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设立异性双班主任制的探讨

2016-09-10王立硕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异性班级儿童

王立硕

一、 我国目前班主任的任职状况

1.兼任老师授课科目集中

目前小学班主任主要由科任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授教科目基本集中于语文和数学学科。小学英语教育因其起步较晚,各个学校的英语教师配备有限,甚至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小学尚不具备开设英语科目的师资条件,英语教师兼任班主任的情况较少。这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学生的内部分化和快慢生的差异,也即后进生教育问题的出现。原因在于各班主任老师在教授起自身所带班级时,随着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建立了很浓厚的师生感情,学生具有向师性,班主任也往往对自己的班级比较尽心尽力,往往会出现某班主任所授科目学生表现优秀的情况。

2.单班主任或同性双班主任制

一线小学的传统做法是让一名科任老师担任班主任。据笔者了解,江苏省S市和安徽省W市也有运用双班主任制的情况,甚至W市F小学针对正副班主任的考核也制定了一定的细则,从而调动了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热情。班主任有正副手之分,工作的具体划分和责任的分担一旦涉及到人的层面就会出现一定的不和谐之音,正班主任往往担负更多的班级管理服务职责,双班主任制名存实亡。另外,学校在安排双班主任工作时没有有意地对班主任性别配备进行调控,或者说并不具备所需要的师资条件,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3.小学班主任队伍性别失衡

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性别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队伍的性别失衡引发的。小学教师以女性居多,男教师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儿童社会性别发展与班主任工作的局限

1.儿童社会性别角色非对称发展

时下,有部分研究者提出了“挫折教育”的概念,倡导对儿童进行意志力和挫折承受能力的教育。儿童自杀事件的发生也刺痛了教育有识之士的神经。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产生。儿童的社会性别角色发展不对称已经凸显,我们的教育培育出了不堪重负的男童和日渐娇扈的女童。开放和市场带来的多元价值的碰撞呼唤教育者守住校园这方本不应受到污染的净土。

2.班主任及其工作的内在局限

(1)男、女班主任的性别优势

这里无意做非黑即白的划分。大体而言,男性教师的耐力和处事能力强过女性教师。反过来,“于细微之处”女性教师是优于男教师的。女班主任往往比较细腻,对于学生更精于“循循善诱”。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在对学生有良好了解的基础之上。然而小学生并不见得愿意和班主任倾诉所有的事情。就后进生(包括学业和品德的单差或双差生)的教育转化问题而言,班主任虽能通过与其玩伴谈话或与家长和其他授课教师谈话来“旁敲侧击”,但总代替不了儿童主体的自身倾诉。设立异性双班主任制之后,儿童拥有了更多的倾诉对象,他们也乐于倾诉了。“一切为了孩子”,这样做也是值得的。

(2)班主任的“难言之隐”

中国的教育一直“谈性色变”,面对多元文化和各种媒介的影响,儿童的早熟问题已经不能再回避。笔者曾作为一名五年级的见习老师,期间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可知道我们班有多少对?”当时笔者顿感错愕。早恋和性早熟的问题已经涉及到了小学高年级段。男班主任约谈女童或者女班主任约谈男童这种情况未免会导致尴尬。与此同时,在时下师德拷问中出现的问题也会让家长感觉到不安。性教育的确是不能回避的话题,在我国家庭性教育几乎为零的情况下,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社会化之父”,理应挑起性教育的重担,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择友观和促进男女学生的正常交往,保障儿童的健康发展。

3.不可避免的教育“偏爱”

“一个眼神就有意义。”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示范性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更是班主任这一学生成长的“更重要他人”的内在标准。班委会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好帮手。教师决定由谁来担任班级干部无形中是对其他学生平等发展权的剥夺。班委会成员占据了一定的资源,这本身就是有一定的排他性的,在后续的选拔中,评奖评优往往会考虑到这一类特定的学生,这实质上是一种教育不平等的体现。当教育类似于机器化大生产时,当教育需要“代表”的时候,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班级成就了班主任,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教育偏爱。因为男女教师的关注点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覆盖到更多的学生,建立异性双班主任制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获益。

