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理异态 气势撼人—故宫博物院明末清初五家书画特展综述

2016-09-10杨频

中国书画 2016年6期
关键词:黄道周王铎傅山

◇杨频

新理异态 气势撼人—故宫博物院明末清初五家书画特展综述

◇杨频

编者按:故宫博物院正在举办的“新理异态—明末清初五家书画展”基于故宫的书画藏品,展示了主要生活在晚明清初的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傅山这五位书画家的创作,对观众了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书画创作的共性和个性做了非常直观的呈现。本期我们推出的“明末清初五家书画专题”正是在故宫博物院展品的基础上,广泛查阅相关图文材料,并特邀名家专稿,从不同角度进行个案剖析,力求为读者呈现出晚明清初斑斓的书画创作,如白谦慎先生主要从书法角度对上述五家的创作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吴高歌则对傅山的书学思想进行了梳理,评述了傅山孤傲高蹈的治学精神、萧然物外的为艺追求;本专题学术主持薛龙春先生通过比对墨迹和刻帖中王铎书法的差异,对王铎书法刻帖的价值特别是其局限作了揭示;吕金光先生从晚明收藏、碑学精神萌芽等角度,对倪元璐书风的形成、书学观念作了详细阐述;在随笔栏目中,亦有文笔轻松的文章介绍了黄道周的人品、书艺。对于上述五家中兼善绘画的,我们也择其精品,最大限度地为读者呈现出晚明清初书画家们的新理异态、不拘一格。

春末夏初,武英殿展出了书画部同仁所策划的小规模晒家底性质的展览:“新理异态—明末清初五家书画特展”。这一展览基于院藏特点,根据明末清初时期极具特征的美学风格与史学定位,选择了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这五位代表性书画家,共展出105件文物,包括书法54件,绘画14件,碑帖10册,古籍27册。这样规格的五家同展,也算得上一场视觉文化盛宴,为艺术史、社会史等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直观的实物氛围与研究场景,具有颇为可贵的学术价值。

书画部同仁撰写的展览前言,提到了本次展题的内涵:“……晚明的朝廷空前昏暗,社会剧烈动荡,最终导致了政权鼎革。五位书法家‘人品’不一,却均未能逃脱时代给他们造成的身世坎坷与心灵创痛。这种坎坷与创痛反映到书法作品中来,必然会使人感受到一种与‘承平之世’截然不同的强烈风味。……因此我们将这次展览取名为‘新理异态’。”

展览共分三大部分:临古创新、笔走龙蛇与书画兼能。“临古创新”部分,将几位书家临仿之作,与相关刻帖范本并置,让观者在实物的比对中,感受晚明书家临仿取法与风格转换的时代场景。“笔走龙蛇”部分,共展出了五家六十余件作品,以八尺盈丈的大幅立轴为主,也包括部分册页、长卷。同是奇纵恣肆、新理异态,五家作品铺陈罗列,让我们相当直观地看到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与不同。“书画兼能”部分,展出了五位书法家艺术探索与情怀表达的另一个侧面—绘事丹青。通过这些山水或花鸟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笔墨修为、艺术观念与审美追求。以下分而述之。

一、临古创新

本次特展的第一个亮点,就在“临古创新”部分。步入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明清刻帖中几种有代表性的拓本局部,分别对应着五位书家的临仿作品。这种并置是耐人寻味的。展厅在此提供了一种说明式的场景:晚明时期,这是士人学书取法的重要方式,刻帖已是一种时代性的普遍范本;同时,并置还虚拟了一种时空现场,让我们得以在实物比对中,感悟书家与范本之间或隐或显的联系。

王铎对刻帖的取法已经成为经典个案。作为终身浸淫阁帖的一代大家,他从早年的“皆本古人”“如灯取影、毫发不失”,到“四十以后,无意合拍”,进而“五十自化”,以气御笔,纯取神理而脱略形迹,终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完成了借古开今的修炼过程。

