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俯仰之间皆心得—《刘曦林艺术印记》读后絮语

2016-09-10丁宁

中国书画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纸本中国画

◇丁宁

俯仰之间皆心得—《刘曦林艺术印记》读后絮语

◇丁宁

刘曦林,1942年生,山东临邑人。早年就读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现山东艺术学院),后于新疆《喀什日报》任美术编辑。1978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研究生。1981年起,于中国美术馆从事美术理论研究、书画创作,曾任研究部主任。现为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理事,《美术》编委,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蒋兆和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凤凰岭书院监院等。著有《艺海春秋—蒋兆和传》《20世纪中国著名画家踪影》《蒋兆和论》《中国画与现代中国》《郭味蕖传》《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刘曦林卷》《20世纪中国画史》等,其中《20世纪中国画史》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金奖。主编及出版有《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花鸟卷》《北京美术志》《水墨清韵—刘曦林书画小品集》《刘曦林艺术印记》《披图展卷》等。

刘曦林 杜鹃妩媚伴老松 218cm×507cm 纸本设色 2011—2012年

刘曦林平素以美术史论面世,几部力作就足以安身立命。不过,自从201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之后,一般观众就已经不知道该如何称谓他了,究竟是会画画的史论家(即画画有一手,而水平则不在职业画家之列),还是会舞文弄墨写点文章的画家(即写作有一手,而水平则在专业史论家之下)。圈子内其实无人不知他是“周一至周五糟蹋稿纸,周六与周日糟蹋宣纸”的老夫子,功夫之深已可想见,但他轻易不显山露水,所以,从中国美术馆退休之前书画作品极少示世,只在1996年有过一次书画展,因为是在济南,知情者恐不多。我先前也只是在画家姜宝林府上见过他们央美当年研究生同学在新年唱和时涂抹的笔墨与诗行,得以亲睹刘先生的灼人才情。

确实,刘曦林是当今少有的在史论文章与书画创作方面均出手不凡的著名学者。其个展我已有幸惊艳过,如今再慢慢翻阅其积集出版的《刘曦林艺术印记》(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凡四卷,分“艺术学徒”“散心斋主”“里仁老民”和“门外书痴”,令我有远比重温显得更为丰富的感触。

第一卷“艺术学徒”言及师承和学艺的心得,大致可以见出作者对传统一脉的痴迷缘由,尽管当年是山东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的师范生,无论中西,什么都要学,甚至还包括音乐。不过,此卷取名“艺术学徒”除了回溯和纳采谦辞的做法外,另有深意。因为,就如作者所言,鲁迅先生当年译介珂勒惠支、麦绥莱勒的版画艺术时就用过“艺术学徒”一词,而此词用以自勉就在情理之中,后来也成为刘先生当年张罗壁报和编辑油印小册子的名头。亏得作者后来还从老师处寻得当年师生提供的原稿,昔日艺术学子的记忆为此而激扬不已,如今记上并标为卷题,当是对难忘学子生涯的最佳纪念。值得提及的是,毕业前夕,作者除了有万言宏文外,还有《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作品发表,而当年远赴新疆,竟是其自愿之选!带着青春理想的作者从此开始了编辑与记者的生涯,而与此同时美术的梦却从未远去。即使是在令人噤若寒蝉的“文革”期间,尽管艰苦和限制都可想而知,作者依然有天高地远的自在与胆识,画素描,画水彩,作油画,摹古画,编连环画,总之,艺术是其长相伴随的宁馨儿。直至“文革”之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虽然偏重史论而作画无多,但是依然碰触画笔,或速写,或中国画。“少画”而至“知画”,可谓作者的两栖(书画和史论)底子。因而,翻阅“艺术学徒”一卷,不啻是回顾而已,其中多引人反省甚至唏嘘不已的地方,毕竟刘先生成全两栖的道路上不乏苦涩与沉重。不过,这是一例颇独特的个案,故事之中太多深长思之的地方。

