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社区居民生活习惯及行为调查

2016-09-10黄万琪詹婷莉

护理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摄入量武汉市

陈 靖,贾 迪,黄万琪,詹婷莉,曾 露,司 元,付 平



武汉市社区居民生活习惯及行为调查

陈靖,贾迪,黄万琪,詹婷莉,曾露,司元,付平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bei 430023 China)

[目的]了解武汉市社区居民生活习惯及行为现状,为社区健康促进和探索医学高等院校介入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提供相关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10个社区共2 026位居民进行生活习惯及行为状况调查。[结果]75.6%居民不吸烟;79.6%不饮酒;每天摄盐5 g~6 g者占50.6%;66.7%食用油较少;53.7%不喝牛奶;48.2%每天睡眠时间7 h~8 h,56.6%每次运动时间少于30 min。[结论]武汉市部分社区居民能基本做到限酒、低盐、低脂的日常饮食习惯,建议坚持健康、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

社区居民;生活习惯;行为;调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大,精神高度紧张,并且多伴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使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1],正在向年轻人口转移[2]。通过对武汉市居民生活行为习惯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影响武汉市居民健康的生活习惯因素,为一级预防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探索医学高等院校介入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提供参考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抽取武汉市东西湖区、江汉区、汉阳区、武昌区、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新洲区辖区内的10个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每个社区抽取220名社区居民。本次共调查2 026位社区居民,其中男954人,女1 072人。年龄(51.45±16.39)岁。年龄最小18岁。其中社区居民占31.44%、社区重点管理人群(社区患慢性疾病人群)占35.1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者(除慢性病病人外的其他就诊者)占33.42%。调查中慢性病病人占41.6%。

1.2方法

1.2.1问卷编制参照WHO生存质量和我国对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内涵,在大量调研基础上设计《武汉市居民生活习惯及行为调查表》,调查表在预防医学、社区医学等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下,结合武汉市疾病控制中心专家的意见进行设计。在正式调查前抽取100名社区居民进行预调查,对该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分半信度相关系数0.617(P=0.000),Cronbach’s α系数为0.601,表明具有较高的信度。调查表包括一般社会人文信息、一般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如吸烟、饮酒、摄盐、每人每月食用油用量、睡眠质量、蔬菜及牛奶摄入量、每周运动情况等,采用1分~4分4级评分)。

1.2.2调查方法正式调查前发放调查须知,进行各社区调查人员培训,于2013年4月—5月对武汉市社区居民健康生活习惯及行为进行调查。调查员入户,一对一现场调查。采取统一指导语,要求独立回答,现场收卷。对自行答卷有障碍者,由调查员一对一询问记录回答。共发放问卷2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 026份,有效回收率92.09%。

1.2.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方差齐性检验、χ2检验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不同性别人群吸烟、饮酒、摄盐、每月食用油量、每天牛奶摄入量、运动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摄盐、每天新鲜蔬菜摄入量、每天牛奶摄入量、每天睡眠时间、入睡情况、睡眠质量、排便、运动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别人群生活习惯及行为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类别人群生活习惯及行为情况±s) 分

2.2吸烟情况调查中吸烟人数占24.4%,每天吸烟在10支以下占14.4%,10支~20支占8.0%,大于20支占2.0%。男性吸烟人数多于女性(P<0.01)。

2.3饮酒情况不饮酒者占79.6%,饮酒者每周饮酒少于3两者占11.5%,每周3两~7两者占5.9%,每周高于7两者占3.0%。社区居民饮酒量高于重点人群(P<0.01)。2.4摄盐情况每天摄盐量在5g~6g者占50.6%,每天摄盐量7 g~10 g者占44.6%,摄盐量大于10 g者占4.8%。高中、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比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居民口味清淡,女性比男性口味清淡,重点人群摄盐量少于机构利用者和社区居民。2.5食用油量每人每月用油少于750g者占16.6%,用油750 g者占66.7%,多于750 g者占16.7%。女性用油量少于男性,重点人群对食用油量的控制较好(P<0.05)。

2.6新鲜蔬菜用量情况每人每天用量少于400 g者占19.9%,400g者占55.2%,多于400g者占24.9%。文化程度高者比文化程度低者新鲜蔬菜摄入量多(P<0.01)。重点人群蔬菜摄入量高于社区居民(P<0.01)。

2.7牛奶摄入量不喝牛奶者占53.7%,每天喝牛奶量低于300 mL者占26.9%,喝牛奶300 mL者占15.3%,高于300 mL者占4.1%。女性牛奶摄入量高于男性(P<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文盲、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每日牛奶摄入量高(P<0.01)。社区居民和机构利用者摄入量高于重点人群(均P<0.01)。

2.8睡眠质量2.8.1睡眠时间每天睡眠时间3h~4h者占4.2%,5 h~6 h者占38.4%,7 h~8 h者占48.2%,睡眠时间超过8 h者占9.2%。文化程度越高,睡眠时间越长(P<0.01)。重点人群、机构利用者的睡眠时间均少于社区居民(P<0.01)。

