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2016-09-10赵悦彤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雨巷诗歌高中语文

赵悦彤

[摘 要]

微课这一新概念作为信息化教育时代出现的新生事物,不但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而且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中,也推进了语文教学改革及教育实践的创新。从实际教学的应用角度出发,通过《雨巷》的微课教学设计,探索微课的概念及其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出的教学价值、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微课;《雨巷》

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多种教学资源构成的课程,它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成”,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而迅速发展,它的出现不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符合语文教育的发展规律。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全名“微型视频课程”,它指的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与学活动。微课的制作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及课堂教学的情况,在视频中,要求教师能够展现出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和教学重难点,同时要将学科知识、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

二、微课的设计

确立具体的教学内容后,微课的设计应考虑实际的教学情况,由于本堂微课的受众者是学生,所以,在设计时,应首先把微课定位于一种“学习型资源”,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角度设计微课,通过问题向导、任务驱动、活动设计等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体现出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

(一)微课主题确立

这堂微课的主题很明确,即戴望舒的诗《雨巷》。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第一单元《诗两首》,是一首抒情诗,也是学生进入高中最早接触的诗歌之一。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既可以感受到特殊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又能巩固抒情诗的鉴赏方法,从而进一步了解象征主义这一抒情方法。

因此,笔者将这堂微课的名字确定为:《走进〈雨巷〉,品味惆怅》。

(二)微课整体设计

1.确定微课进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45分钟为例)中,《雨巷》一课由于作者和写作背景较为复杂,加之诗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比较多,教师通常会用一到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设计如下课程进度安排。

本堂微课按照内容可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着重介绍这首诗歌的某一重点和难点。

第一部分: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5~8分钟)

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作者戴望舒的生平及其写作的背景。作者戴望舒早年留学法国,在法国受到象征派的熏陶及影响,造就他追求朦胧、追求意境的诗歌创作风格;《雨巷》这首诗歌创作于“四一二”政变后不久,“五四运动”中的完美理想却与现实脱节,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深深的无奈与惆怅。

第二部分:解读具体意象(10分钟)

这一部分主要针对诗中出现的“雨巷”“我”“丁香姑娘”等意象,具体阐释这些意象所表达的内涵。

“雨巷”:“雨巷”暗喻着当时的现实社会,狭窄、寂寥的雨巷意味着沉闷、黑暗的现实。

“我”:诗人是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在这样孤独寂寥的雨巷,诗人怀揣着美好的希望,憧憬着理想的世界,却又常常被现实打败,不得不陷入彷徨、寂寞、孤独。

“丁香姑娘”:“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象征着理想,象征着希望。但这种美好理想是难以实现而又稍纵即逝的,就如丁香般的姑娘飘然而逝,留下的只有诗人自己在黑暗现实中的寂寞与彷徨。

第三部分:分析思想感情(5~8分钟)

这一部分重点引领学生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雨巷》的情感基调是孤独忧愁的,戴望舒借助丁香姑娘表达自己无法排解的孤独和寂寞,诗歌的结尾更是写到自己依然孤独地彷徨在这雨巷中,这正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体现出作者孤独迷茫却又有所期待的心情,含蓄朦胧而有意境美感。

第四部分:领会象征主义(5~8分钟)

象征主义作为这首诗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学习手法的鉴赏,同时要学会用象征的手法进行创作。在微课程的设计上,要包括象征主义的含义、作用、理解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由于是对微课的设计,我们可以省去传统课堂上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课后习题等部分,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主进行预习和复习。

整节微课共25~34分钟,通过时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程在不缺失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它将学习的内容整体化、模块化,使得条理更加明确清晰,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是一种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的教学方法。这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既有的知识,也可以满足学生课外拓展的需要,由此看出,微课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编排微课内容

常规的编排顺序有如下几种:时间顺序、地点顺序、结构顺序及重要性顺序。

由于《雨巷》是一首抒情诗,因此,笔者决定采用重要性顺序来编排微课程的内容。重要性顺序要与教学的重、难点相结合,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是把握各个意象的内涵和象征写作手法的学习,因此这两点在微课编排是应首要突出的。而写作背景和重点字词等内容,虽然对于理解诗作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相对而言次要一些,可以安排在拓展延伸的部分进行学习。

另外,也可以采用结构顺序进行编排。由于这首诗是按照“我”走进雨巷——彷徨雨巷——感悟雨巷——走出雨巷的顺序进行写作的,因此可以对这四个结构进行分析,但要做到详略得当,各有侧重,不能本末倒置。

3.设计微课大纲

本堂微课程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法,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整首诗有整体的感知,然后针对“油纸伞”“雨巷”“丁香”“篱墙”“姑娘”等具体意象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总结升华出作者伤感、寂寞的思想感悟。

《雨巷》微课的整体设计需要教师对本节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有充分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专业知识与课堂内容,才能将教学的重难点体现在微课当中。同时,微课的制作也要求教师对学生学情有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课程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这些要求都促使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不断渗透微课对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三)单元内容设计

微课程单元内容的设计主要由构成和编排两大部分组成。

1.单元内容构成

在实际设计中,单元内容构成不仅应表现出科学、合理的原则,也应明确实际应用的目的。以《雨巷》中应重点掌握的象征手法为例,首先要明确象征手法是什么,也就是这一概念的知识定义,其次要了解作者为什么使用象征的手法来创作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掌握象征这一手法,不仅要学会这一手法的鉴赏,还要在写作的实践上加以应用。 (下转第32页)

(上接第29页)

2.单元内容编排

内容的编排详略得当,主次有序。《雨巷》这首诗的教学主要有三大目标: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感受诗歌,感悟生活,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了解诗歌的意象美、情境美,通过诗歌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表现手法及特征,并不断尝试创作诗歌。三个目标的侧重点不同,所表现的重要性亦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微课时应将主次关系体现出来,指出哪些知识是必需了解的,哪些是应该了解的,哪些是可以理解而不是重点要求的。

(四)微课关键提炼

在完成微课教案的设计后,我们要提炼本堂微课的关键词。微课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提炼观点,创新说法,概念设计三个方面,不同类型的微课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

针对《雨巷》微课的教案,笔者所提炼的关键词是核心内容教学。即强调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内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将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微课中体现,次要的内容放在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后自主复习的环节中。

《雨巷》的微课设计不仅体现了微课的新颖与高效,更表现出微课的时代意义与价值。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或是教育本身,微课都有不容小觑的作用与价值。微课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与水平,更能推动教育自身的发展。教师们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并共享到特定的平台上,不仅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应用和资源共享,而且也为学生提供着时间和空间的便利,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地跨学校、跨区域、跨专业乃至跨国家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极大地方便学生的预习、复习以及与教师的探讨和交流,这都必将促进和推动着教育向现代化、科学化、便利化的方向发展与进步。

[参 考 文 献]

[1]胡冰.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书文摘,2015(20).

[2]陈怡.“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探寻[J].语文教学通讯,2015(1).

[3]范存秀.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及价值探索[J].中学语文,2014(33).

[4]戴培.充分利用微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中学语文,2014(27).

[5]陈筠.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9).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雨巷诗歌高中语文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冬季的雨巷
再见雨巷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走出“雨巷”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