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的传奇经历
2016-09-10胡遵远
胡遵远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全国4支长征队伍中(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二十五军),有2支队伍与安徽金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支是红四方面军,发源于金寨;一支是红二十五军,直接诞生于金寨。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全国第二将军县,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
今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时,深情感慨道:“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进一步加快老区脱贫攻坚步伐,切实为小康金寨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不竭的动力源泉,本刊特编辑了一组有关“金寨与长征”的文章,以飨读者。
提起长征,人们往往注重的只是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长征队伍,那就是诞生于安徽金寨的红二十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1932年10月,其七十三、七十四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七十五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二十五军。蒋介石闻讯后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红二十五军随即投入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召开常委会,讨论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问题,最后决定红二十五军向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共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
1935年8月3日,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随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军会师,结束长征。
1935年8月18日,红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军第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红二十五军改编为第七十五师。毛泽东曾称赞红二十五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出师北上
1934年深秋,美丽的大别山地区陷入深深的苦难之中。由于10多万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围剿”红军,破坏人民政权,很多地方成了庐舍成墟、田园荒芜的无人区。坚持大别山武装斗争的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下,虽然不断打击敌人,终因兵力不足,武器弹药缺乏,供给困难,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苏区形势。入秋以后,敌人又根据蒋介石“限3个月内全部剿清大别山红军”的命令,实行碉堡封锁政策,在交通要道和重要隘口建立碉堡,派重兵把守,以防红军游击,并扣押一切运往苏区的军需民食物品。红军衣食无着,眼看已下过几场大霜了,很多红军战士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吃粮更是困难,一日三餐,大部分靠野菜充饥!
党中央十分关心鄂豫皖苏区红军的艰难处境。8月的一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特使程子华来大别山,向中共鄂豫皖省委传达指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日益缩小,人力、物力都难以补充,苏区红军主力必须离开根据地,建立新苏区,谋求新发展。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这一指示,决定立即率领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向平汉路以西鄂豫边区的桐柏山、伏牛山区进军,留下一部分武装、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三十三军曾一度组建,后并入红二十五军)坚持武装斗争。为了出师有名,宣传抗日救亡,红二十五军对外番号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并发表了宣言。
佯攻借道
蒋介石得知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北上,急令在鄂豫皖苏区“围剿”的国民党一一五师和5支“追剿”队共20个团的兵力跟踪追击;令驻河南的庞炳勋四十军、湖北省的肖之楚四十四师共18个团的兵力迎头堵击,企图趁红二十五军孤军远行之际,将其包围全歼。
红二十五军11月16日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飞速向北疾驰,一昼夜行程100余公里,在信阳的柳林和双河之间越过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山区。中共鄂豫皖省委立即和地方党组织——中共鄂豫陕边区特委接上了关系。
根据特委书记张星江介绍的情况,省委认为:这里离武汉很近,离大别山也不远,回旋余地小,四周敌人密集,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发展。省委考虑再三,决定继续北上,向河南西部的伏牛山挺进。为了麻痹敌人,部队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由副军长徐海东率二二三团向枣阳县城佯攻,形成进攻武汉势态,以调动敌人。敌人果然中计,集中20多个团向枣阳攻来,妄图在枣阳与红二十五军决战,歼红二十五军于枣阳。正当敌人蜂拥而来之时,红二十五军已调头东进,进入驻马店西北山区。
生死攸关的独树镇血战
就在红二十五军通过豫西平原时,蒋介石又急令其第四十军、一一六师、三十五骑兵师一一五旅及5个“追剿”队共3万多人,前堵后击、左右夹攻,向红二十五军扑来。11月2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距伏牛山50公里之遥的象河关,敌第二“追剿”队3个团及骑兵师一部已跟踪而至,向红二十五军后卫部队发起攻击。军长程子华命二二五团誓死阻击,激战近2小时,敌人虽未突破二二五团阵地,但二二五团却伤亡100多人。程子华命二二三团接替二二五团为后卫,由副军长徐海东指挥,掩护全军行动;二二四、二二五团转为前梯队,为全军开路前进。
二二四团刚到进入伏牛山通道独树镇,敌一一六师3个团和骑兵团及3支“追剿”队已先期到达,占领了独树镇及周围村庄,组成堵击线,向红二十五军前梯队猛烈开火。由于雨雪交加,能见度极低,部队发现敌情较晚,加上于地势平坦,二二四团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另外,由于寒流的袭击,使得绝大多数战士的手被冻僵拉不开枪栓。二二四团一时难以招架,被迫后退。敌人见红军抵抗火力弱,立即发起冲锋,并从两翼向二二四团包围过来,企图一举吃掉该部。在形势危急之时,军政委吴焕先率领二二五团第三营赶来。双方混战在一起,展开殊死搏斗。
独树镇战斗,是攸关红二十五军生死的一次血战。红军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充分发挥了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拼杀2个多小时,终于将敌人压了回去,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包围圈。
正副军长负伤庾家河
红二十五军进入伏牛山后,很快发现这里不适宜建立根据地。一是这里人烟稀少,粮食、物资资源极为缺乏;二是统治内乡地区、号称“内乡王”的河南军阀别廷芳在这里经营10多年,反动统治十分严密,发动群众难度大;三是国民党第四十军和十九路军六十师及3支“追剿”队在周围虎视眈眈。因此,红二十五军很难在这里立足。省委和军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再向西北行动,到陕西南部山区游击。1934年12月1日,部队从伏牛山区出发,冲破敌人重重包围,越过了“七十二道水浴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翻越了1700多米高的蟒岭,历时一周,到达了陕南洛南县的庾家河。
12月10日,省委和军领导正在开会讨论创建陕南根据地方案时,朱阳关堵击红军的敌六十师和两个骑兵团向庾家河围攻过来,激烈的战斗立即打响了。黄昏时分,凶恶的敌人终于被击退下去。是役,歼灭敌人800多人,红军损失也很大,军长程子华左手被打断,副军长徐海东被一颗子弹从眼底射入、后颈穿出,重伤晕倒,营、团干部8人挂彩,全军牺牲190多人。
在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后,红二十五军成为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队伍。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是皖西人民的子弟兵,在长征过程中,创下了不朽的功绩。红二十五军是4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是长征先锋;红二十五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抗击了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达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受损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却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红七十四师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血液。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传奇经历,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责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