2.8.2入睡情况常需要药物帮助者占1.5%,偶尔需要药物帮助者占7.8%,需要自我调节者占25.0%,无需药物帮助和自我调节者占65.7%。机构利用者入睡情况好于社区居民(P<0.05),社区居民入睡情况好于重点人群(P<0.01)。

2.8.3睡眠质量自我感觉很差者占1.6%,感觉差者占8.8%,自我感觉一般者占52.2%,自我感觉良好者占37.4%。文化程度高者睡眠质量好于文化程度低者(P<0.01)。3类人群中重点人群睡眠质量差(P<0.01)。

2.9排便情况3 d以上排便1次者占5.0%,2 d~3 d排便1次者占22.0%,1 d排便3次者占4.4%,1 d排便1次或2次者占68.6%。重点人群和机构利用者的排便情况均好于社区人群(P<0.01)。

2.10运动情况

2.10.1运动天数1周运动不到3 d者占54.4%,每周超过3 d者占45.6%。重点人群每周运动天数多于社区居民(P<0.05)。男性多于女性(P<0.05)。2.10.2运动持续时间每次少于30min者占56.6%,运动时间超过30 min者占43.4%。社区居民运动持续情况好于机构利用者和重点人群(P<0.01)。

3 讨论

调查中有75.6%的居民不吸烟,79.6%的居民不饮酒,50.6%的居民摄盐量每天5 g~6 g,少油饮食的居民占83.3%,武汉市社区居民能基本做到限酒、低盐、低脂的健康饮食习惯。但是仍有49.4%的居民吃得过咸,16.7%的人油摄入过多,53.7%的人不喝牛奶。部分存在高脂、高胆固醇、过咸的膳食习惯。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的居民摄盐、每天新鲜蔬菜摄入量、每天牛奶摄入量、每天睡眠时间、入睡情况、睡眠质量、排便、运动天数均好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教育对城市居民健康具有正向作用,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状况越好[3]。因此,在今后的社区健康教育中要关注低学历的居民,科学合理膳食的健康教育仍是一级预防中重要的内容。采取他们能理解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重点人群控烟、酒、油、盐及新鲜蔬菜摄入量均好于社区居民(P<0.05),他们更加关注饮食健康。这可能与长期接受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掌握情况较好有关。说明社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是有效的,仍需对健康管理成果进行监测和巩固。同时可发动重点人群来影响家庭成员,进一步普及限盐勺和限油壶的使用,促进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健康促进作为疾病控制的首选对策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居民的饮食与运动等生活习惯对健康促进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调查显示,武汉市社区居民1周运动次数不到3 d者占54.4%,而且每次运动时间少于30 min者占56.6%。这与罗丽花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居民缺乏锻炼的意识。调查中重点人群坚持运动情况较社区居民好,这与他们对相关疾病的知识知晓程度和自身健康的管理能力高有关。吃与运动不平衡的现代生活方式已成为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来达到预防和控制。因此,在开展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合理运动健康教育。根据季节特点,组织健康运动活动,指导居民进行合理锻炼和自我运动强度监测。

调查中,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 h人数占42.6%,睡眠质量良好者仅占37.4%。睡眠质量与健康之间呈正相关,睡眠质量好,健康资本高[5]。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能保证将影响居民的学习、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大量研究表明,睡眠型态与全身性疾病和死亡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6]。机构利用者睡眠质量好于重点人群(P<0.01),可能与正在接受临床治疗、症状缓解、身体自我感觉舒适有关。对重点人群日常管理中需要重视睡眠状况的评估,发现睡眠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进一步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调查显示,武汉市社区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为41.6%,高于泰兴市(15.38%)[7]、南昌市(16.42%)[8]和2008年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20.0%)[9]。开展社区干预和三级预防是本地区今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较完善的行为习惯危险因素监测系统[10],能快速精确地反映出人群健康影响因素,建立一个完善的行为习惯危险因素监测系统也是武汉社区健康促进的重要工作内容。

[1]刘媛.2011 年温岭市四种慢性病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2):235-236.

[2]宋建华,梁彤,孙晨,等.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的干预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1141-1142.

[3]于晓薇,胡宏伟,吴振华,等.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151-156.

[4]罗丽花,吴弯弯.襄阳市社区居民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6):834-835.

[5]翟艳明,崔潞瑶.居民健康资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1(11):18-20.

[6]洪音.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2A):290-291.

[7]常军,刘红建.泰兴市18岁以上城乡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41-43.

[8]徐群英,胡敏,朱建华.南昌市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7-118.

[9]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0-11.

[10]韩见知.老年个人卫生习惯与死亡率[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86(1):57-58.

(本文编辑范秋霞)

Survey of living habits and behavior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Wuhan

Chen Jing,Jia Di,Huang Wanqi,et al

(Medical Technology and Nursing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 and Morsing,

2013年湖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编号:JX6B32;2014年武汉轻工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编号:72。

陈靖,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单位:430023,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贾迪单位:430022,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黄万琪、詹婷莉、曾露、司元、付平单位:430023,武汉轻工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

R473.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20.031

1009-6493(2016)07B-2521-03

2015-09-14;

2016-04-13)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摄入量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营养与健康