展览五家之中,临古功力最为深厚、笔法相对精妙、细节最堪玩味、气格最为饱壮的,也是王铎。书家临古的眼光与投入程度,展示的其实是他本人的历史理性、痴迷程度与艺术抱负。明末清初时段,就综合技术指标而言,王铎确实远远超出了同时代其他书家。但同时,临古功深也是一柄双刃剑,在王铎大草作品中,随处可见其放纵中的控笔理性。相对而言,张瑞图的翻折激荡、傅山的回环奔涌,虽笔法时见失控之处,却整体上更有一种解衣般礴、不管不顾、笑骂随人的自在之情。

二、笔走龙蛇

展厅第二部分,按照五家年齿先后,并列展出了数十件行草大幅立轴,观者可以相当直观地对五家的技法、风格与成就进行现场的分析比对,在异同之中,真切感受一个时代的士人心性与精神气象。

撇开王朝皇权由盛及衰对士阶层精神的控制与影响不谈。仅仅从书法层面看,同样取法阁帖技术系统及唐法宋意,明初草书尚囿于单字衔接思维,形态上虽有点画连绵,但笔力、气势还显得靡弱。明中吴门以来,祝允明、陈淳诸家力度已显雄强,点画纵横,天真烂漫,字距行距逐渐浑一,通篇章法已有变化。明中后期,徐渭大草出现了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变革,不仅尺幅甚巨,大章法也突破常俗,字距行距融为一片,形散而气密,用笔豪纵,点画狼藉如疾风暴雨,整体气势撼人心魄。对于后世行草书家而言,徐渭可算是广大教化主,他对“真我面目”的追求,于古法中“时时露己笔意”的提倡,“出于己而不由乎人”的宣扬,极大地影响了晚明五家的风格取向与个性探索。

套用今天的年代概念,五家之中,张瑞图(1570—1644)是“70后”的代表。尽管技法相对简率单一,但其最大的贡献,是章法上一改前人轨辙,字距紧密而行距疏朗,又以偏侧之锋横扁取势,以激烈翻折形成紧密字组,纵行一气直下,用笔一意孤行,强掣重压,圭角峥嵘,表现出强烈的个人风貌。这种字距紧密、行距疏朗、一泻汪洋、滔滔不绝的挥运方式,几乎成为晚明五家行草的时代特征。

虽然在用笔与章法上反叛之前的传统,以创造多于继承的独特风格进入书法史,但张瑞图的不足也很明显,用梁巘的话说,“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

黄道周生于1585年,比其福建同乡张瑞图小了十五岁。寒门艰难,三十八岁始得中进士,他与两位卓异的“90后”王铎(1593—1652)、倪元璐(1593—1644)同入翰林院,相约攻书,成一佳话。三家之中,黄道周小楷古拙瘦硬,是继王宠之后师法锺繇取得成就的又一典范,其行草书,则气势过于笔力,意趣高于技法,于“锺王”古法底蕴中,多见徐渭、张瑞图诸家时风的影响。其紧凑字组中,偶见荡开之笔,斜向或纵向拉伸,或间以章草简古笔调,增添了行间形态与笔墨节奏的丰富性,可算是章法上的一点贡献。

“倪黄”双璧之一的倪元璐,是黄道周的人生挚友,几十年间一直以学问气节相砥砺,书法则度越时辈,取法苏轼、颜真卿,复以己意出之,用笔圆劲苍浑、骨力内含,结字孤高傲岸、倜傥卓颖。大幅章法虽与黄道周同调,细观可见其蘸墨频次较高,较多单字独立蘸墨,燥润相间,通过字距疏密与墨法浓枯,形成字组段落,进而纵贯一气。其中单字形态的鹤立挺拔、重心轴线的微妙挪移,控笔运锋的精到理性,都与黄道周的纵横率性不计工拙,拉开了相当的距离。在落款的处理上,倪元璐也别具匠心,常署“元璐”二字于末行中空处,上下无依,独立不迁,大气而空灵。

