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业
2016-09-10张卫华
张卫华
[摘 要]
自学校开展“苏式课堂”项目研究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树立“不教之教、会学之学”的理念,强化课前的“预学”,细化课中的“导学”,优化课后的“辅学”。“辅学”主要借助于作业这个载体,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巩固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为此,学校积极转变思路,创新作业设计,以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作业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为学生的精神松绑,为学生的学业减负。
[关键词]
个性化作业;实质探源;实情探析;实践探索
“苏式课堂”研究是苏州市教育局推出的义务教育改革项目,目的是以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为核心思想,集中体现苏州地区课堂教学的优秀经验,彰显苏州教育人的价值追求。自学校开展“苏式课堂”项目研究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树立“不教之教、会学之学”的理念,强化课前的“预学”,细化课中的“导学”,优化课后的“辅学”。通过启发性的“教”、针对性的“教”、创造性的“教”、发展性的“教”,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从实现全面依靠教师的“教”转向更多地依靠学生的“学”。
课后“辅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对学生的辅助学习。“辅学”主要借助于作业这个载体,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巩固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但是,长期以来传统作业“别无选择、毫无创意、全无乐趣”的“三无”弊端,阻碍了“苏式课堂”研究的深入推进,也阻止了学生素养的持续发展。为此,学校积极转变思路,创新作业设计,以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作业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为学生的精神松绑,为学生的学业减负。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学科的作业创新为例,谈谈对个性化作业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个性化作业的实质探源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具有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途径”。因此,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梯度、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要求和方式获得相应的知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这样的作业才可称之为“个性化作业”。与传统的作业相比较,个性化作业有其独特的优势与鲜明的特点。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作业的选择权
人的智能是有差异的,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是一种合理性的存在。但“差异”并不是等于“优劣”,“差异”同样是一种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上,巧用这种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传统作业所采取的往往是“齐步走”的作业形式、“一刀切”的作业要求、“大一统”的作业进度,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作业的不同需要。而个性化作业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来科学制定,给予学生更自主的选择权利、更自由的发展空间,使得作业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机延伸,成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变,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是满足和发展个人爱好等多方面的智力需要。”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作业的主动性
柏拉图在《论教育》中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给儿童或青年去接受,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发展。”传统作业一般侧重于重复性巩固与机械性记忆,重于“量”而轻于“质”,在作业的数量、形式、要求、时间等方面均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是消极的,不是把作业看作是一次学习的巩固与提升,而是将作业当作一种学习任务与负担,甚至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就应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个性化作业正是从这样的视角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真正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作业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用心去体会。
(三)兼顾学生群体发展,体现作业的分层化
学生的个体间是有差异的,但是相对于班级的整体学生来说,不同的学生个体又会“自然”地形成不同层次的发展群体,这些不同群体之间又相对地表现出群体之间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同样应该关注学生群体间的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等。个性化作业立足于学生素质层次的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促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习个体或群体发挥各自的潜能,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学习较好的学生“吃得饱”,自动消化;一般学生“吃得下”,逐渐消化;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吃得消”,慢慢消化。教师应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二、个性化作业的实情探析
当前,作业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学校“苏式课堂”研究的突破口,为学生布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个性化作业,以此来转变教师的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而言,其带来的新鲜度、时髦感,让不少老师挖空心思地在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贴上“个性”的标签,一些自留作业、自选作业、自由作业等像赶集一样走进学生的生活。那么,这种个性化作业是否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为此,我们对个性化作业实情进行一次全面探析,认为以下的几种现象值得大家深思。
(一)重形式,轻内容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来担负。”个性化作业以新颖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在完成作业方式上不拘一格,可写、可画、可唱、可演;在作业的呈现形式上也是五花八门,也许是一幅绘本画,也许是一张摘记卡,也许是一份手抄报,也许是一本作文集。作业形式的创新带来的变化固然可喜,但是在作业的内容上普遍存在“新瓶装旧酒”的现象。试想,如果老师仅仅是将原来的抄写作业、积累作业“改头换面”,借以“摘记卡”“手抄报”的新形式加以呈现,时间一长,学生的作业热情与兴趣必然会降低,甚至于又要写又要画、又要设计又要装饰的个性化作业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个性化作业的内容上需要因人而定,因材施“作”,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一位学生、每一层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重知识,轻能力
