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兴中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支点

2016-09-10胡新建硕研

决策探索 2016年14期
关键词:支点中原弘扬

胡新建 硕研

中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滥觞,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不断点燃理论之光,为中华文明点亮了前进的道路。中原文化也突出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矛盾对立性,这种矛盾对立性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在中国社会矛盾的实践中,抓住影响全局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要抓住中原文化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矛盾。这种突出体现中国社会矛盾对立性的中原文化就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支点,我们要反思以中原文化为源头和主体的传统文化,就要在中原地区做好传统文化的创新整合与继承弘扬,用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点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前进之路!

一、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矛盾复合体

(一)中原和中原文化

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主要包括河南全省及毗邻的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的一部分,历史上被视为天下的中心,为封建正统王朝必争之地,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古代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中原文化主要以河南为核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辐射华夏,影响沿及海外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以儒道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发源于此、形成于此,并长期在中国历史上居于正统地位,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灵魂。

(二)中原文化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矛盾对立性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既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塑造了忠诚、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一定时期落后的思想根源。中原文化突出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矛盾对立性,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勇敢。中原人身上集中闪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光芒,但也许正是这份忠诚造成了这种保守,这种保守也正是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思想不能更好解放而落后的重要原因。

河南作为中原的主体,中原文化又突出地表现为河南的地域文化性格,历史上的河南历来最忠诚于中央政府,也是执行中央政策最坚决的省份。河南人忠诚而又勇敢,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河南人骨子里打下的深深烙印,但正是这种忠厚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保守的一面,这种保守放大来讲,其实也反映了国人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儒家讲忠孝,但儒家也讲尊卑等级,这种尊卑等级使我们不敢突破权威、不敢创新,使我们变得保守,当今社会的一些不平等现象和儒家尊卑等级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关系。道家讲平实,虽然也讲以退为进,讲“无为”是为了无不为,但似乎还是有点消极。所以,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有着正反两面的对立性。在当今时代下,在中原特别是河南这片土地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创新、继承与弘扬,对于塑造和形成国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尤为重要。

二、实现中国梦要抓住影响全局发展的主要矛盾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点有很多,但这个能撬动地球的支点只有一个,它就是战略支点。中原文化是以儒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最切实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优秀与落后、忠诚与保守的矛盾对立性,所以,对中原文化进行反思与创新就是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支点。在中原文化这个矛盾的复合体中,其外在突出的表现为河南的地域文化,有人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笔者认为,这句话体现的内涵就是河南问题是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河南这个地域的文化最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性。

从全国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原处于中国的中心位置,所以中原也是全国的空间战略支点,在这里进行文化的弘扬和振兴,能够在空间上更好地辐射全国,起到支撑的作用。

从战略上来讲,我们要站在战略支点上抓住影响全局发展的主要矛盾,因为只有解决了主要矛盾才能有利于解决其他矛盾,中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关键点,中原位置也是中国全域的关键点,所以中原文化和中原就是我们实现中国梦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支点,中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河南地域矛盾就是我们实现中国梦进程中需要抓住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河南这一主要矛盾,有利于指导我国解决全国其他地区和其他方面的矛盾。

三、振兴中原文化,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探讨

(一)在中原做好传统文化的创新整合与继承弘扬

中原地区是中国诸子文化、百家争鸣的策源地,也是中国以儒道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伟大的民族先哲们在这片历经辉煌与苦难的大地上,不断点燃理论之光,为中华文明点亮了前进的道路。今天在这片突出体现传统文化矛盾对立性的土地上,我们要继承先人为我们开创的思想基础,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思想的文明之火为我们照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中原文化突出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优秀与落后的矛盾对立性,所以在这片土地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思想理论与实践矛盾的结合。

人在迷茫的时候要在前人总结的优秀文化中去寻找自救的途径和方向,韩国总统朴槿惠曾说,“中国让我走出了绝望”“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它蕴含了让我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老子的哲学在西方也非常受推崇,可见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救心治世的良方,但仍需要我们去整合、去创新、去继承、去弘扬,去寻找一种更好的、和人民生活结合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使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我们的优秀民族信仰和价值观能够尽快地、更好地构建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富强的中国梦才能更好的得以实现,而这种价值体系的构建还必须靠中原人去探索。

同样,国家迷茫的时候也要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中去寻找未来前进的方向,作为儒道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发源地,中原地区更有这样的底蕴和思想基础对未来中国形成什么样的文化和价值观作出思考与创新。西方价值体系中所谓“平等”“博爱”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特别是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和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一脉相承,还有老子的辩证思维和平实思想都非常好,儒家仁义入世的思想也非常积极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也是指引我们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南针,我们要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汲取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整合,形成中国人的个性和优秀的价值观,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要求。

(二)加速推进中原教育振兴,实现中原崛起

中原教育振兴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振兴,有利于在这片突出体现传统文化矛盾对立性的地区实现思想与问题的碰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个地区的发展来源于有高瞻远瞩的思想,也就是发展思路,而这些思想、思路来源于这个地区人才的多寡,而人才的多寡来源于这个地区教育的优劣,也就是这个地区的思想库能为政府提供什么样的战略思想及先进的发展理念。中原教育又突出地表现为河南的教育问题,中原地区特别是河南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落后,尤其是高等教育较为落后,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河南保守而没有抓住机会的原因。振兴中原教育要做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开传统文化思想的壁垒,为振兴中原文化,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所以在中原特别是河南这样突出体现传统文化矛盾性的地域环境中设立高水平的大学有利于思想理论与实践矛盾的结合,有利于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中找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路径。

(三)振兴中原文化的自我实践

振兴中原文化既需要国家在战略上的重视,也需要中原人的自我反省、自我加压、自我实践。每个地区都是中华的一部分,中原特别是河南要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少些抱怨,多把振兴中原教育文化、振兴河南放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全局中来考量。要多把振兴河南教育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不仅要自觉服从国家发展的大局,还要通过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来振兴中原文化、振兴河南。在这方面,河南首先要自我加压和自我行动,可以从弘扬传统文化,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角度,申请在河南设立中国传统文化学院(中国文化大学),可以下设易学院、道学院、儒学院、墨学院、法学院、战略学院、综合学院和外来文化学院等,虽然我们着重研究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也要睁眼看世界,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全局中去考量,比较中外文化,并汲取外来先进文化,从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并可设立中原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中心、中国梦研究中心等,探索如何在振兴中原文化中去振兴传统文化,如何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去探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路径。

总之,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它既有传统文化的优点,也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不足。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在传统文化的实践矛盾中去探寻,就要在中原地区对中原文化进行创新整合与继承弘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支点中原弘扬
沁园春·赞中原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