同是“90后”,与倪元璐的萧散出尘、无意于书相比,王铎则于书道孜孜以求、志在必得,可谓万事皆可罢,唯留数行书。他与时人论书,也多有雄视不平之慨。其大幅巨作,虽有些许烟火气,但笔酣墨饱、势贯力足,腾挪跳跃而笔姿蹁跹,于欹侧跌宕中,处处展现出法度周至、气度雍容的大家手段。

身为“00后”的傅山(1607—1684),则于“锺王颜米”的传统根基之外,更化用徐渭、王铎两家之长,出以己意,纵横盘旋,一往无前,写出了纵贯天地、横扫千军的气概。五家之中,论古法精研、众体兼备,莫过于王铎;论吞吐豪纵、意象奔腾,则傅山后来居上。总体上来说,在明末清初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五家前后相继,突破传统,锐意革新,以飞瀑倾泻般的大幅巨作,将中国书法的写意精神,酣畅淋漓地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三、书画兼能

展厅第三部分,展出了十余件山水花鸟,包括立轴、扇面、册页、长卷等形式,此中可见五位大家书画兼能的艺术修为。在中国艺术史上,他们的画作可能相对次要,但基于深厚的书法修养与艺术体悟,其对绘事的探索试验与题跋点评,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画作大多出于晚年手笔,尽管如此,精力投入的有限,让画面偶见荒疏生拙的细节。以一种严格的标准来看,业余状态可能有时也使他们笔不称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信心满满、乐在其中,且时出佳构。

这些作品不乏欣赏者。张瑞图的画随黄檗宗僧人流入日本,获得了相当广泛的承认;倪元璐书画扇面得到前辈陈继儒的赞赏时,时年才十九岁;王铎为其三弟写伏牛山幽境,自言“吾与弟神游焉,泉响林籁,在一室中矣”;傅山的逸笔草草、幽玄空灵,尤其册页中简淡宁静的古拙造型与氛围,今天看来依然令人新奇、陶然。

当董其昌理论与南宗画风影响渐大时,王铎与他的朋友们提出了很不一样的观点并为之践行。他致信戴明说云:“画寂寂无余情,如倪云林一流,虽略有淡致,不免枯干,尪羸病夫奄奄气息,即谓之轻秀,薄弱甚矣,大家弗然。”因为推崇荆、关、李、范等北宋雄强路数,他甚至还说:“此关仝真笔也……又细又老。磅礴之气,行于笔墨外。大家体度固如此。彼倪瓒一流,竞为浅薄习气。……荆、关、李、范,大开门壁。”展厅中细读王铎山水,或细笔密列,或老笔层聚,皆有追摹北宋的意图,但毕竟摹古不深、手段有限,未免有些生硬拘掣,与他书法上的纵横捭阖形成了鲜明对比。以此观之,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诸家于书画两方面所达到的经典高度,可称千古难能。

展厅最后,展出了五家的部分文集著述,其中心血沥灌的文字,有可能更是著者内心看重的一部分。如今它们静置一隅,任由时光轻轻滑过,风烟俱净,默然无声。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刘光

[明]王铎 行书自作诗轴绫本 1646年 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乱后(真)难(为)见,寻思损性灵。旧山猿与狎,真诰鬼来听。日月无停辔,金戈各老龄。绵田不得耨,云肆怅青青。念擢秀年丈、漱六社友。葆光张老乡翁正之。难下落为字。丙戌十二月,洪洞王铎。钤印:王铎之印(白) 烟潭渔叟(白)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 高台宜晚照,轻舸合低桥。茗贵田应少,斋多酒不消。虚名生已满,苦债久相饶。但忆浮家外,深深负老樵。同献汝、子新过诸湖山有作似正之。黄道周。钤印:明诚堂(朱) 何如黄石公(朱) 亦号赤松子(朱)[明]黄道周 草书诗轴

纸本墨笔 1630年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庚午春仲果亭图写。钤印:此翁(白) 瑞图(朱) 张长公(朱)[明]张瑞图 晴雪长松图轴

猜你喜欢

黄道周王铎傅山
傅山的“四宁四毋”
黄道周和徐霞客的灵通山印记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黄道周之灵通山行迹考
止哭
漫画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
黄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