第二卷“散心斋主”述及197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美术史论研究生时研究路数与因为研究画家蒋兆和而觉悟到的独到心得,同时,在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也使得作者更加聚焦于中国近现代美术,所论多与原作为关联,杜绝了空言、虚言的枝蔓,在和而不同中展开自己的思索与分析。《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刘曦林卷》《二十世纪中国画史》等可作代表。说来不免令人心酸,作者后来因为颈椎、腰椎不适,写作之余才有笔墨自娱的打算,开始画简笔花卉,写行书、草书!令人感喟的是,身为散心斋主,两米长的画案由书报杂志占了泰半,画画仅有四尺对开的余地。不过,所有画迹并非为日后展事计,故真正“散心”遣兴,而无成败得失之负累,这样反倒更接近古人自娱般的独特乐趣。重精神寄托而远风行潮流的轻俗,正是作者笔墨的指向所在。“至夏,画月季、荷花、美人蕉以抒壮怀;至秋,则画莲蓬、葫芦、南瓜,寓春华秋实之慨;至冬,则画雪中景物,寓澡雪精神”,所谓“散心斋主”,名至实归矣!

第三卷“里仁老民”主录其迁入里仁居所之后的文心画迹。属文话题当然还是不离中国画,而纵横开阖则更为显然,于今读来,笔力所逮,仍有绵绵启发。2003年,作者退休之后、返聘之余的画事又有精进。里仁书屋主人漫步书山的同时,也闲游墨海了。2008年,作者罹患喉疾,几近失语,方决定彻底告退,宅家休息了。尽管一俟喉咙有声,还是推不掉约稿与研讨,作者回归书画的心向真是越发坚定而执着。那些感乎苦难的强烈同情、游历名山美景的畅神、钟爱四君子的情愫,乃至冥想奇石古玩的心意,均一一诉诸纸上,而且变化章法,实验新彩,不一而足,其趣融融。更为奇妙的是,作者梦萦魂牵自己的“第二故乡”新疆,多少年后亲睹雪山、红柳、雪莲,真正是看醉了,不画已不足以抒其胸襟。我想,含饴弄孙的作者此番作画遣兴,已从自封的艺术“苦行僧”变成了分明是羡煞众人的寿星老人!当然,知刘先生者心里当明白,他的画里总有苦尽甘来的痕迹,细细品味方能体察一二。深得我心的正是那些恣意挥洒、不事矫饰的笔墨,随性从心,何尝不是一种人生与艺术共升迁的境地!

第四卷“门外书痴”收集作者论书写字的文字与作品。我觉得作者是深得书法真谛的,除了从不间断练字,还因为他用上了早年对音乐的学习与感悟,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流淌,内在里就是表现的品质。作者当然不以专业的书法家自许,所以,才自称“门外人”。但是,我看他的书法,自然就想起了有宋苏东坡对于书法的独特态度。大概最喜欢不拘章法约束而意在心绪绽放的文人才有《寒食帖》这样不朽的墨迹,令人宝爱不已。我想象作者是心仪苏东坡那样的书家的,所以,无论行书还是草书,总有奔涌而出的情致或者洋溢弥漫的雅趣。也许是看多了所谓专业书法家过于显露技巧与所谓法度的展览,我是偏爱笔底见性情同时又显得无比自在的书迹的。作者不但写下“无法而法”,而且确是心向往之。

作者虽已73岁高龄,常常意绪盎然,新见迭出,其精力似不输年轻小辈。在此希望刘先生宝刀不老,俯仰之间,仍有绵绵心得,倾至文本或是付诸书画。

(作者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刘曦林 墨兰系列·落花 49.5cm×49.5cm 纸本墨笔 2008年

刘曦林 相约同日开 68cm×68cm 纸本设色 2003年

刘曦林 太湖秋荷 180cm×96.7cm 纸本墨笔 2009—2010年

刘曦林 草书咏水仙诗 97.5cm×50.4cm 纸本 2006年

刘曦林 新疆系列之四·此景只应天上有 196.5cm×98cm 纸本设色 2011年

责任编辑:宋建华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馆纸本中国画
品读文与画
——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韩景燕作品集
中国画
王少桓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兰华生作品
铮铮铁骨(纸本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