在实施个性化作业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常常不经意间就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布置的个性化作业是“知识巩固的多,实践应用的少;书面的作业多,口头的作业少;规定任务的多,自主选择的少”。其实,教育的目的是要成就人的丰富心灵,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关注人的终身发展。显然,我们在个性化作业设置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因此,个性化作业要在知识型作业上做到“少而精”,在能力作业上做到“活而丰”。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向自然。
(三)重个人,轻团队
“独立完成作业”是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诚然,要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实现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这是我们沿用多年的传统作业模式。纵观目前的个性化作业完成过程,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单兵出击”,很少有“团队作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多设计一些实践型、探究型、拓展型作业,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分工协作,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最终实现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交融。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
三、个性化作业的实践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个性化作业是一种打破传统重复、枯燥的作业模式,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在实践少教多学“苏式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个性化作业除了形式的创新以外,在内容上更要有创意,要努力做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一)基于儿童,设计趣味性作业
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周围的事物有敏锐的感知。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儿童对感兴趣的事会表现得更专注。所以,教师要努力寻求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与作业内容的多元化,设计一些“图文型”个性化作业,让学生带着兴趣做、带着问题学。例如,学习了《海底世界》一课,我设计了以下四种可以自主选择的个性化作业:第一种是“画一画”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创作一幅“海底世界”图,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海底动物与植物,并给它们配上文字介绍。第二种是“赏一赏”作业。要求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欣赏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海底世界。第三种是“读一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海底两万里》,对海底世界进行深入了解。第四种是“写一写”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海洋的想象作文,激发学生对海洋及海洋资源利用的浓厚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及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以上个性化作业,他们或画、或赏、或读、或写,可以选择做其中的某一种作业,也可以选择多种作业完成。这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作业能够灵活选择的特点,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作业的主动性。
(二)基于学科,设计拓展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此,我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精心设计了具有内在联系、体现螺旋上升的“序列型”个性化作业,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段设置了“仿写、改写、创写”三种形式练笔作业。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了《水乡歌》一课,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进行仿写。“水乡什么多?花多。千朵花,万朵花,开满校园与家园,人人见了都快乐。”“水乡什么多?鹅多。千只鹅,万只鹅,高高额头向着我,红红脚掌拨清波。”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语言,让人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真是天生的小诗人。当然,中年级的学生学习了《三袋麦子》《狐狸和乌鸦》等课文后,我适时地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改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鼓励他们自主创作,自由表达,做到“我手写我心”。以上三类练笔作业从相应年级的学生特点出发,且贴近相应年段的写作目标,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写作练习进行了分层与排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三)基于生活,设计体验性作业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熔于一炉。语文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语文学习的范围是广泛的,教学需要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开阔视野、增进积累、提升素养。也只有让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习活动有生气、有灵气、有活力。为此,教师要善于把教材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设计一些“实践型”的体验作业。例如,学习了《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我设计了“四个一”个性化体验作业。即为妈妈唱一支歌、给妈妈倒一杯茶、帮妈妈做一件事、对妈妈说一段感谢的话。再如,学习了《西湖》《秦兵马俑》等课,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团,并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家乡风景名胜走一走、看一看,拍摄一些风景照片,查阅一些介绍资料,撰写一些游览体会,然后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制作相关主题的“电子小报”。可以说,“实践型”的体验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
个性化作业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平台,个性化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富有创意的语文个性化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无限增值。
[参 考 文 献]
[1]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薇薇,朱德全.合作学习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6.
[3]郭应曾,高青春.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