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苏区时期的从严治党及其当代价值

2016-09-10林建雄

决策探索 2016年14期
关键词:苏维埃中央苏区官僚主义

林建雄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能否从严治党,关系到国家兴衰,政局稳定,党的生死存亡。从严治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从严治党,而且每到关键时期、存亡之际,就更加重视从严治党。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这一局部执政时期所进行的从严治党,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央苏区有关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现如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中央苏区时期从严治党的历史背景

(一)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随着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进行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的重要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在15个省的300多个县境内,创建了10余个根据地,在这些根据地内,党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政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加强对全国红军和苏维埃区域统一领导的重要性,红一方面军在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之后,使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统一了全国苏维埃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是“全国革命运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是东方被压迫民族革命争斗的明灯,是中国工农民主专政在全国范围内胜利和奠定的先声”。

(二)中央苏区在党建方面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一,由于战争不断、社会混乱,人们参加革命的目的不同,少数动机不纯分子入党参加革命只是为了牟取个人私利,而不是为了给人民谋利益,在他们眼中革命只是手段,一旦条件和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贪污腐败,走向人民的对立面。第二,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升官发财”的思想和“官本位”的社会传统根深蒂固,这些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党内的意志薄弱者,这也对当时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第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建立国家政权的初次尝试,各种体制机制并不完善,这就会使党内腐败分子有机可乘,利用制度上的漏洞进行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不法活动。因此,中央苏区建立后,虽然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贪污腐化、铺张浪费、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现象随之出现,严重危害着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如果不及时对这些不良风气进行控制和处理,处于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的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因此,进行从严治党,清除党内的各种不良风气,巩固苏维埃政权,就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 中央苏区时期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一)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由于旧社会残余思想的影响和制度的不健全,一些地方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个别地方还相当突出,严重损害了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形象。毛泽东曾对官僚主义在工作中的表现做过精辟的概括:“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我们要同这种现象作斗争。另一种是命令主义。命令主义者表面上不怠工,好像在那里努力干,但实际上什么作用也起不到。”正因为官僚主义对革命工作有极大的妨碍,毛泽东着重强调:“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的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为防止官僚主义泛滥,从1932年9月开始,党领导苏区军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官僚主义斗争。其主要措施:推行苏维埃民主化,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员干部下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权管理,对各级党政干部的行为实行监督,防止官僚主义的滋生,还规定了惩治官僚主义的条例,这些措施都对党员干部中的官僚主义起到了良好的制约作用。

(二)开展节俭增产运动,营造勤俭节约的政治风气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为尽快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良好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在当地人民心中树立起苏维埃政府不同于以往旧政权的形象,中国共产党于1932年春开展了一系列反对贪污浪费、提倡艰苦奋斗、勤俭为民为主要内容的节俭运动。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反复强调:“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节省每一个铜板为战争和革命事业,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红军部队都参加了这一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1934年3月人民委员会提出在4个月内节省80万元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各级党政机关的行政费用平均较以前减少了30%,各国营企业机关工厂等的工人节省工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自带伙食及其他各种节省的数目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三)严惩腐化分子,纯洁党的干部队伍

在中央苏区的从严治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政府一直把严肃党纪国法、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重要任务,尤其是对一些大案要案的惩处,更是严肃坚决、重点查办,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称赞。第一件大案是谢步升案,1932年5月,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在江西瑞金被处以枪决。谢步升利用职权贪污打土豪所得财物,偷盖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管理科公章,伪造通行证私自贩运物资到白区出售,牟取私利,生活腐化堕落,最终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枪毙的第一个贪官。第二件大案是于都事件,于都事件是中央苏区共产党县级政权中第一起集体腐败案,于都事件并不是个人单独所犯的错误,而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活动,包括了投机商人、机会主义者、反革命分子,这三者互相勾结利用。对于这起集体腐败案件,党和政府进行了严厉的处决,将贪污首犯当场枪决,在各区共枪决反革命分子12人。条例的颁布,案件的处理,表明了苏区政府执法如山,有力地震慑了贪污腐化行为,捍卫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纯洁了革命队伍,也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

治党管党尽管需要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最根本的是要使全体党员树立起良好的思想意识。中央苏区时期党一贯重视对干部的学习教育,毛泽东早在1929年12月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就指出:“红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路线,妨碍极大。”如果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而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党和军队的纯洁性和战斗力。1932年3月,中央人民委员会发布《政府工作人员要加紧学习》的文件,要求党政工作人员应该加紧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党政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政府制定的制度和法规以及文化知识。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还开办了多所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苏区党员干部在强有力的思想教育之下,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形成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政治氛围,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央苏区的扩大和发展。

(五)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设立工农检察委员会

在中央苏区,为了保障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及时纠正和查处各种贪污腐化现象,中央苏区于1931年11月设立了工农检察委员会。工农检察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第一个监察机构,它负责监督苏维埃法令、指示的执行和检举国家机关中的贪污腐化及违法乱纪行为。工农检察委员会之下设立控告局,控告局的工作是接受工农群众对苏维埃政府机关和国家经济机关干部的控告,调查控告事实。此外,在各级工农检察委员会的指导下还成立了突击队,以突击方式检查苏维埃机关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现象和党员干部对待工农群众的态度。可以说,这些新设立的监督部门和新建立的监督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和行政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最初探索。

三、中央苏区时期从严治党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价值

(一)反对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反对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要求党员干部下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强调政府工作人员只有不脱离生产,与人民群众一道参加生产劳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防止官僚主义的产生,才能使苏维埃一切政策符合群众要求,取得群众拥护。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放在了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应最强烈的党内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淘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在今天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充分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牢记全面从严治党举措的制定来自对人民群众反应最强烈问题的回应,从严治党水平的提高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从严治党要求的落实来自人民群众的支持。

(二)发扬中央苏区时期的优良作风,狠抓作风建设

在江西省兴国县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是当地群众对苏区干部优良作风的高度评价,中央苏区时期在中央政府发出“节省每一个铜板为革命战争”的号召后,苏区干部上至中央政府主席,下至伙夫、马夫,都“自带干粮去办公”,当时党政机关的精简、廉洁、高效的作风,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作风关系到人心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决定着党的命运。我们党历来都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各级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并提出对领导干部的“三严三实”的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上都有明显转变。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始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

(三)坚决惩治腐败,严明党的纪律

腐败问题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致命问题。反对腐败,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在中央苏区也曾经发生过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但是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采取了严厉措施,发动群众进行检举运动,进行大规模的反贪污腐化斗争,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一些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异,严重滋长了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有的贪腐案件触目惊心,震动世人。这样的贪腐案件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声誉,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以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惩治腐败,让全党全国全社会感到了深深的变化,树立了党的权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

(四)注重思想建党,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个党员干部违法乱纪,首先是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就意识到要大力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和教育,开办了多所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党性党纪和共产主义道德修养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从而极大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使全党更好地适应了革命的需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思想建党提出过明确要求,并不断告诫全党:“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大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并强调要通过对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对思想上的灰尘要经常打扫,不断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因此,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从而建立起一道以共产主义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内心防线,是对党内堕落腐化思想最有力的抵制和防范。

(五)加强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的笼子

制度建设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所设立的工农检察委员会、控告局等监查机构以及预决算制度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把从严治党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制度从严的要求,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把制度的笼子扎得紧一点,严防“牛栏关猫”。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全党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从严治党,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因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依靠制度治党,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猜你喜欢

苏维埃中央苏区官僚主义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