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平衡外交及其面临的挑战
2016-09-10王少普
王少普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千差万别,存在霸权国、大国、中等国家和小国的划分,国际体系呈现“金字塔式”的结构。中等国家在等级结构中处于一个相对独特的位置,它们介于霸权国与大国、霸权国与小国、大国与小国之间,是各方都可以争取的力量,国际空间较大,拥有重要影响力,“中等强国作为相对独立的区域次体系的力量中心,在某特定区域内如果不具有主导地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中等强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凸显。韩国是中等强国的典型代表,李明博时期的“新亚洲倡议”计划、朴槿惠时期的“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等,表明了韩国在地区范围、合作领域、制度建构等层面对“中等国家”身份的再确认,以期实现韩国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政治“主导”、经济“中心”、安全“自主”的新的战略转向。韩国中等强国外交的实施,对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韩国曾经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农业国,在被日本殖民统治的35年中,资源遭到了疯狂掠夺,国家极端贫困,经济面临崩溃。然而,在过去五十多年,韩国经济高速发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边缘国家”地位,从二战后一个极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而成为经济总量排名全球第11位、国际贸易额居全球第7的世界“中心国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尽管也曾经历过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两次冲击,但韩国最终都成功脱险,曾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誉为是二战后仅有的八个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典范。韩国奇迹的发生既归功于韩国政府认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也和韩国内在特有文化和国民的素质素养有关。
韩国“亚太均衡”战略在经济维度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亚太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在此,所谓的“中心国家”不是自身经济体量层次的概念,而是亚太地区经济格局的“中心地位”的国家。简而言之,就是与亚太地区所有愿意与韩国建立经济贸易关系的国家,确立密切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这里的“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均衡大国与小国的经贸关系,突出韩国与亚太大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全面推进韩国与亚太地区中小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避免经济层面过度依赖某一大国的局面;二是拓宽经济合作领域,追求新型经济的增长点,完善并深化各项经贸合作制度,实现地区经贸的多元化与制度化。
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既合作又竞爭的复合型格局,给韩国外交带来难题。美国为了保持和强化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必然要强化与韩国的同盟关系,中国对此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将会严重压缩韩国的外交回旋空间。在中美两强复合型竞争的格局下,韩国须抛弃在中美之间二选一的简单逻辑,利用韩国作为美国在东亚地区重要同盟国和中国重要经济合作伙伴的身份,游刃于两国之间,调解中美间可能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使之朝着对韩国最有利的方向发展。伴随近年来韩国在亚太地区外交的“风生水起”,韩国版的“亚太均衡”战略逐渐浮出水面。这一战略源于韩国对地缘政治格局、国家综合实力、核心利益诉求等方面的认知调整,集中反映了韩国的亚太观及区域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韩国一直重视文化立国战略,积极推行文化外交,调动政府、企业、社团等多种力量参与到韩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当中,塑造了影响世界的“韩流”。通过韩国文化等软实力走出去,韩国增强了其国家品牌构建,有利于韩国国家形象的提升。从韩国文化国际化战略的经验来看,政府主导型模式是基础,市场主导型模式是根本,民间主导型模式是补充。而韩国政府在三种模式中的定位和作用则是韩国文化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关键。 韩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为塑造其国际形象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也成为韩国开展中等强国外交的宝贵资源。
中韩两国地域上相邻,文化上差异不大,互相交流频繁。纵观韩国发展历程,认真分析其发展战略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期“韩国的战略布局”专题策划,我们约请了相关领域专家针对韩国的平衡外交、韩国的经济策略、韩国的对外文化交流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借鉴进行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学术前沿》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