的传播信息源——作文,如何在构思上让读者更直观、更快捷地捕捉到主要的信息,已成为信息视野下写作教学的一大趋势。其一,体悟点题式文本的功效。在具体阅读时,人们往往更为关注文章的首尾,希望快捷地捕捉到最核心的信息。而点题式的文章,恰在特殊的时间窗口,点明要义,教学时应以此为写作范例进行单项训练,让学生学习点题式的文本表达。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学习首段点题,学习《乡下人家》,借鉴篇末点题,学习《赵州桥》,利用过渡句点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点题的语句,后引导学生感悟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个主题写的。教师还可以提供例文,让学生在不同位置加上点题的语句,采取不同的方法揭示出主题,从中悟出点题的方法: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方法点题。其二,体悟总述式文本的作用。一目十行,人们往往认为是夸张的说法,殊不知有了清晰的文本结构才能实现这种阅读效果。如《索溪峪的“野”》是一篇洋洋数千字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的文本机制实现快速阅读,捕捉文中的主要信息。首先应让学生体悟“总分式”结构的特点,从而感受到“总分式”结构的作用;接着让学生找出《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的总述句、总述段。开头总述“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分述部分从四个方面阐述:“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让学生悟出“总分式”的结构;最后以此文的行文特点作为范例,写一篇“总分式”的习作,学习“总分式”写法。其三,体悟回环式文本的严谨。这类文章在小学课文中也经常出现,它以展示事物的层次性和文章的条理性为行文特点,达到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如《牧场之国》,全文分为四段,每段都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这样行文结构严谨,让读者瞬间捕捉到核心价值的信息,又形成了一种回环复沓、反复吟诵的美感。教学时以此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学习架构文章的主体结构,从而丰富谋篇布局的能力,鼓励他们有创意地表达。

三、 技法上的对接

写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每一篇课文中的写作因素作为写作的范例,并在范例与习作之间进行对接,实现顺向迁移,是避免学生机械模仿、实现范例增值的好方法。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单元一习作: “写校园的一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突出‘一处’”。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之后,了解到全班大部分学生准备写校园的小花园。小花园里有假山、水池、长廊、茶花等景物,由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选择的景物有所不同,因此每种景物的写法尽量通过范例加以引导,但可以“粗”“细”有别。中年段以“段”作为训练重点,如何让范例与描写的景物一一对接,以《桂林山水》第二段作为范例对接的策略有三。一是在构段方式上对接。课文用波澜壮阔的大海与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的水进行对比,来突出漓江水的独特,从而形成“对比式”的构段。如写茶花这部分,先引导学生用什么花跟茶花比,是突出茶花的颜色娇艳,或是凸显茶花的形状多姿,或是凸现数量的繁多,一定要聚焦“点”进行对比;接着引导学生从几方面阐述茶花的与众不同,从而形成“对比式”的构段。此外,教师要尽量提供不同“段式”的范例,如写假山可用“空间式”构段,写水池可用“点面式”构段,写长廊可用“并列式”构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表达范式。二是在写作角度上对接。课文用并列的写法写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引导学生也用并列的写法写茶花的特点,可以从茶花的颜色、数量、形状来写;也可从茶花的枝干、花儿、绿叶来写,还可以只写茶花的花,从花的姿态、颜色、数量来写。对接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一一对接,还可以一个对接多个。如长廊可用并列的方法写,从长廊的长、两旁的花多、上面的紫藤花来写。三是在细节描写上对接。把细节描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很多,如“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是由窄变宽,不断延伸,不断扩大,可见只有入微观察才能妙笔生花;如 “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时的岸不是后“退”,也不是后“闪”,而是后“移”,作者把当时真实的“景”与真实的“情”形成真实的感觉,通过精心锤炼的词语给呈现出来。如何把校园的景物写具体、写生动,《桂林山水》在观察方法上和遣词造句上也给予了引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3]然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就小学作文教学而言,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而模仿需要范例与习作的有效对接,才能实现仿中练功,仿中有异,仿中创新,这是范例在写作教学中要追寻的价值所在。

四、 语言上的建构

课文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结构别致的语段,在教学时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范式,使其在语言的建构上发挥更大的效益。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三段:“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段写什么,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一看便知;把它作为写作范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写,才是有效的教学内容。一是发现比喻句的不同表达。这三个比喻:“有点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比喻句的不同写法。二是拓展不同形式的比喻句。先拓展《七月的天山》的比喻句:“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里也用三个比喻句,让学生发现语言上的建构特点:这三个比喻句都是写一样东西——野花,从数量、质地、颜色三方面写野花,从而形成结构一样的比喻句。再看《我的“长生果”》中的比喻句“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这里用了4个比喻,为何前两个结构与后两个结构不一样?通过拓展比较,让学生悟出写同一样东西,或在同一句用三个左右的比喻,最好追寻对称的结构,体现和谐的节奏美,如这一语段前两个比喻都是写少年的事情,后两个比喻则是写读书的生活。一段中用多个比喻句,并且在四个以上,尽可能注意节奏的变化,体现韵律的跃动美。三是浅层次尝试。充分利用课文的情境、语境,训练学生多个比喻句的写法。先学习对称式比喻句的写法:“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一弯 ,行动轻快灵活,像一条 ”;后学习跃动式比喻句的写法: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似新月,如 ,行动轻快灵活,像田沟里的水蛇,像 的 。”四是自动化运用。用多个比喻句写一种景物,注意比喻句的对称与变化,让学生经历从不熟练到熟练、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最终形成写作的自觉。当下语文课堂崇尚语用型教学,提倡每篇课文选取一两个“例”来作为“语用”点进行重点指导,经过实践运用,形成语用能力。“例”语意,来理解和表达词语蕴涵;“例”语境,来丰富和积累言语表达;“例”语体,关注和强化文体特点。