三、 小学建立异性双班主任制的建议

1.改善小学教师中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现状

相关研究表明,男教师对男孩子的性别自我认同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和女孩子更加脆弱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少足够男教师群体的言传身教。一般而言,男教师拥有区别于女性教师的性格特征,如独立、自信、果断、创造性强、处事刚毅等,这些都是小学中高段男生需要社会观察习得的必备品质。

然而当前师范院校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男女学生比例失调的问题。男学生往往关注的方向和成才的愿望与女生不同,这需要教师教育为推动男性从事小学教育而作出更多的努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拓展教师职业晋升的渠道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男性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中。当更多的男性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的同时,也为异性双班主任制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2.加强女班主任心理素质的培育

女性在我国目前小学阶段班主任构成中占绝大多数。女班主任心思细腻,更耐心,其平易近人的作风很受学生欢迎。然而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情绪化和心理失衡。面对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她们更容易气馁,对工作心生厌恶,从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对女班主任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育,促进女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和维持其职业成就感具有重要意义。一线小学应该加强女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培育,定期开展在职教育和心理健康讲座,丰富女班主任的情绪宣泄技巧,帮助其正确地评价自己,从而克服职业倦怠。当女班主任始终对工作保持着足够的热情的时候,受惠最多的是其班里的孩子。

3.摘掉双班主任制下冗余的帽子

在实施双班主任制的学校,既然最终的考核评比和职业晋升方面正副班主任不应该有双重标准,那么部分学校对班主任进行“正副”和“主副”班主任的划分是有待商榷的。因为这一划分可能会导致责任的不明和班级管理服务功能的模糊。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很难避免教师之间的比较和计较,诸如工作量的大小、待遇的多少等等。当个人的期望和实际的状况无法协调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就会被极大的削弱,其必然会波及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儿童。所以有必要加强班主任老师之间的沟通,对班级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科学的划分和评价。

(1)加强班主任教师的德性渗透

上文分析了班主任工作内在的“偏爱”性。班级管理的集中,引起评比考核的相对集中。我们不能否认班主任帮手综合素养的优秀,也不能忽略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有意和无意的盲区。苏格拉底言:“万物皆有报偿之术。”班主任占有一定的资源,不排除其为报偿而采取的非公正手段对其他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侵占,比如在评优时的“打招呼”和酒桌上的“没问题”。这就需要对班主任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德性进行必要的监管和强化。

(2)科任的协调和教师的全科素养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教师的授课科目往往带来学生对于某个科目的偏爱。在对异性双班主任人员进行配备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科教师的搭配。日前,教育部倡导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全科素养。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应该是最优秀的教师,同时其专业结构和素养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一个好的小学教师的专业边界并不是特别明显,其应该能够掌握不止一个学科,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的儿童,其学科均衡发展更有保障。

在当今小学设立异性双班主任制有助于应对当下儿童社会性别发展的不匹配问题。班主任是儿童成长的关键他人,异性双班主任与儿童的日常接触可以培养儿童性格的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儿童在观察中学习获得的。当下小学设置异性双班主任制依然受困于男教师师资不足,这需要教师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形成合力,以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教育行业。本文无意挑起教师性别歧视的论调,建立异性双班主任制在于综合利用男女性教师的性格优势,拓展渠道服务于儿童,实现儿童的社会性别的健康发展。当然异性双班主任制的优劣和可行性需要同行的指谬和教育实践的论证。异性双班主任制度于当下的同性的双班主任制和单班主任制相比较应当更具有科学性。对于儿童的教育有积极效果的,都是值得施行的。

参考文献

[1] 代新.班主任与学生发展的关系[J].文理导航,2012(3).

[2] 李松林.论教学的交往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5).

[3] 马季荣.班主任对学困生情感投注的差异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5).

[4] 史红.论教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J].教育探索,2005(5).

[5] 孙杰远.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J].教育研究,2003(7).

[6] 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1).

[7] 许芸,袁德润.小学男教师缺失对小学中、高段男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2).

[8] 郑淮.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范式转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异性班级儿童
班级“无课日”
异性齿轮大赏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
外教新词堂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