五、 视角上的生长

纵观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课文,就人文性而言,是一个严谨有序的整体;就语用教学价值的角度审视,又是无序的。同一篇课文里多种语用价值并存,语用学习的核心价值就隐含在各种价值之中。正如德国学家伊瑟尔所说:“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4]可见,阅读对个性化表达所产生的影响。

突然我眼前一亮,从远处驶来一辆摩的!站在我旁边的小女孩迫不及待地冲进雨帘,拼命地向出租车招手。“去一道街多少钱?”小女孩喊。“五块钱!”司机不假思索地回答。小女孩正准备爬上车时,来了一位打扮入时的阿姨,她不屑一顾地说:“我给两倍的价格,怎么样?”

上面是学生的习作《感动天地间》(节选)。如果把这作为范例,我们如何引导学生从中生长出不同的写作角度,从而成为展示个性的平台呢?一是从摩的师傅的角度“生长”。也许他不被钱所动,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也许他见钱眼开,重演“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一幕;也许他在犹豫,处在载小女孩少挣了钱、载阿姨又觉得失信于人的矛盾之中。二是从阿姨的角度“生长”。可以写她财大气粗,我行我素;可以写她被旁人批评后,知错就改;可以写她家有急事,大家都同情她。三是从小女孩的角度“生长”。可从她的主动让座来写,也可从她的非常焦急来写,还可从她的非常无奈来写。四是从旁人的角度“生长”。可以着重写旁人被摩的师傅守信用而感动,也可以侧重写旁人为小女孩的善解人意所感动,还可重点写旁人被阿姨蛮不讲理的举动而气愤。这样从内容的层面引用范例,目的在于激活、拓展、解放,而不是用范例既定的公共内容和价值判断去内定学生的表达内容。多角度观察、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表达,这种多维思维、立体思维、思辨思维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最重要品质,而对小学生来说这些“多角度”都应将范例作为起跳的平台,让学生每一次“起跳”都是高效的作文体验,并看作一个个开始,一次次促进,一回回飞跃,让范例成为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舞台。

六、 自改上的观照

初学写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开始的时候对文章大概勾勒,然后是深入细致的描写。其间,需要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对事物的入微观察,以及对范例的借鉴体悟,从而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仔细斟酌和反复修改。如学习《鸟的天堂》后布置学生仿照“动态描写”部分写个片段,题为《校园的清晨》。如何以《鸟的天堂》的“动态描写”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改文呢?一是观照变化过程的描写。范例通过具体景物来体现“静”,观照自己的习作通过什么景物描写来体现校园的“静”;范例通过数量由少变多突出“变化”,写校园的“变化”也可以通过人由少变多,还可以通过声音由小到大凸显“变化”。描写变化的过程是小学生最薄弱的,他们不懂得把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往往变为简单化,此时要充分发挥“范例”的作用。“起初四周非常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朋友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可见从“静寂”到“热闹”的过程不是瞬间变化的,而是从“静寂”到“一只”到“第二只”到“第三只”这样逐步热闹起来的,学生感悟出早晨的操场也是逐步热闹起来的,还有菜市场、剧场、电影院等场所都是这样变化的,从而学会了由静到闹的场面描写。二是观照多种角度的描写。范例从鸟的声音多、颜色多、形状多、姿态多来突出“热闹”,校园的热闹可引导学生从人多、声多、活动多来写。三是观照点面结合的描写。范例的“面”写鸟多,“点”写一只画眉鸟。对照自己习作的“点”,就人物来说,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一部分人,还可以写某一个班的人,可见“点”是相对的;就事件来说,可以写晨读的,也可以写晨练的,还可以写打扫卫生的,可见“点”是多样的。四是观照动静结合的描写。让学生观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充分观照范例有目的性地引导,有针对性地自改,学生对语言范式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被动走向主动,最后形成一种写作的自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4]范例在“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上提供了价值指向,这是范例在写作教学中追寻的应然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琴,李化树.德国瓦根舍因与范例教学原理[J].经营管理者,2012(7).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4] 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观照茶花点题
我眼中的茶花
家庭伦理剧: 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茶花
关照与观照
文末点题太直接
茶花泉探景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一片痴心付茶花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